一种高效散热风道结构及储能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8-07  21


    本技术涉及储能集装箱,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风道结构及储能集装箱。


    背景技术:

    1、在储能产品中电池的散热效果会影响整机产品使用寿命、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能,因此储能产品的冷却散热方式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其中风冷形式由于其结构简洁、方便维护等优势成为目前主流的储能产品的冷却方式。目前在应用于大容量储能产品中的电池绝大数多为方形锂电池,由多个电池成组构成电池模组,再由多个电池模组成组构成电池插箱,再由不同数量的电池插箱构成一个电池簇,最后由多个电池簇成组形成不同容量的储能产品。

    2、由于储能产品是一个需要经常充放电的产品,在充放电工作状态下散热需求较高,现有技术中仅采用空调或风扇对整机产品进行散热的效果并不理想,积累的热量升高会严重影响储能产品的运行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还有常见的在每个电池插箱上均设置有风扇,不仅增加整体储能产品的功耗,还增加了风扇的损坏率,依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储能产品的散热的热量是与充放电的不同速率具有密切关系的,即散热热量并不是固定的,目前储能产品内的风冷设备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散热需求。因此,基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散热风道结构及储能集装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风道结构,包括主风道、支风道以及空调,所述支风道设置有多个且均贯通连接在主风道上,所述空调对称设置在主风道的两端;

    4、所述主风道包括主风道腔、主风道进口以及主风道出口,所述主风道进口设置在主风道腔的两端,所述主风道出口设置在主风道腔的两侧且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主风道进口与空调出风口连通;

    5、所述支风道包括支风道主体、支风道侧板、支风道入口以及支风道出口,所述支风道入口设置在支风道主体的首端且与主风道出口连通,所述支风道侧板贯通设置在支风道主体的末端,所述支风道出口设置在支风道侧板上且均匀设置有多个。

    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位于中间区域的主风道出口处设置有主风道挡板。

    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支风道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支风道主体的侧壁上且与支风道主体贯通连接。

    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风扇的内侧设置有防反流组件,所述防反流组件包括风道单向板和限位板,所述风道单向板设置在风扇出风口一侧且顶端与支风道主体的内侧壁铰接,所述限位板设置在风道单向板的底端且位于靠近风扇的一侧。

    9、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支风道侧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风道挡板,所述风道挡板设置在支风道侧板内靠近支风道主体的位置。

    10、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支风道侧板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上开设有多个横向通风槽。

    11、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上述风道结构,还包括储能箱体、电池簇架以及电池插箱,所述电池簇架在储能箱体内设置有多个且设置在支风道的内侧,所述支风道侧板对应设置在电池簇架的外侧,所述空调对称设置在储能箱体的内部两端且空调进风口对应设置在电池簇架一侧,所述电池插箱在电池簇架上均匀排布有多个。

    12、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电池插箱包括箱体、电池模组、插箱进风口以及插箱出风口,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箱体内且相互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且相互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插箱进风口、插箱出风口均开设在箱体上。

    13、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插箱进风口设置在箱体的背部且与支风道出口对应设置,所述插箱出风口对称设置在箱体的端部,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插箱挡板且设置在电池模组的一侧。

    14、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插箱进风口设置在箱体的侧部且设置有多个,所述插箱出风口设置在箱体的端部,所述支风道出口对应设置在电池插箱与电池插箱之间或电池插箱与储能箱体内侧壁之间。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风道结构,对风道结构进行改进,即通过设置主风道结构、支风道结构以及空调配合,对储能产品内部设置的多个电池簇架及其上的多个电池插箱进行散热,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保证储能产品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的,通过在主风道的两端均设置有空调组件,可以实现主风道内较大的风量;同时在主风道上设置有多个支风道结构,所述支风道主体与支风道侧板方向上垂直设置,即支风道侧板对应设置在储能产品内部包含的电池簇架及其上设置的电池插箱的一侧,方便对电池簇架上的多个电池插箱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消散,散热效果好。

    17、2、本实用新型中将风扇的位置设置在支风道结构中,改变传统的在每个电池插箱上单独设置风扇组件的方式,即电池插箱上不需要布置风扇,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整体产品中风扇设置的数量,有效降低能耗,降低设备的失效概率;同时还可以有效解决单纯依靠空调风量的不足,增加整体储能产品换热所需的风量,配合其上风道结构的改进可以实现储能产品以及电池插箱内部的及时散热,换热效果很好,大大降低了整体储能产品的失效风险和安全隐患。

    18、3、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通过改进电池插箱的内部通风结构,配合其上所述的储能产品改进的散热风道结构,可以满足储能产品的正常散热换热性能,运行稳定性好,且在不提升安全隐患的同事还实现了风扇数量的降低,减少了整机的成本,降低了整体储能产品的功耗,更加节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风道(1)、支风道(2)以及空调(3),所述支风道(2)设置有多个且均贯通连接在主风道(1)上,所述空调(3)对称设置在主风道(1)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区域的主风道出口(13)处设置有主风道挡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风道(2)还包括风扇(4),所述风扇(4)设置在支风道主体(21)的侧壁上且与支风道主体(21)贯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4)的内侧设置有防反流组件,所述防反流组件包括风道单向板(5)和限位板(6),所述风道单向板(5)设置在风扇出风口一侧且顶端与支风道主体(21)的内侧壁铰接,所述限位板(6)设置在风道单向板(5)的底端且位于靠近风扇(4)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风道侧板(2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风道挡板(25),所述风道挡板(25)设置在支风道侧板(22)内靠近支风道主体(21)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风道侧板(2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竖板(26),所述竖板(26)上开设有多个横向通风槽(27)。

    7.一种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还包括储能箱体(7)、电池簇架(8)以及电池插箱(9),所述电池簇架(8)在储能箱体(7)内设置有多个且设置在支风道(2)的内侧,所述支风道侧板(22)对应设置在电池簇架(8)的外侧,所述空调(3)对称设置在储能箱体(7)的内部两端且空调进风口(32)对应设置在电池簇架(8)一侧,所述电池插箱(9)在电池簇架(8)上均匀排布有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插箱(9)包括箱体(91)、电池模组(92)、插箱进风口(93)以及插箱出风口(94),所述电池模组(92)设置在箱体(91)内且相互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电池模组(92)包括多个电池(921)且相互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插箱进风口(93)、插箱出风口(94)均开设在箱体(9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箱进风口(93)设置在箱体(91)的背部且与支风道出口(24)对应设置,所述插箱出风口(94)对称设置在箱体(91)的端部,所述箱体(91)内设置有插箱挡板(95)且设置在电池模组(92)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箱进风口(93)设置在箱体(91)的侧部且设置有多个,所述插箱出风口(94)设置在箱体(91)的端部,所述支风道出口(24)对应设置在电池插箱(9)与电池插箱(9)之间或电池插箱(9)与储能箱体(7)内侧壁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储能集装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风道结构,包括主风道、支风道以及空调;对风道结构进行改进,即通过设置主风道结构、支风道结构以及空调配合,对储能产品内部设置的多个电池簇架及其上的多个电池插箱进行散热,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保证储能产品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在主风道的两端均设置有空调组件,可以实现主风道内较大的风量;同时在主风道上设置有多个支风道结构,方便对电池簇架上的多个电池插箱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消散,散热效果好。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通过改进电池插箱的内部通风结构,配合上述改进的散热风道结构,可以满足储能产品的正常散热换热性能,运行稳定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刘涔钰,刘润成,周健夺,冷晓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百思科新能源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04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51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