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8-07  9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涉及于游戏机玩具,尤其涉及一种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


    背景技术:

    1、现有的一类游戏机玩具能够通过单片机控制灯光随机亮起,玩家需要依据灯光的指示按压或敲击与灯光相对应的凸起部,在游戏过程中能很好地锻炼玩家的手脑协调能力,而且也能达到解压的目的。现有的一类游戏机玩具设置有可移动的复位结构,通过移动复位结构推动凸起部凸起复位,使解压游戏机的复位操作更简单方便,例如中国专利cn219185823u提供的打地鼠玩具、中国专利cn220276262u提供的结构新颖的解压游戏机。然而,上述游戏机在按压复位结构时仅可实现凸起部的复位操作,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执行其他连动操作,趣味性较低,不能进一步提高用户游戏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现有的游戏机玩具在执行复位操作时无法同时执行其他连动操作,致使趣味性较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包括壳体和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移动座,还包括可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换脸结构,所述换脸结构包括脸部件和拨动件,所述脸部件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且包括固定的脸部壳体和内凹棱柱,所述脸部壳体的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内凹棱柱上环向间隔设有若干棱槽;所述拨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座上且包括拨爪和卡爪,所述拨爪可插入于所述棱槽内且可随所述移动座移动而推动所述内凹棱柱带动所述脸部壳体转动,所述卡爪可随所述移动座移动而与所述棱槽凹凸配合或分离。

    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脸部件与所述壳体光滑转动连接,所述内凹棱柱伸入并可移动连接于所述拨动件内。

    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凹棱柱中与所述脸部壳体相接的端部设有相邻的凸翼段和连接段,所述凸翼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段的直径,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壳体光滑转动连接。

    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头部壳体,所述本体上移动设置有所述移动座,所述头部壳体固定在所述本体上,且所述头部壳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收容有所述脸部壳体且所述空腔的侧壁开设有窗口,所述空腔的底壁还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光滑转动连接所述内凹棱柱。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脸部壳体环向设有各不相同的若干脸部图案,所述脸部图案与所述棱槽一一相对应地设置,当所述卡爪与其中一个棱槽凹凸配合时,与所述棱槽相对应的脸部图案显露于所述窗口上。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脸部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凹棱柱的另一端部设有定位柱,所述头部壳体对应于所述定位柱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光滑转动连接有所述定位柱。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拨动件还包括u形框,所述u形框固定在所述移动座上且其内伸入移动有所述内凹棱柱,所述u形框中相对于其开口端的内侧凸伸有所述卡爪,所述u形框的其中另一内侧凸伸有所述拨爪。

    9、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游戏组件,所述游戏组件包括电路板、固设在所述壳体或所述移动座上的按压凸起、和相对于所述按压凸起固设在所述移动座或所述壳体上的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用于在所述移动座于所述壳体上移动时,推动所述按压凸起移动复位或形变复位。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路板固设在所述按压凸起和所述复位杆之间,所述电路板上可移动通过所述复位杆,且所述电路板朝向于所述按压凸起的一侧设有感应垫片,所述感应垫片在所述按压凸起受力移动或形变时与其抵触。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感应垫片为触摸感应垫片或压力感应垫片。

    12、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功效简要说明如下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通过设置换脸结构,使游戏机在按压移动座完成复位操作时,还能够通过移动座移动带动拨动件同向移动,以驱使卡爪与内凹棱柱分离、拨爪移动推动内凹棱柱带动脸部壳体转动,实现换脸效果,而且移动座在移动复位时,还能够同时带动拨动件同向移动复位,以驱使卡爪与内凹棱柱的棱槽凹凸配合、拨爪重新插入于棱槽内,实现锁止、拨正脸部壳体的效果,使换脸动作便捷可靠。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在执行复位操作时能够同时执行连动的换脸动作,提高游戏机玩具的趣味性和可玩性,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游戏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包括壳体和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移动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换脸结构,所述换脸结构包括脸部件和拨动件,所述脸部件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且包括固定的脸部壳体和内凹棱柱,所述脸部壳体的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内凹棱柱上环向间隔设有若干棱槽;所述拨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座上且包括拨爪和卡爪,所述拨爪可插入于所述棱槽内且可随所述移动座移动而推动所述内凹棱柱带动所述脸部壳体转动,所述卡爪可随所述移动座移动而与所述棱槽凹凸配合或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脸部件与所述壳体光滑转动连接,所述内凹棱柱伸入并可移动连接于所述拨动件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棱柱中与所述脸部壳体相接的端部设有相邻的凸翼段和连接段,所述凸翼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段的直径,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壳体光滑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头部壳体,所述本体上移动设置有所述移动座,所述头部壳体固定在所述本体上,且所述头部壳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收容有所述脸部壳体且所述空腔的侧壁开设有窗口,所述空腔的底壁还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光滑转动连接所述内凹棱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脸部壳体环向设有各不相同的若干脸部图案,所述脸部图案与所述棱槽一一相对应地设置,当所述卡爪与其中一个棱槽凹凸配合时,与所述棱槽相对应的脸部图案显露于所述窗口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脸部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凹棱柱的另一端部设有定位柱,所述头部壳体对应于所述定位柱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光滑转动连接有所述定位柱。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件还包括u形框,所述u形框固定在所述移动座上且其内伸入移动有所述内凹棱柱,所述u形框中相对于其开口端的内侧凸伸有所述卡爪,所述u形框的其中另一内侧凸伸有所述拨爪。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游戏组件,所述游戏组件包括电路板、固设在所述壳体或所述移动座上的按压凸起、和相对于所述按压凸起固设在所述移动座或所述壳体上的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用于在所述移动座于所述壳体上移动时,推动所述按压凸起移动复位或形变复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固设在所述按压凸起和所述复位杆之间,所述电路板上可移动通过所述复位杆,且所述电路板朝向于所述按压凸起的一侧设有感应垫片,所述感应垫片在所述按压凸起受力移动或形变时与其抵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垫片为触摸感应垫片或压力感应垫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包括壳体和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移动座,还包括可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换脸结构,所述换脸结构包括脸部件和拨动件,所述脸部件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且包括固定的脸部壳体和内凹棱柱,所述脸部壳体的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内凹棱柱上环向设有若干棱槽;所述拨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座上且包括拨爪和卡爪,所述拨爪可插入于所述棱槽内且可随所述移动座移动而推动所述内凹棱柱带动所述脸部壳体转动,所述卡爪可随所述移动座移动而与所述棱槽凹凸配合或分离。本技术提供的带换脸结构的游戏机玩具在执行复位操作时能够同时执行连动的换脸动作,提高游戏机玩具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祧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汕头市凯蓝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04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51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