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部巷道软弱部位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8-05  14


    本技术属于支护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深部巷道软弱部位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巷道指的是在地下开采的矿山中,为进行采矿准备、生产掘进、运输、通风和排水等工作而开凿的各种地下通道,其布置、形状、尺寸、断面形状和支护方式等都要根据矿山的开采条件、岩石性质、矿体赋存条件、采矿方法和技术经济等因素来确定,特别是对巷道的软弱部位,支护更需要严格设计,现有技术中,用于巷道的巷道壁往往崎岖不平且形状不规则,因此支护结构往往难以对巷道壁进行良好的贴合,从而降低了支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部巷道软弱部位支护结构,调节方便,可适用于不同宽度和高度的巷道的支撑,同时自适应支撑架、防崩落衬垫的配合使本装置具备对崎岖不平的巷道的自适应贴合支固能力,并可避免石块等崩落对通过人员造成的伤害。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部巷道软弱部位支护结构,包括两组底座,两组所述底座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均设有顶部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的顶部支撑板的一侧和两组顶部支撑板的底部均连接有伸缩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的顶部支撑板的一侧和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均设有伸缩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侧面、顶部支撑板的顶部和侧面均设有自适应支撑架,所述自适应支撑架包括伸缩柱套,所述伸缩柱套的内部插入安装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一端与滑块销接,所述滑块与弧面支撑梁上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柱套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衬垫收卷仓,所述衬垫收卷仓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的外侧卷绕设有防崩落衬垫。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使用时,根据巷道的宽度来转动第二手轮驱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驱动第一锥齿轮连同螺杆转动,通过螺杆与伸缩支撑板的螺旋传动带动伸缩支撑板在伸缩槽中滑动,从而调节伸缩支撑板的伸缩长度,进而调节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以及顶部支撑板的高度,使本装置适用于不同宽度和高度的巷道,当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顶部支撑板侧面以及顶部支撑板上方的弧面支撑梁均与巷道接触时即停止调节,由于设置了伸缩柱套、伸缩柱、弹簧,伸缩柱套、伸缩柱之间可伸缩并通过弹簧被压缩时产生的回弹力使弧面支撑梁与巷道侧壁和顶壁抵紧,且伸缩柱与弧面支撑梁之间通过销接安装的可转动的滑块滑动连接,使得弧面支撑梁可以转动,因此即使巷道壁崎岖不平,弧面支撑梁也能够尽可能的对巷道壁进行贴合,弧面支撑梁与巷道壁之间设有防崩落衬垫,且防崩落衬垫的两端的部分卷绕在收卷辊的外侧,本装置调节高度和宽度的同时,防崩落衬垫在弧面支撑梁的向外牵拉作用下进行放卷,此时卷簧进行蓄力,当本装置使用完毕进行收折时,卷簧在回弹力作用下自动带动收卷辊反向转动对防崩落衬垫进行收回,使防崩落衬垫保持与弧面支撑梁的接触,而通过防崩落衬垫的设置,可避免本装置支撑部位所在的巷道壁因振动发生石块崩落的情况,提升内侧人员通过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装置调节方便,可适用于不同宽度和高度的巷道的支撑,同时自适应支撑架、防崩落衬垫的配合使本装置具备对崎岖不平的巷道的自适应贴合支固能力,并可避免石块等崩落对通过人员造成的伤害。

    4、为了锚固螺杆可随伸缩柱滑动进行位置的调节: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柱套的前后两侧均贯穿设有通槽。

    6、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槽被锚固螺杆贯穿,使锚固螺杆可随伸缩柱滑动进行位置的调节。

    7、为了第一支撑板与顶部支撑板之间、第二支撑板与顶部支撑板之间以及两组顶部支撑板之间的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支撑板、伸缩槽之间插入连接。

    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伸缩支撑板、伸缩槽之间插入连接,从而对第一支撑板与顶部支撑板之间、第二支撑板与顶部支撑板之间以及两组顶部支撑板之间进行连接。

    10、为了对底座的位置进行固定: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贯穿并螺纹安装有锚固螺杆,所述锚固螺杆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手轮。

    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调节完毕后,转动第一手轮带动锚固螺杆转动,使锚固螺杆打入巷道地面中对底座的位置进行固定。

    13、为了对巷道壁进行支撑: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柱的一端前后两侧之间贯穿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锁固螺栓螺纹连接,所述锁固螺栓的一端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母的一侧设有防滑垫片,所述防滑垫片被锁固螺栓贯穿。

    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调节完毕后,拧紧螺母,即可对伸缩柱与伸缩柱套之间进行锁紧,使伸缩柱、伸缩柱套之间固定,配合对巷道壁进行支撑。

    16、为了自动收卷防崩落衬垫: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衬垫收卷仓的内部安装有卷簧,所述收卷辊与卷簧之间连接。

    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调节高度和宽度的同时,防崩落衬垫在弧面支撑梁的向外牵拉作用下进行放卷,此时卷簧进行蓄力,当本装置使用完毕进行收折时,卷簧在回弹力作用下自动带动收卷辊反向转动对防崩落衬垫进行收回,使防崩落衬垫保持与弧面支撑梁的接触。

    19、为了调节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以及顶部支撑板的高度: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的顶部支撑板的内部转动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伸缩支撑板螺纹连接,所述螺杆外侧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前端设有转轴,转轴贯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顶部支撑板并与其转动连接,转轴的前端与第二手轮连接。

    2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使用时,根据巷道的宽度来转动第二手轮驱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驱动第一锥齿轮连同螺杆转动,通过螺杆与伸缩支撑板的螺旋传动带动伸缩支撑板在伸缩槽中滑动,从而调节伸缩支撑板的伸缩长度,进而调节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以及顶部支撑板的高度。

    22、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1.一种深部巷道软弱部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底座(1),两组所述底座(1)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的顶部均设有顶部支撑板(4),所述第一支撑板(2)顶部的顶部支撑板(4)的一侧和两组顶部支撑板(4)的底部均连接有伸缩支撑板(5),所述第二支撑板(3)顶部的顶部支撑板(4)的一侧和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的顶部均设有伸缩槽(6),所述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的侧面、顶部支撑板(4)的顶部和侧面均设有自适应支撑架(7),所述自适应支撑架(7)包括伸缩柱套(8),所述伸缩柱套(8)的内部插入安装有伸缩柱(9),所述伸缩柱(9)的一端与滑块(11)销接,所述滑块(11)与弧面支撑梁(12)上的滑槽(13)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柱套(8)的内部设有弹簧(14),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衬垫收卷仓(20),所述衬垫收卷仓(2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收卷辊(21),所述收卷辊(21)的外侧卷绕设有防崩落衬垫(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部巷道软弱部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柱套(8)的前后两侧均贯穿设有通槽(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部巷道软弱部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板(5)、伸缩槽(6)之间插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部巷道软弱部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贯穿并螺纹安装有锚固螺杆(24),所述锚固螺杆(24)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手轮(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部巷道软弱部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柱(9)的一端前后两侧之间贯穿设有螺栓孔(15),所述螺栓孔(15)与锁固螺栓(17)螺纹连接,所述锁固螺栓(17)的一端与螺母(18)螺纹连接,所述螺母(18)的一侧设有防滑垫片(19),所述防滑垫片(19)被锁固螺栓(17)贯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部巷道软弱部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收卷仓(20)的内部安装有卷簧(22),所述收卷辊(21)与卷簧(22)之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部巷道软弱部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顶部的顶部支撑板(4)的内部转动设有螺杆(26),所述螺杆(26)与伸缩支撑板(5)螺纹连接,所述螺杆(26)外侧套接有第一锥齿轮(27),所述第一锥齿轮(27)与第二锥齿轮(28)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28)的前端设有转轴,转轴贯穿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顶部支撑板(4)并与其转动连接,转轴的前端与第二手轮(10)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深部巷道软弱部位支护结构,包括两组底座,两组底座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均设有顶部支撑板,第一支撑板顶部的顶部支撑板的一侧和两组顶部支撑板的底部均连接有伸缩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顶部的顶部支撑板的一侧和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均设有伸缩槽,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侧面、顶部支撑板的顶部和侧面均设有自适应支撑架,底座的顶部设有衬垫收卷仓,衬垫收卷仓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收卷辊,收卷辊的外侧卷绕设有防崩落衬垫,本装置具备对崎岖不平的巷道的自适应贴合支固能力,并可避免石块等崩落对通过人员造成的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功,李明远,权军军,张磊,刘志强,王勇,牛军涛,尤喜悦,康艳艳,宋增锋,王广超,王旭瑞,王军辉,李延俊,李伟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
    技术研发日:20240305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50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