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用手臂手腕固定器。
背景技术:
1、桡动脉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继而在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绕桡骨茎突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到手掌,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
2、桡动脉在腕部掌侧仅皮肤和浅筋膜被覆,易触及搏动,是动脉穿刺插管的良好部位,心脏造影的病人进行挠动脉穿刺后,需要保持固定的功能位,通常是病人自己举着或者由医务人员扶着,舒适感较低且固定效果较差,因此提出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用手臂手腕固定器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用手臂手腕固定器,以解决现有技术针对桡动脉穿刺术后不便于固定患者手臂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用手臂手腕固定器,包括安装套和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安装套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套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安装套转动连接有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蜗轮,所述调节座固定连接有调节柱,所述蜗轮与所述调节柱通过滚珠螺母连接,所述调节座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调节座通过螺纹连接有用于锁紧所述支撑座的紧固旋钮,所述支撑座开设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两组第一固定带和两组定位杆,所述第一固定带开设有多组定位孔,所述定位杆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第二固定带通过魔术贴固定。
4、基础技术方案的原理:第一弧形槽用支撑前臂,第一固定带用于固定前臂,第二弧形槽用于支撑手部,第二固定带用于固定手部,通过转动支撑座以调节患者的功能位,通过紧固旋钮将支撑座固定,通过转动蜗杆以带动蜗轮转动,蜗轮通过滚珠螺母控制调节柱进行竖直运动,从而调节支撑座的高度。
5、基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座为一体式结构,手部与前臂保持相对固定,从而避免了手腕活动导致动脉出血的问题;可通过转动蜗杆调节支撑座的高度以改变患者手臂的高度,通过转动紧固旋钮使其脱离支撑座,从而便于调整患者手臂的功能位,同时有利于患者活动手臂,避免了因长时间不动而造成手臂酸麻的问题。
6、优选地,所述安装套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安装套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夹板上方的第二夹板。
7、通过上述设置,将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分别置于病床支撑架侧端的下方与上方,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杆带动第二夹板向下移动,使其配合第一夹板降本装置固定在病床侧方,从而提升了本装置的稳定性。
8、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板设有防滑齿。
9、通过上述设置,通过防滑齿的设计,增大了第一夹板与病床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其稳定性。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
11、通过上述设置,海绵垫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的同时将患者流出的血液吸收,保证了患者手臂的清洁度。
12、优选地,所述蜗杆固定连接有手轮。
13、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手轮转动蜗杆,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了便捷。
1.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用手臂手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套(1)和调节座(2),所述调节座(2)与所述安装套(1)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套(1)固定连接有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转动连接有蜗杆(6),所述安装套(1)转动连接有与所述蜗杆(6)相啮合的蜗轮(8),所述调节座(2)固定连接有调节柱(3),所述蜗轮(8)与所述调节柱(3)通过滚珠螺母连接,所述调节座(2)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座(4),所述调节座(2)通过螺纹连接有用于锁紧所述支撑座(4)的紧固旋钮(9),所述支撑座(4)开设有第一弧形槽(10)和第二弧形槽(11),所述支撑座(4)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15)、两组第一固定带(12)和两组定位杆(16),所述第一固定带(12)开设有多组定位孔(13),所述定位杆(16)穿设在所述定位孔(13)中,所述第二固定带(15)通过魔术贴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用手臂手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1)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17),所述安装套(1)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0),所述螺纹杆(20)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夹板(17)上方的第二夹板(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用手臂手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7)设有防滑齿(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用手臂手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槽(10)和所述第二弧形槽(11)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用手臂手腕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6)固定连接有手轮(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