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料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75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料泵。



    背景技术:

    蒸汽冷凝液在真空状态下会产生气液分离现象,需要通过排料泵输送至装置外,在现有的排料泵中由于蒸汽冷凝液在排料泵中气液分离,液体无法均匀的分布在排料泵中,造成泵体内无法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从而造成排料泵内部的压力过大,发生排料泵体爆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保持恒定温度和内部压力的排料泵。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排料泵,包括进气装置、排料装置和储料装置,所述排料装置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泵体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两端均与泵体的内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相对于第一隔板远离进料口,且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间隔设置,所述泵体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三进气口分别与进气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相对接近第二腔室的表面上设有第一转料口,所述第二隔板相对接近第三腔室的表面上设有第二转料口,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排料口,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排料口,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第三排料口,所述第一排料口、第二排料口和第三排料口分别与储料装置相连接。

    上述的排料泵中,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与第一转料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与第二转料口相连接。

    上述的排料泵中,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上均设有第一检测装置。

    上述的排料泵中,所述储料装置内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检测装置。

    上述的排料泵中,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三进气口与进气装置相连接处均设有控制阀。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进气装置,有利于给排料装置提供气源,提高排料装置内部的压力,避免物料长期处于排料装置的底部,产生暴裂现象,通过在排料装置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一转料口和第二转料口,有利于对物料进行分层处理,提高物料处理的效率,通过设置第一排料口、第二排料口和第三排料口,且分别与储料装置相连接,有利于处理好的物料排出排料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料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气装置;

    2:排料装置;

    3:储料装置;

    4:泵体;

    5:进料口;

    6:第一隔板;

    7:第二隔板;

    8:第一腔室;

    9:第二腔室;

    10:第三腔室;

    11:第一进气口;

    12:第二进气口;

    13:第三进气口;

    14:第一转料口;

    15:第二转料口;

    16:第一排料口;

    17:第二排料口;

    18:第三排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在将排料装置与进气装置相连接,且将排料装置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

    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排料泵,

    包括进气装置、排料装置和储料装置,所述排料装置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泵体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两端均与泵体的内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相对于第一隔板远离进料口,且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间隔设置,所述泵体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三进气口分别与进气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相对接近第二腔室的表面上设有第一转料口,所述第二隔板相对接近第三腔室的表面上设有第二转料口,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排料口,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排料口,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第三排料口,所述第一排料口、第二排料口和第三排料口分别与储料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料泵的工作原理:将物料通过排料装置上的进料口输送到泵体中,根据物料体积的大小,物料通过第一转料口和第二转料口进入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中,同时进气装置通过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三进气口,分别给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供气,保持腔室内的温度恒定,最后通过第一排料口、第二排料口和第三排料口,排进储料装置中。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进气装置,有利于给排料装置提供气源,提高排料装置内部的压力,避免物料长期处于排料装置的底部,产生暴裂现象,通过在排料装置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一转料口和第二转料口,有利于对物料进行分层处理,提高物料处理的效率,通过设置第一排料口、第二排料口和第三排料口,且分别与储料装置相连接,有利于处理好的物料排出排料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与第一转料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与第二转料口相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与第一转料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与第二转料口相连接,有利于控制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内的液面高度,提高泵体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上均设有第一检测装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上均设有第一检测装置,有利于检测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内的压力和温度状态,发现异常可及时检修。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装置内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检测装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储料装置内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检测装置,有利于检测储料装置内的液位、温度和压力状态,提高储料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三进气口与进气装置相连接处均设有控制阀。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三进气口与进气装置相连接处均设有控制阀,有利于控制气体压强和流量,提高气体的利用率。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排料泵,包括进气装置1、排料装置2和储料装置3,所述排料装置2包括泵体4,所述泵体4的上端设有进料口5,所述泵体4内设有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所述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的两端均与泵体4的内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隔板7相对于第一隔板6远离进料口5,且第二隔板7与第一隔板6间隔设置,所述泵体4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和第三腔室10,所述第一腔室8内设有第一进气口11,所述第二腔室9内设有第二进气口12,所述第三腔室10内设有第三进气口13,所述第一进气口11、第二进气口12和第三进气口13分别与进气装置1相连接,所述第一隔板6相对接近第二腔室9的表面上设有第一转料口,所述第二隔板7相对接近第三腔室10的表面上设有第二转料口15,所述第一腔室8内设有第一排料口16,所述第二腔室9内设有第二排料口17,所述第三腔室10内设有第三排料口18,所述第一排料口16、第二排料口17和第三排料口18分别与储料装置3相连接。

    所述第一腔室8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与第一转料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腔室9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与第二转料口15相连接。

    所述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和第三腔室10上均设有第一检测装置。

    所述储料装置3内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检测装置。

    所述第一进气口11、第二进气口12和第三进气口13与进气装置1相连接处均设有控制阀。

    进气装置1排入排料装置2的气体是有助于保持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和第三腔室10内的气压,物料均匀分布在腔室内,防止部分区域温度过高或过低发生爆裂的现象,进气装置1通过管道与排料装置2相连接,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可检测温度和气压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料泵,通过设置进气装置,有利于给排料装置提供气源,提高排料装置内部的压力,避免物料长期处于排料装置的底部,产生暴裂现象,通过在排料装置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一转料口和第二转料口,有利于对物料进行分层处理,提高物料处理的效率,通过设置第一排料口、第二排料口和第三排料口,且分别与储料装置相连接,有利于处理好的物料排出排料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料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装置、排料装置和储料装置,所述排料装置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泵体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两端均与泵体的内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相对于第一隔板远离进料口,且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间隔设置,所述泵体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三进气口分别与进气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相对接近第二腔室的表面上设有第一转料口,所述第二隔板相对接近第三腔室的表面上设有第二转料口,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排料口,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排料口,所述第三腔室内设有第三排料口,所述第一排料口、第二排料口和第三排料口分别与储料装置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与第一转料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与第二转料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上均设有第一检测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装置内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检测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三进气口与进气装置相连接处均设有控制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料泵,包括进气装置、排料装置和储料装置,排料装置包括泵体,泵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泵体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两端均与泵体的内侧壁相连接,第二隔板相对于第一隔板远离进料口,且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间隔设置;有利于给排料装置提供气源,提高排料装置内部的压力,避免物料长期处于排料装置的底部,产生暴裂现象,通过在排料装置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一转料口和第二转料口,有利于对物料进行分层处理,提高物料处理的效率,通过设置第一排料口、第二排料口和第三排料口,且分别与储料装置相连接,有利于处理好的物料排出排料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林秋玉;黄致咏;丁玉荣;郭行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钰融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4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