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Cr耐候钢带及表面质量优异、力学性能稳定的热轧酸洗高Cr耐候钢带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5-08-01  9


    本发明属于耐候钢,具体涉及一种高cr耐候钢带及表面质量优异、力学性能稳定的热轧酸洗高cr耐候钢带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1、大气腐蚀是钢铁材料最常见的一种腐蚀形式,钢铁材料暴露在空气中使用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大气腐蚀的问题。耐候钢具有优异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集装箱、铁道车辆、桥梁、建筑、光伏支架等装备及构件制造,提高服役寿命。

    2、cr是耐候钢中最常见的合金元素之一,能有效提高钢材的耐大气腐蚀性能。随着cr含量增加,耐候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也相应提升。但是高cr含量也显著提高了耐候钢产品的淬透性,由于热轧卷头尾相对于热卷中部冷速快、温度低,高cr耐候钢卷的头部和尾部容易生成贝氏体、马氏体等硬相组织,从而造成热轧卷头尾强度超高、延伸率低,导致热轧卷通卷强度波动较大,影响下游用户使用。且cr含量较高时,在高温阶段cr易与钢基体反应形成粘附性强的氧化物,难以通过热轧除鳞和酸洗去除,酸洗后钢带表面仍然存在局部氧化条带,严重影响热轧酸洗高cr耐候钢带的表面质量,制约高端产品升级。

    3、目前现有技术中针对高cr含量耐候钢带,其生产方法可分为热连轧工艺流程和冷轧退火工艺流程两类,无热轧酸洗高cr耐候钢。且目前的生产方法均以控制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为主,均未关注到高cr含量耐候钢带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稳定性控制。

    4、如中国专利cn101376953a、cn102127717a、cn105274446a、cn111349850a中公开的均是采用热连轧工艺流程生产的耐候钢,这些专利中均未关注到高cr含量耐候钢带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的稳定性控制。

    5、如中国专利cn112301276a、cn113846269a中均是采用冷轧退火工艺流程生产的耐候钢,这些专利中均未关注到高cr含量耐候钢带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的稳定性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cr耐候钢带及表面质量优异、力学性能稳定的热轧酸洗高cr耐候钢带的生产方法。通过合金成分、加热工艺、除鳞工艺、冷却工艺和连续酸洗工艺全流程协同设计,解决高cr含量耐候钢带表面氧化条带控制和力学性能稳定性控制难题。

    2、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cr耐候钢带,所述高cr耐候钢带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mn:0.15%~0.45%、p:0.015%~0.035%、cr:3.50%~5.50%、cu:0.20%~0.40%、sb:0.020%~0.040%、als:0.015%~0.035%、v:0.020%-0.040%、n:0.010%~0.015%,c:≤0.010%、si:≤0.10%、s:≤0.005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4、所述高cr耐候钢带的金相组织均为多边形铁素体。

    5、所述高cr耐候钢带的屈服强度370~450mpa,抗拉强度500~590mpa,延伸率28%~35%。

    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表面质量优异、力学性能稳定的热轧酸洗高cr耐候钢带的生产方法,将所述化学成分的高cr耐候钢带的铸坯经热连轧和酸洗工艺生产得到。

    7、钢水在冶炼时,精炼采用lf+rh双联工艺,在lf和rh工序分别添加微碳铬铁。

    8、所述铸坯生产时,钢水浇铸中包温度控制在1530~1560℃,采用保护渣进行保护浇铸;连铸坯拉速控制在1.0~1.4m/min;所述连铸板坯的厚度为230mm,铸坯切割完成后直接装炉,入加热炉温度≥700℃。

    9、所述热连轧工艺中,铸坯在空气过剩系数0.90~0.95的弱还原气氛的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在炉时间100~150min,其中均热时间25-40min,出炉温度1150℃~1220℃。促进合金元素充分固溶,同时避免加热时间过长导致奥氏体晶粒粗化;通过低温快速加热和炉内还原气氛控制,减少加热过程中板坯表面铁基体氧化烧损和液相cu在奥氏体晶界富集。

    10、所述热连轧工艺中,铸坯出炉后采用一次高压水除鳞,并在粗轧的每道次轧制前均采用高压水除鳞;精轧入口前采用二次高压水除鳞。

    11、进一步地,铸坯出炉后及粗轧的每道次轧制前,除鳞水压力20-25mpa,除鳞水量650-700m3/h,上下喷嘴到板坯距离120-140mm,。

    12、进一步地,精轧入口前,除鳞水压力30-35mpa,除鳞水量750-800m3/h,喷嘴高度70-100mm。

    13、所述热连轧工艺中,粗轧采用两个机架进行3+3道次轧制;精轧阶段开轧温度≤1030℃,精轧终轧温度为870~910℃。终轧温度过低,在两相区轧制易造成混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且增加变形抗力,轧制薄规格易发生甩尾;终轧温度过高,相变前奥氏体晶粒粗化,形变位错发生回复,降低材料的强度。

    14、精轧结束后立即对高温带钢进行冷却,每间隔一排开启冷却集管,从而延长开启的冷却集管的长度。层流冷却水遇到高温钢带后立即气化,在钢材表面形成一层水蒸汽膜,可减少空气中的氧气与高温钢带接触,避免带钢表面在高温冷却过程中被氧化。

    15、所述热连轧工艺中,热卷头部25m范围内卷取温度720-750℃,热卷尾部50m范围内卷取温度700-730℃,热卷其他部位卷取温度620-660℃;为进一步提高热轧卷通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稳定性,卷取后将热轧卷放入保温坑缓冷,控制冷却速度≤2℃/s,降低热轧卷头部和尾部的冷却速度,避免生成贝氏体硬相组织。

    16、所述酸洗工艺中,开卷后进行焊接,然后对带钢进行拉矫,拉矫机延伸率1.2-1.8%,这样可以破碎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提高酸洗效率。

    17、所述酸洗工艺中,所述酸洗工艺中,采用三段超浅槽进行连续酸洗,酸液喷射压力35-50kpa;第一段酸洗槽游离酸浓度25-50g/l,fe2+浓度200-250g/l;第二段酸洗槽游离酸浓度120-160g/l,fe2+浓度120-160g/l;第三段酸洗槽游离酸浓度150-200g/l,fe2+浓度50-100g/l;酸液温度70-80℃,酸洗速度65-80m/min。酸洗速度低导致基体材料在酸液中浸泡时间过长,降低材料成材率和产量,而且酸液中的h原子向钢基体内部扩散,影响产品的性能;酸洗速度过快导致基体材料在酸液中浸泡时间过短,带钢表面部分氧化铁皮未去除,表面质量不佳。

    18、酸洗结束后对钢带进行漂洗,去除残留在钢带表面的酸液,漂洗水温度60-80℃。

    19、所述酸洗工艺中,漂洗后的带钢进行平整,平整延伸率0.4%-1.0%,成品粗糙度0.6μm-1.0μm,平整后带钢涂油,涂油量0.5g/m2-0.9g/m2,避免带钢表面氧化。

    20、本发明提供的高cr耐候钢带中,各化学成分作用及控制如下:

    21、c(碳):c是提高钢材强度最经济的元素,具有显著的间隙固溶强化作用。但是高cr含量耐候钢的淬透性强,易生成贝氏体、马氏体等富c硬相组织,大幅降低材料的塑性,而且恶化钢材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因此,本发明将c含量设计为<0.010%。

    22、si(硅):si是炼钢过程中的重要脱氧元素之一,还能细化腐蚀产物提高耐大气腐蚀性能,但是si含量过高在加热时易与基体发生反应生成与基体粘附性强的fe2sio4,热轧除鳞和酸洗难以完全去除,恶化钢材的表面质量。因此本发明将si作为有害元素,控制其含量<0.10%。

    23、mn(锰):mn是钢中重要的固溶强化元素之一,也是炼钢过程中的重要脱氧元素。但是mn含量过高不但会提高制造成本,还会扩大奥氏体相区,提高过冷奥氏体稳定性,促进贝氏体、马氏体组织生成。因此,将其含量设计为0.15~0.45%。

    24、als(铝):al是钢中加入的主要脱氧元素,还能与n结合在高温析出aln,细化奥氏体晶粒尺寸。但过高的al会导致钢中氧化物夹杂增加,降低钢材的低耐大气腐蚀性能和抗h2s腐蚀性能。因此,将其含量设计为0.015~0.035%。

    25、cr(铬):cr是提高钢材耐大气腐蚀性能重要的合金元素,高耐候钢通过添加较高含量的cr提高耐大气腐蚀性能。但是cr易与钢基体反应形成粘附性强的氧化物,难以通过热轧除鳞完和酸洗去除,恶化钢材的表面质量和焊接性能,而且显著提高耐候钢的淬透性。因此将cr含量设计为3.5~5.5%。

    26、cu(铜):cu能显著提高材料的耐大气腐蚀性能,与cr复合作用时提高耐大气腐蚀性能效果更佳。但是cu的熔点较低,只有1083℃,含量过高容易导致连铸漏钢,热轧过程中产生边部裂纹和翘皮等表面缺陷,因此将cu含量设计为0.20~0.40%。

    27、sb(锑):工业大气中so2、so3、co2、氮氧化物等含量高,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反应生成亚硫酸、碳酸、硝酸等酸性介质,附着在钢材表面加剧其腐蚀。sb能显著提高钢材的耐酸性介质腐蚀性能,因此添加适量的sb可进一步提高钢材的耐工业大气腐蚀性能,在酸洗过程中还能减少盐酸对基体材料的腐蚀,提高酸洗成材率。但是sb的熔点较低,其含量过高会恶化钢材的热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因此,将sb含量设计为0.015~0.040%。

    28、v(钒):v是强碳氮化物形成元素,固溶温度低。在轧制和冷却过程中析出氮化钒、碳氮化钒、碳化钒二相粒子,通过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综合作用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本发明为提高高cr含量耐候钢表面质量,采用低温加热工艺,因此采用钒微合金化,将其含量控制在0.020%~0.040%。

    29、n(氮):n能够与钒结合,通过钒氮微合金化促进碳氮化钒二相粒子析出,细化二相粒子尺寸,提高强化效果。本发明中将n作为有益元素加入,但是含量过高,会恶化钢材的韧性和塑性。因此,将其含量控制在0.010~0.015%。

    30、p(磷):p是提高钢材耐大气腐蚀性能最经济的元素之一,还能通过固溶强化提高钢材的强度,然而p容易在晶界偏聚降低钢材的低温韧性,增加焊接裂纹敏感性。因此将p含量控制在0.015~0.035%。

    31、s(硫):s是钢中的有害残余元素,易与mn反应生成mns非金属夹杂,破坏钢基体的连续性,作为腐蚀萌生源产生点蚀,恶化钢材的耐大气腐蚀性能;但是s含量过低,会增加冶炼成本。因此本发明将s含量控制在≤0.0050%。

    32、本发明提供的高cr耐候钢带,具有优异表面质量和耐腐蚀性能、力学性能稳定,其要设计思路如下:

    33、1)采用高cr含量和cu-sb-p多元合金复合设计,通过合金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促进致密腐蚀产物的形成,增加锈层的钝化能力,提高材料的耐大气腐蚀性能;

    34、2)通过板坯直装入炉、快速加热、低加热温度和弱还原气氛控制,减少铸坯表面氧化。通过除鳞水压力、水量、除鳞喷嘴与板坯的间距等控制提高除鳞效果,去除带钢表面氧化铁皮;进一步通过层流冷却水的布置,减弱钢带在精轧后冷却过程中的氧化。

    35、3)通过拉矫破鳞、酸液浓度和温度、酸洗速度等酸洗工艺控制,去除带钢表面氧化铁皮,提高表面质量。

    36、4)根据高cr含量耐候钢高淬透性特性,采用超低c和低mn设计,结合其相变特性采用分段冷却提高热轧卷头部和尾部的卷取温度,同时对钢卷采用保温坑缓冷,控制冷却速度≤2℃/s,使得热轧卷通卷均为单一的铁素体组织,从而提高力学性能稳定性。

    37、5)基于本发明低加热温度和超低c、低mn的化学成分特点,进一步采用钒氮微合金化提高材料的强度。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9、1.本发明钢带通卷均为单一铁素体组织,力学性能稳定,屈服强度370~450mpa,抗拉强度500~590mpa,延伸率28%~35%,具有优异的塑性。

    40、2.本发明钢带采用高cr-cu-sb-p多元合金复合设计,具有优异的耐大气腐蚀性能,相对q345b腐蚀率<25%,尤其适用于工业大气环境下装备及构件制造,提高服役寿命。

    41、3.本发明通过化学成分、热连轧工艺和酸洗工艺全流程设计,酸洗钢带具有优异的表面质量,解决高cr酸洗耐候钢带表面氧化条带难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高cr耐候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cr耐候钢带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mn:0.15%~0.45%、p:0.015%~0.035%、cr:3.50%~5.50%、cu:0.20%~0.40%、sb:0.020%~0.040%、als:0.015%~0.035%、v:0.020%-0.040%、n:0.010%~0.015%,c:≤0.010%、si:≤0.10%、s:≤0.005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cr耐候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cr耐候钢带的金相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cr耐候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cr耐候钢带的屈服强度370~450mpa,抗拉强度500~590mpa,延伸率28%~35%。

    4.一种表面质量优异、力学性能稳定的热轧酸洗高cr耐候钢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成分的高cr耐候钢带的铸坯经热连轧和酸洗工艺生产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连轧工艺中,铸坯在空气过剩系数0.90~0.95的弱还原气氛的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在炉时间100~150min,其中均热时间25-40min,出炉温度1150℃~122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连轧工艺中,铸坯出炉后采用一次高压水除鳞,并在粗轧的每道次轧制前均采用高压水除鳞;精轧入口前采用二次高压水除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铸坯出炉后及粗轧的每道次轧制前,除鳞水压力20-25mpa,除鳞水量650-700m3/h,上下喷嘴到板坯距离120-14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精轧入口前,除鳞水压力30-35mpa,除鳞水量750-800m3/h,喷嘴高度70-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连轧工艺中,粗轧采用两个机架进行3+3道次轧制;精轧阶段开轧温度≤1030℃,精轧终轧温度为870~91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连轧工艺中,精轧后立即进行层流冷却,每间隔一排开启冷却集管。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连轧工艺中,热卷头部25m范围内卷取温度720-750℃,热卷尾部50m范围内卷取温度700-730℃,热卷其他部位卷取温度620-660℃;卷取后将热轧卷放入保温坑缓冷,控制冷却速度≤2℃/s。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洗工艺中,开卷后进行焊接,然后对带钢进行拉矫,拉矫机延伸率1.2-1.8%。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洗工艺中,所述酸洗工艺中,采用三段超浅槽进行连续酸洗,酸液喷射压力35-50kpa;第一段酸洗槽游离酸浓度25-50g/l,fe2+浓度200-250g/l;第二段酸洗槽游离酸浓度120-160g/l,fe2+浓度120-160g/l;第三段酸洗槽游离酸浓度150-200g/l,fe2+浓度50-100g/l;酸液温度70-80℃,酸洗速度65-80m/min。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洗工艺中,漂洗后的带钢进行平整,平整延伸率0.4%-1.0%,平整后带钢涂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Cr耐候钢带及表面质量优异、力学性能稳定的热轧酸洗高Cr耐候钢带的生产方法,所述高Cr耐候钢带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Mn:0.15%~0.45%、P:0.015%~0.035%、Cr:3.50%~5.50%、Cu:0.20%~0.40%、Sb:0.020%~0.040%、Als:0.015%~0.035%、V:0.020%‑0.040%、N:0.010%~0.015%,C:≤0.010%、Si:≤0.10%、S:≤0.005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钢带通卷均为单一铁素体组织,力学性能稳定,屈服强度370~450MPa,抗拉强度500~590MPa,延伸率28%~35%,具有优异的塑性,具有优异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和优异的表面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何博,胡学文,朱安娜,郭锐,汪飞,王海波,张宇光,舒宏富,戴思源,孙照阳,王飞,黄传根,范海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48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