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5-07-30  12


    本申请涉及集装箱测试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1、集装箱作为货物运输的主要载体,其防水性能至关重要。在集装箱的生产和维修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防水测试。

    2、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90382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装置,其包括底座、前喷淋装置、后喷淋装置以及中间喷淋装置;底座用于放置集装箱;前喷淋装置和后喷淋装置分别设置于底座的前后两侧,前喷淋装置和后喷淋装置分别用于对集装箱的前后两侧进行喷淋;中间喷淋装置可前后移动的设置于底座并处于前喷淋装置和后喷淋装置之间,中间喷淋装置用于对集装箱的顶部和左右两侧进行喷淋。其可实现对集装箱外侧进行自动喷淋,以进行常规的防水测试。

    3、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其仅能实现特定角度的喷淋测试,而集装箱在实际场景中受到的喷淋角度多变且不规则,因此单一角度的喷淋测试对于集装箱的防水测试结果的可参考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实现喷淋测试过程中喷淋角度的变化,本申请提供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包括设置于支撑平台上的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与支撑平台之间形成供集装箱通过的通道,框架本体上设置有喷头。喷头与框架本体转动连接,支撑平台顶面设置有升降孔,升降孔内部设置有可纵向滑动的升降板以及用于实现升降板复位的复位机构一。喷头与框架本体转动连接,框架本体设置有用于实现喷头复位的复位机构二。升降板与喷头之间设置有连动机构,当升降板升、降的过程中喷头可进行摆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集装箱防水测试过程中,通过将集装箱置于支撑平台上,并使其通过框架本体与支撑平台之间形成的通道,可以方便地进行喷淋测试。由于喷头与框架本体转动连接,并且与升降板通过连动机构相连接,因此在升降板进行升、降动作时,喷头会相应地进行摆动。具体来说,当升降板上升时,通过连动机构的传动作用,喷头会向一个方向摆动;而当升降板下降时,喷头则会向相反方向摆动。这种摆动动作可以模拟集装箱在实际场景中受到的不同角度的喷淋情况,从而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复位机构一和复位机构二的作用是在升降板和喷头完成一次摆动后,使它们能够自动返回到初始位置,以便进行下一轮的测试。这种自动复位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并减少人工操作的复杂性。

    5、可选的,升降孔内部设置有滑杆,而升降板底部则设置有与滑杆相匹配的滑孔。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杆与滑孔的配合,可以确保升降板在升降孔内部进行稳定、顺畅的纵向滑动,从而进一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可选的,连动机构为连动绳,连动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升降板与喷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动绳的传动作用,可以精确地实现升降板与喷头之间的联动。且成本低廉,便于降低后续的更换、维修成本。当升降板进行升、降动作时,连动绳会相应地拉动喷头进行摆动,从而实现对集装箱的多角度喷淋测试。

    9、可选的,连动绳端部设置有拆接头,升降板及喷头均设置有供拆接头安装的拆接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连动绳的安装与拆卸。

    11、可选的,支撑平台设置有回收槽,回收槽顶部设置有滤网,回收槽内设置有水泵,水泵与喷头之间连接有供水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13、可选的,升降孔侧壁设置有喷孔,喷孔远离升降孔的一端朝向滤网倾斜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清洗升降孔。

    15、可选的,支撑平台顶面设置有渗透孔,渗透孔与回收槽相连通,渗透孔内部设置有透水海绵。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回收用水进行过滤,将较大的颗粒进行拦截。

    17、可选的,渗透孔内部设置有支撑件,透水海绵置于支撑件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透水海绵进行稳定支撑,且后期需要更换透水海绵时直接对透水海绵取出进行更换即可,较为便捷。

    19、可选的,测试系统还包括测试平台,测试平台包括车体及位于车体上方的支撑板,支撑板与车体之间设置有若干伸缩驱动件,驱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及车体转动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集装箱测试过程中集装箱本身的角度的调节,用于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中上坡、下坡以及弯道行驶过程中的多种角度变化测试。

    2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2、一种集装箱测试系统的防水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23、s1、将待测集装箱置于支撑板上并进行临时固定;

    24、s2、打开喷头供水进行雨淋测试;

    25、s3、在车体在支撑平台上行走的过程中,沿着车轮的行走方向,车轮会下压不同位置的升降板,从而升降板下降至升降孔内,且当车轮经过后,升降板在复位机构一的作用下上升复位,从而实现升降板顶部伸出升降孔,升降板上下往复的过程中,在连动机构以及复位机构二的作用下喷头上下摆动,从而模拟不同角度的喷淋测试。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体在支撑平台上进行行走。在车体行走的过程中,车轮会不断下压不同位置的升降板,导致升降板在升降孔内部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由于升降板与喷头之间通过连动机构相连接,因此这种上下往复运动会带动喷头进行相应的摆动,从而实现对集装箱的多角度、动态喷淋测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真实地模拟集装箱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降雨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其防水性能。同时,这种动态测试方法还可以帮助发现集装箱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为后续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力的依据。

    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8、1.由于本发明通过设置可摆动的喷头和升降板,实现了在升降板升、降过程中喷头的摆动,从而能够模拟不同角度的喷淋测试,提高了防水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

    29、2. 本发明中优选采用连动绳作为连动机构,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易于维护,同时能够实现升降板与喷头之间的快速联动。



    技术特征:

    1.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包括设置于支撑平台(1)上的框架本体(2),所述框架本体(2)与支撑平台(1)之间形成供集装箱通过的通道,所述框架本体(2)上设置有喷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3)与框架本体(2)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平台(1)顶面设置有升降孔(120),所述升降孔(120)内部设置有可纵向滑动的升降板(12)以及用于实现升降板(12)复位的复位机构一(14),所述喷头(3)与框架本体(2)转动连接,所述框架本体(2)设置有用于实现喷头(3)复位的复位机构二(32),所述升降板(12)与喷头(3)之间设置有连动机构(5),当升降板(12)升、降的过程中喷头(3)可进行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孔(120)内部设置有滑杆(13),所述升降板(12)底部设置有供滑杆(13)插入的滑孔(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机构(5)为连动绳(51),所述连动绳(51)的两端分别连接升降板(12)与喷头(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绳(51)端部设置有拆接头(52),所述升降板(12)及喷头(3)均设置有供拆接头(52)安装的拆接孔(5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1)设置有回收槽(10),所述回收槽(10)顶部设置有滤网(11),所述回收槽(10)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与喷头(3)之间连接有供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孔(120)侧壁设置有喷孔(15),所述喷孔(15)远离升降孔(120)的一端朝向滤网(11)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1)顶面设置有渗透孔(16),所述渗透孔(16)与回收槽(10)相连通,所述渗透孔(16)内部设置有透水海绵(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孔(16)内部设置有支撑件(18),所述透水海绵(17)置于支撑件(18)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测试平台(4),所述测试平台(4)包括车体(41)及位于车体(41)上方的支撑板(42),所述支撑板(42)与车体(41)之间设置有若干伸缩驱动件(43),所述驱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42)及车体(41)转动连接。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箱测试系统的防水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集装箱防水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涉及集装箱测试的领域。通过设置于支撑平台上的框架本体与可摆动的喷头,配合升降板及连动机构,实现了在升降板升、降过程中喷头的摆动,从而模拟不同角度的喷淋测试,提高了防水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

    技术研发人员:过秀娜,费杨,梁殿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金土木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47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