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54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清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曲轴泵。



    背景技术:

    柱塞泵是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装置。它依靠柱塞在缸体中往复运动,使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发生变化来实现吸水、压水。柱塞泵具有额定压力高、结构紧凑、效率高和流量调节方便等优点。柱塞泵被广泛应用于高压、大流量和流量需要调节的场合,诸如液压机、工程机械和船舶中。通常增压泵加压流量不足,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曲轴泵,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增压泵柱塞,使得增压泵柱塞进行轴向往复运动,增压泵柱塞能够在第一增压室和第二增压室交替加压、进液,提高增压泵加压效率,增压泵柱塞一个来回运动完成两次增压和两次减压,增加流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曲轴泵,包括泵体,泵体设有增压泵柱塞;其特征在于:泵体与增压泵柱塞的一端形成第一增压室,增压泵柱塞连接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增压泵柱塞在第一增压室进行轴向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增压泵柱塞,使得增压泵柱塞进行轴向往复运动,增压泵柱塞能够在第一增压室和第二增压室交替加压、进液,提高增压泵加压效率,增压泵柱塞一个来回运动完成两次增压和两次减压,增加流量。

    进一步,泵体与增压泵柱塞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增压室,驱动组件驱动增压泵柱塞在第一增压室和第二增压室之间进行轴向往复运动。增压泵柱塞的两端都作为对第一增压室与第二增压室增压,当增压泵柱塞往第一增压室运动时,第一增压室空间缩小,第一增压室压力增大,将里面的水挤出,同时第二增压室的空间增大,第二增压室的压力减小,第二增压室补水,当增压泵柱塞往第二增压室运动时,第一增压室和第二增压室处于交替状态,增压泵柱塞双向增压能够提高泵的加压效率,增压泵柱塞一个来回运动完成两次增压和减压,增加流量。

    进一步,驱动组件包括齿轮组件、曲轴与电机,曲轴的一端与增压泵柱塞固定连接,曲轴的另一端与齿轮组件连接,电机驱动齿轮组件转动。电机驱动齿轮组件转动,齿轮组件带动曲轴转动,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增压泵柱塞的轴向往复运动,曲轴具有工作均匀、平衡性好的优点,保证了增压泵柱塞在进行轴向往复运动时,增压泵柱塞受力均匀,且增压泵柱塞向两侧移动距离相同,平衡性好,从而增加了曲轴泵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齿轮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电机固定连接,从动齿轮与曲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从而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曲轴进行旋转运动,通过齿轮的传动,具有传动精度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实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进一步,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主动齿轮的直径。电机高速驱动主动齿轮,经过从动齿轮的减速后,从动齿轮低速驱动曲轴,增加了曲轴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增压泵柱塞的两端与泵体之间均设有导向套。导向套对增压泵柱塞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进一步,导向套远离增压泵柱塞的中心的一侧设有水封。水封对第一增压室与第二增压室均起到一个密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增压泵柱塞,使得增压泵柱塞进行轴向往复运动,增压泵柱塞能够在第一增压室和第二增压室交替加压、进液,提高增压泵加压效率,增压泵柱塞一个来回运动完成两次增压和两次减压,增加流量。

    本实用新型在泵体与增压泵柱塞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增压室,驱动组件驱动增压泵柱塞在第一增压室和第二增压室之间进行轴向往复运动。增压泵柱塞的两端都作为对第一增压室与第二增压室增压,当增压泵柱塞往第一增压室运动时,第一增压室空间缩小,第一增压室压力增大,将里面的水挤出,同时第二增压室的空间增大,第二增压室的压力减小,第二增压室补水,当增压泵柱塞往第二增压室运动时,第一增压室和第二增压室处于交替状态,增压泵柱塞双向增压能够提高泵的加压效率,增压泵柱塞一个来回运动完成两次增压和减压,增加流量。

    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件包括齿轮组件、曲轴与电机,曲轴的一端与增压泵柱塞固定连接,曲轴的另一端与齿轮组件连接,电机驱动齿轮组件转动。电机驱动齿轮组件转动,齿轮组件带动曲轴转动,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增压泵柱塞的轴向往复运动,曲轴具有工作均匀、平衡性好的优点,保证了增压泵柱塞在进行轴向往复运动时,增压泵柱塞受力均匀,且增压泵柱塞向两侧移动距离相同,平衡性好,从而增加了曲轴泵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曲轴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件与增压泵柱塞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体;2-增压泵柱塞;3-第一增压室;4-驱动组件;5-第二增压室;6-齿轮组件;7-曲轴;8-电机;9-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11-导向套;12-水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曲轴泵,包括泵体1,泵体1设有增压泵柱塞2;泵体1与增压泵柱塞2的一端形成第一增压室3,增压泵柱塞2连接有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驱动增压泵柱塞2在第一增压室3进行轴向往复运动。

    泵体1与增压泵柱塞2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增压室5,驱动组件4驱动增压泵柱塞2在第一增压室3和第二增压室5之间进行轴向往复运动。增压泵柱塞2的两端都作为对第一增压室3与第二增压室5增压,当增压泵柱塞2往第一增压室3运动时,第一增压室3空间缩小,第一增压室3压力增大,将里面的水挤出,同时第二增压室5的空间增大,第二增压室5的压力减小,第二增压室5补水,当增压泵柱塞2往第二增压室5运动时,第一增压室3和第二增压室5处于交替状态,增压泵柱塞2双向增压能够提高泵的加压效率,增压泵柱塞2一个来回运动完成两次增压和减压,增加流量。

    驱动组件4包括齿轮组件6、曲轴7与电机8,曲轴7的一端与增压泵柱塞2固定连接,曲轴7的另一端与齿轮组件6连接,电机8驱动齿轮组件6转动。电机8驱动齿轮组件6转动,齿轮组件6带动曲轴7转动,曲轴7的旋转运动转化成增压泵柱塞2的轴向往复运动,曲轴7具有工作均匀、平衡性好的优点,保证了增压泵柱塞2在进行轴向往复运动时,增压泵柱塞2受力均匀,且增压泵柱塞2向两侧移动距离相同,平衡性好,从而增加了曲轴7泵的运行效率。

    齿轮组件6包括主动齿轮9与从动齿轮10,主动齿轮9与电机8固定连接,从动齿轮10与曲轴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主动齿轮9与从动齿轮10相互啮合。电机8驱动主动齿轮9转动,主动齿轮9与从动齿轮10相互啮合,从而主动齿轮9带动从动齿轮10转动,从动齿轮10带动曲轴7进行旋转运动,通过齿轮的传动,具有传动精度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实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从动齿轮10的直径大于主动齿轮9的直径。电机8高速驱动主动齿轮9,经过从动齿轮10的减速后,从动齿轮10低速驱动曲轴7,增加了曲轴7运行的稳定性。

    增压泵柱塞2的两端与泵体1之间均设有导向套11。导向套11对增压泵柱塞2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导向套11远离增压泵柱塞2的中心的一侧设有水封12。水封12对第一增压室3与第二增压室5均起到一个密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组件4驱动增压泵柱塞2,使得增压泵柱塞2进行轴向往复运动,增压泵柱塞2能够在第一增压室3和第二增压室5交替加压、进液,提高增压泵加压效率,增压泵柱塞2一个来回运动完成两次增压和两次减压,增加流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曲轴泵,包括泵体,

    所述泵体设有增压泵柱塞;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体与所述增压泵柱塞的一端形成第一增压室,所述增压泵柱塞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增压泵柱塞在所述第一增压室进行轴向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与所述增压泵柱塞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增压室,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增压泵柱塞在所述第一增压室和所述第二增压室之间进行轴向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轮组件、曲轴与电机,所述曲轴的一端与所述增压泵柱塞固定连接,所述曲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齿轮组件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轮组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曲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主动齿轮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柱塞的两端与所述泵体之间均设有导向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曲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远离所述增压泵柱塞的中心的一侧设有水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曲轴泵,包括泵体,泵体设有增压泵柱塞;泵体与增压泵柱塞的一端形成第一增压室,增压泵柱塞连接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增压泵柱塞在第一增压室进行轴向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增压泵柱塞,使得增压泵柱塞进行轴向往复运动,增压泵柱塞能够在第一增压室和第二增压室交替加压、进液,提高增压泵加压效率,增压泵柱塞一个来回运动完成两次增压和两次减压,增加流量。

    技术研发人员:姚挽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莱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4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