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具体涉及一种开关管控制电路和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1、在一些应用中,开关管因其寄生二极管的存在,可能出现无法有效关断或者说无法有效截止其所在电路的问题。
2、为解决该问题,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提出有将该开关管和一个切换模块集成在同一晶粒上的方案,该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为该晶粒的引出端,以串联在该电路中,切换模块通过切换该开关管的衬底与其源极或漏极短接,可以改变该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方向,以有效关断或者截止该电路。
3、然而,发明人发现,此方案中,开关管和切换模块都是基于cmos工艺制成的,这不仅导致该方案无法支持大电流应用,且ic设计难度和设计成本显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管控制电路和电池管理系统,旨在既能支持大电流应用,又能降低ic设计难度和设计成本,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
3、集成于第一晶粒上的开关管,开关管为功率mos管,其中,开关管的体区通过电性连接引出体端;
4、集成于第二晶粒上的切换模块,切换模块用于与开关管的体端、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以基于切换控制信号将开关管的体区与其源极或漏极短接。
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功率mos管基于纵向功率mos管实现。
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切换模块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第一mos管通过其源极、漏极连接于开关管的体端与源极之间,第二mos管通过其源极、漏极连接于开关管的体端与漏极之间;其中,第一mos管的栅极和第二mos管的栅极用于接收切换控制信号。
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mos管的内阻和第二mos管的内阻均大于开关管的内阻。
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均为功率mos管。
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均为cmos管。
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开关管的体端与第一mos管的源极以及第二mos管的源极同时连接,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开关管的体端与第一mos管的漏极以及第二mos管的漏极同时连接,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
12、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保护模块和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管控制电路;其中,电池保护模块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开启与关断以实现充放电控制,以及用于向切换模块传输切换控制信号,以实现将开关管的体区与其源极或漏极短接。
1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保护模块集成在第二晶粒上或集成在第三晶粒上。
14、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
1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集成于第一晶粒上的开关管,由于该开关管为功率mos管,其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掩膜层次小等优点,能够以很小的面积使沟道承受很高的电压和电流,故使得本实用新型以较小的面积就可以支持大电流应用;
16、其中,该开关管控制电路还包括集成于第二晶粒上的切换模块,在该开关管控制电路中,开关管的体区通过电性连接引出体端,切换模块用于与开关管的体端、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以基于切换控制信号将开关管的体区与其源极或漏极短接,由于切换模块与开关管集成在不同的晶粒上,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管和切换模块可以分别设计,大大降低了ic设计难度和设计成本;
17、同时,由于功率mos管的版图结构一般仅有5-6层,而cmos管一般有十几、二十几层,相比现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可以降低开关管的版图设计层数,进而降低了ic设计成本。
1.一种开关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9.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