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生化池污泥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7-25  18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具体的涉及一种污水生化池污泥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1、污水生化池用于对污水进行收集并处理,对污泥进行分离排出的作用,在进行污水污泥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刮泥机对污水生化池底部的污泥进行刮除处理,刮泥过程中主轴带动刮壁转动,通过刮壁对污水生化池底部进行刮除,污水生化池底部设有排污孔,且下方污泥收集坑,刮壁边转动边把污泥向排污孔处移动,从而把污泥排入收集坑内进行收集,上述对污泥收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刮壁会带动污水生化池底部的污泥全部一起移动,且旋转多圈,最终把底部的污泥排入污泥收集坑内,使刮壁收到的阻力大,从而驱动主轴旋转的力较大,不节能;其二,污水生化池底部的污泥全部向排污孔处移动,会造成排污孔处堵塞,造成排泥操作困难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2、为了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生化池污泥收集装置,包括架体、固定设于架体上的污泥沉淀池、设于污泥沉淀池上的排污组件、设于排污组件上的刮泥组件;所述污泥沉淀池包括池体、可移动设于池体底部的第一移动环、可移动设于第一移动环上的第二移动环、可移动设于第二移动环上的第三移动环、可移动设于第三移动环上的第四移动环、可移动设于第四移动环上的第五移动环、可移动设于第五移动环上的第六移动环、设于第六移动环上的排污孔、等距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池体和第一移动环上的多个第一弹簧、等距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一移动环和第二移动环上的多个第二弹簧、等距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二移动环和第三移动环上的多个第三弹簧、等距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三移动环和第四移动环上的多个第四弹簧、等距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四移动环和第五移动环上的多个第五弹簧、等距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五移动环和第六移动环上的多个第六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第四弹簧、第五弹簧、第六弹簧的弹力依次减小;

    3、所述排污组件包括穿设于排污孔且上端转动设于池体上的中心轴、固定套设于中心轴上的螺旋送料浆、固定套设于中心轴上且用于对排污孔处进行密封的圆板、贯穿设于中心轴上的移动轴、固定设于移动轴下端且固定设于第六移动环上的连接架、固定套设于中心轴上端处的第一皮带轮、转动设于池体上的第二皮带轮、绕设于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的传动带、固定设于池体上且用于驱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的第一电机。

    4、具体的,所述污泥沉淀池还包括固定设于第一移动环上的第一限位环、固定设于第二移动环上的第二限位环、固定设于第三移动环上的第三限位环、固定设于第四移动环上的第四限位环、固定设于第五移动环上的第五限位环、固定设于第六移动环上的第六限位环。

    5、具体的,所述排污组件还包括固定套设于移动轴上的第一升降架、可移动套设于移动轴上且位于第一升降架上方的第二升降架、固定设于池体上的t形架、对称且转动设于t形架上的两个第一转轴、分别固定套设于两个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固定设于池体上且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二电机、分别固定套设于两个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固定设于第一转杆上的第二转轴、固定设于第二转杆上的第三转轴、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上的第三转杆、固定套设于第三转轴上的第四转杆、两端分别转动设于第二转轴和第一升降架上的第五转杆、两端分别转动设于第三转轴和第一升降架上的第六转杆、固定设于第三转杆上的第四转轴、固定设于第四转杆上的第五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设于第四转轴和第二升降架上的第七转杆、两端分别转动设于第五转轴和第二升降架上的第八转杆、一端固定套设于第四转轴上且另一端转动设于池体上的第九转杆、一端固定设于第五转轴上且另一端转动设于池体上的第十转杆;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二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三转杆与所述第四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五转杆与所述第六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七转杆与所述第八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九转杆与所述第十转杆对称设置。

    6、具体的,所述刮泥组件包括固定设于中心轴上的板体、设于板体内且与第一移动环对应的第一腔体、设于板体内且与第二移动环对应的第二腔体、设于板体内且与第三移动环对应的第三腔体、设于板体内且与第四移动环对应的第四腔体、设于板体内且与第五移动环对应的第五腔体、设于板体内且与第六移动环对应的第六腔体、一端可移动插入第一腔体内的第一刮板、一端可移动插入第二腔体内的第二刮板、一端可移动插入第三腔体内的第三刮板、一端可移动插入第四腔体内的第四刮板、一端可移动插入第五腔体内的第五刮板、一端可移动插入第六腔体内的第六刮板。

    7、具体的,所述刮泥组件还包括固定设于板体上的罩壳、可移动设于罩壳内的活塞板、等距阵列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罩壳和活塞板上的多个复位弹簧、与第一腔体对应且设于板体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二腔体对应且设于板体上的第二通孔、与第三腔体对应且设于板体上的第三通孔、与第四腔体对应且设于板体上的第四通孔、与第五腔体对应且设于板体上的第五通孔、与第六腔体对应且设于板体上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的高度依次降低设置。

    8、具体的,所述刮泥组件还包括固定设于池体上的活塞管、可移动设于活塞管内的活塞柱、两端分别固定设于活塞柱和第二升降架上的两个连接柱、设于移动轴上的通道、固定设于移动轴上且可移动设于活塞管内的移动盘、设于移动轴上用于活塞管与通道连通的第七通孔、设于中心轴内的环形腔、设于移动轴上且用于通道与环形腔连通的第八通孔、一端插入第六腔体内且另一端插入环形腔内的连接管。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0、对污水生化池内的污泥进行排放时,移动轴下降,带动连接架下降,使第六移动环下降,多个第六弹簧压缩,相当于使圆板与排污孔分离,使排污孔打开,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二皮带轮转动,使传动带运行,使第一皮带轮转动,从而使中心轴转动,带动螺旋送料浆转动,对污泥进行排放,中心轴转动还带动刮泥组件一起转动,第六移动环继续下降依次带动第五移动环、第四移动环、第三移动环、第二移动环以及第一移动环下降,刮泥组件依次对第六移动环至第一移动环上端进行刮除并导向,通过刮泥组件对污泥沉淀池底部的污泥由内向外依次进行刮除并导向,从而能够避免刮泥组件带动污泥沉淀池底部的全部污泥移动,减少中心轴转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起到节能作用,通过螺旋送料浆排料可避免排污孔处堵塞,且排污孔与螺旋送料浆相对移动,再次避免排污孔堵塞,综上所述能够对污泥沉淀池底部的污泥由内向外依次刮除并排放,避免排污孔堵塞。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生化池污泥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固定设于架体上的污泥沉淀池(2)、设于污泥沉淀池上的排污组件(3)、设于排污组件上的刮泥组件(4);所述污泥沉淀池(2)包括池体(21)、可移动设于池体底部的第一移动环(22)、可移动设于第一移动环上的第二移动环(23)、可移动设于第二移动环上的第三移动环(24)、可移动设于第三移动环上的第四移动环(25)、可移动设于第四移动环上的第五移动环(26)、可移动设于第五移动环上的第六移动环(27)、设于第六移动环上的排污孔(28)、等距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池体和第一移动环上的多个第一弹簧(29)、等距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一移动环和第二移动环上的多个第二弹簧(210)、等距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二移动环和第三移动环上的多个第三弹簧(211)、等距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三移动环和第四移动环上的多个第四弹簧(212)、等距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四移动环和第五移动环上的多个第五弹簧(213)、等距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五移动环和第六移动环上的多个第六弹簧(214);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第四弹簧、第五弹簧、第六弹簧的弹力依次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生化池污泥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沉淀池还包括固定设于第一移动环上的第一限位环(215)、固定设于第二移动环上的第二限位环(216)、固定设于第三移动环上的第三限位环(217)、固定设于第四移动环上的第四限位环(218)、固定设于第五移动环上的第五限位环(219)、固定设于第六移动环上的第六限位环(2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生化池污泥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组件(3)还包括固定套设于移动轴上的第一升降架(310)、可移动套设于移动轴上且位于第一升降架上方的第二升降架(311)、固定设于池体上的t形架(312)、对称且转动设于t形架上的两个第一转轴(313)、分别固定套设于两个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314)和第二齿轮(315)、固定设于池体上且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二电机(316)、分别固定套设于两个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杆(317)和第二转杆(318)、固定设于第一转杆上的第二转轴(319)、固定设于第二转杆上的第三转轴(320)、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上的第三转杆(321)、固定套设于第三转轴上的第四转杆(322)、两端分别转动设于第二转轴和第一升降架上的第五转杆(323)、两端分别转动设于第三转轴和第一升降架上的第六转杆(324)、固定设于第三转杆上的第四转轴(325)、固定设于第四转杆上的第五转轴(326)、两端分别转动设于第四转轴和第二升降架上的第七转杆(327)、两端分别转动设于第五转轴和第二升降架上的第八转杆(328)、一端固定套设于第四转轴上且另一端转动设于池体上的第九转杆(329)、一端固定设于第五转轴上且另一端转动设于池体上的第十转杆(330);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二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三转杆与所述第四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五转杆与所述第六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七转杆与所述第八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九转杆与所述第十转杆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生化池污泥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组件(4)包括固定设于中心轴上的板体(41)、设于板体内且与第一移动环对应的第一腔体(42)、设于板体内且与第二移动环对应的第二腔体(43)、设于板体内且与第三移动环对应的第三腔体(44)、设于板体内且与第四移动环对应的第四腔体(45)、设于板体内且与第五移动环对应的第五腔体(46)、设于板体内且与第六移动环对应的第六腔体(47)、一端可移动插入第一腔体内的第一刮板(48)、一端可移动插入第二腔体内的第二刮板(49)、一端可移动插入第三腔体内的第三刮板(410)、一端可移动插入第四腔体内的第四刮板(411)、一端可移动插入第五腔体内的第五刮板(412)、一端可移动插入第六腔体内的第六刮板(4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生化池污泥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组件(4)还包括固定设于板体上的罩壳(414)、可移动设于罩壳内的活塞板(415)、等距阵列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罩壳和活塞板上的多个复位弹簧(416)、与第一腔体对应且设于板体上的第一通孔(417)、与第二腔体对应且设于板体上的第二通孔(418)、与第三腔体对应且设于板体上的第三通孔(419)、与第四腔体对应且设于板体上的第四通孔(420)、与第五腔体对应且设于板体上的第五通孔(421)、与第六腔体对应且设于板体上的第六通孔(422);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的高度依次降低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生化池污泥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组件(4)还包括固定设于池体上的活塞管(423)、可移动设于活塞管内的活塞柱(424)、两端分别固定设于活塞柱和第二升降架上的两个连接柱(425)、设于移动轴上的通道(426)、固定设于移动轴上且可移动设于活塞管内的移动盘(427)、设于移动轴上用于活塞管与通道连通的第七通孔(428)、设于中心轴内的环形腔(429)、设于移动轴上且用于通道与环形腔连通的第八通孔(430)、一端插入第六腔体内且另一端插入环形腔内的连接管(43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生化池污泥收集装置,包括架体、固定设于架体上的污泥沉淀池、设于污泥沉淀池上的排污组件、设于排污组件上的刮泥组件;所述污泥沉淀池包括池体、第一移动环、第二移动环、第三移动环、第四移动环、第五移动环、第六移动环以及设于第六移动环上的排污孔;所述排污组件包括中心轴、固定套设于中心轴上的螺旋送料浆、固定套设于中心轴上且用于对排污孔处进行密封的圆板、贯穿设于中心轴上的移动轴、固定设于移动轴下端且固定设于第六移动环上的连接架、固定套设于中心轴上端处的第一皮带轮、转动设于池体上的第二皮带轮、绕设于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的传动带、固定设于池体上且用于驱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的第一电机。

    技术研发人员:洪根惠,彭贤辉,李刚,钱志江,沈尧,宋立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国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44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