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7-24  15


    本技术属于氢气泄漏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氢气由于其燃烧效率高、产物无污染等优点,与太阳能、核能一起被称为三大新能源。作为一种新能源,氢气在航空、动力及机车燃料电池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氢气分子很小,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易泄漏,由于氢气不利于呼吸,无色无味,不能被人鼻所发觉,且着火点仅为585℃,空气中含量在4%~75%范围内,遇明火即发生爆炸,故在氢气的使用中必须对其泄漏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2、加氢站作为给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的一种基础设施,随着新能源的推广,加氢站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在加氢站的使用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检测氢气罐在使用过程中的泄漏情况变成了本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检索,如授权公告号为:cn220269136u公开的一种加氢站氢气泄漏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连接箱、第一氢气传感器和第一连接线路,以及固定块、密封管、第二氢气传感器和第二连接线路,能够将氢气罐连接处泄漏的氢气导向连接箱,第一氢气传感器再将连接箱内部检测的氢气数据输送到控制台,同时能够将输氢罐处泄漏的氢气导向输氢罐和密封管的空腔处,再通过第二氢气传感器将输氢罐和密封管空腔处的氢气数据通过第二连接线路传输到控制台,以此实现对加氢站氢气的泄漏检测;该装置虽然具有对加氢站氢气的泄漏检测,避免了使用氢气浓度传感器的优点,但该装置在使用时,仍存在:

    3、1.仅具有检测作用,在氢气发生泄漏时,不能将连接箱内部的氢气排出,且由于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当氢气在箱体中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极大的增加了安全隐患;

    4、2.该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输氢管道内的氢气泄漏情况进行实时检测,且不利于维修过程中对输氢管道内的氢气泄漏位置的查找判断,严重影响了后期的维修和维护工作的效率;

    5、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具备在检测箱内部氢气浓度过高时进行排出,避免检测箱内部的氢气浓度过高、以及能够辅助及时判断氢气管道内氢气漏点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氢气检测装置不能将泄漏在箱体内的氢气排出,导致氢气在箱体中浓度过高时引发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在检测箱内部氢气浓度过高时进行排出,避免检测箱内部的氢气浓度过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包括:

    6、检测箱,所述检测箱底部与氢气罐连通,所述氢气罐的顶端贯穿检测箱并延伸至检测箱的内腔,所述氢气罐的顶端连通有输氢管道,所述输氢管道的一端贯穿检测箱并延伸至检测箱的外部,所述检测箱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氢气传感器,所述第一氢气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外部控制台的输入端相连接;浓度降低机构,所述浓度降低机构贯穿安装于检测箱的内部并可对检测箱内部的浓度进行降低;其中,所述浓度降低机构包括安装于检测箱一侧的存储箱,所述存储箱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顶部安装有排气组件。

    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在检测箱内部氢气浓度过高时进行排出,避免检测箱内部的氢气浓度过高,导致安全隐患增加的情况出现。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

    9、所述的排气组件包括安装于圆孔顶部一侧的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扇叶,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存储箱的顶部相连通。

    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能够将检测箱内部的氢气经由排气管输送至存储箱的内腔,以便于在检测箱内部氢气浓度过高时进行排出。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

    12、所述的电机的表面安装有支架,且支架远离电机的一端与安装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1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能够对电机进行固定支撑,避免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晃动,影响氢气输送的情况出现。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

    15、所述的检测箱的内腔且位于圆孔的底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板,所述检测箱内腔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伸缩端与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1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能够对连接箱与存储箱进行封闭,避免氢气在泄漏时进入存储箱内部,导致氢气含量稀薄,影响氢气在泄漏时及时检测的情况出现。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

    18、所述的检测箱内腔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支板并与支板滑动连接。

    1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能够对挡板进行滑动支撑,避免挡板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晃动,导致密封不严的情况出现。

    2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

    21、所述的挡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密封胶垫,所述密封胶垫的材质为橡胶构件。

    2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进一步加强挡板与圆孔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氢气沿着挡板与圆孔之间的缝隙进入存储箱内。

    2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

    24、所述的输氢管道位于检测箱外部的表面套设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法兰盘,所述密封管的一端通过法兰盘与检测箱的一侧连通安装,所述密封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氢气传感器,所述第二氢气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外部控制台的输入端相连接。

    2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能够对输氢管道的外部进行检测,方便工作人员及时知悉氢气泄漏位置。

    26、(三)有益效果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以及设置在检测箱上的浓度降低机构,在使用时:

    29、1.在氢气泄漏时,第一氢气传感器将检测的数据传输至外部的控制台,当检测箱内部的浓度过高时,启动电推杆与电机同步工作,电推杆带动挡板在圆孔的底部滑动,对圆孔打开,而电机工作带动扇叶进行转动,将检测箱内部的氢气经由排气管输送至存储箱的内腔,以便于在检测箱内部氢气浓度过高时进行排出,避免检测箱内部的氢气浓度过高,导致安全隐患增加的情况出现;

    30、2.利用密封管的设置,将密封管套设于输氢管道位于检测箱外部的表面,并通过螺栓将法兰盘密封固定于检测箱的一侧,当输氢管道的外部出现泄漏时,氢气充满密封管的内腔,此时第二氢气传感器将输氢管道泄漏的信息发送于外部的控制台,起到了能够对输氢管道的外部进行检测,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及时知悉氢气泄漏位置的优点;实现了对加氢站氢气泄漏的有效检测,以及在检测箱内部氢气浓度过高时进行排出,避免检测箱内部的氢气浓度过高的目的,保证了氢气罐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组件(23)包括设置于圆孔(22)顶部的安装壳体(231),所述安装壳体(231)内部设置有电机(232),所述电机(232)的输出端设置有扇叶(233);且所述安装壳体(231)顶部连通有排气管(234),所述排气管(234)与存储箱(21)顶部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232)表面设置有支架,且支架远离电机(232)的一端与安装壳体(231)的内壁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孔(22)下侧设置有挡板(235),所述挡板(235)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板(236),且在所述检测箱(10)内腔顶部设置有电推杆(237),所述电推杆(237)的另一端与支板(236)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箱(10)内腔顶部上设置有两个固定板(238),两个所述固定板(238)之间设置有滑杆(239),所述滑杆(239)贯穿支板(236)并与支板(236)滑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235)顶部设置有密封胶垫,所述密封胶垫为橡胶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延伸出检测箱(10)外部的所述输氢管道(12)外表面还套设有密封管(14),所述密封管(14)的一端通过法兰盘与检测箱(10)连接,且在所述密封管(14)上设置有第二氢气传感器(1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氢气泄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加氢站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检测箱底部与氢气罐连通,氢气罐顶端贯穿检测箱并延伸至检测箱的内腔;氢气泄漏时,第一氢气传感器将检测的数据传输至外部的控制台,当检测箱内部浓度过高时,启动电推杆与电机同步工作,电推杆带动挡板在圆孔的底部滑动,将圆孔打开,而电机工作带动扇叶进行转动,将检测箱内部的氢气经由排气管输送至存储箱的内腔,以便于在检测箱内部氢气浓度过高时进行排出,降低其浓度,避免检测箱内部的氢气浓度过高,导致安全隐患增加的情况出现;解决了现有氢气检测装置不能将泄漏在箱体内的氢气排出,导致氢气在箱体中浓度过高时引发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马骉,高建平,宋晨露,范海峰,赵宣翔,刁予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氢能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43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