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生产,特指一种微动力输送机。
背景技术:
1、在锂电池生产领域,现有的输送用的机构,通常使用的是传统的输送机,大多采用电机驱动,通过不同的输送介质,将电机动力转化为水平输送力进行输送。现有的输送机,每一个输送单元必须有动力源(大多数为电机)。这就导致在设备成本方面,动力源的占比较高,使得设备整体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控制;在安装调试方面,电机过热会造成安全隐患、电机漏油会造成使用隐患、电压不稳会造成生产隐患等等。
2、因此,基于上述现有的输送机的缺陷,需要对现有的输送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动力输送机,该微动力输送机解决了现有的输送机所存在的:成本较高等缺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微动力输送机,包括立架,立架的上端安装有主输送组件,主输送组件上安装有多个第一滚筒,立架上安装有顶升组件,顶升组件安装有多个第二滚筒,第一滚筒形成的输送面呈倾斜设置,顶升组件的第二滚筒形成的输送面呈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与第一滚筒形成的输送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4、进一步的,所述的立架上安装有底板,底板安装有气缸,气缸驱动有顶升组件。气缸驱动顶升组件使第二滚筒升降。
5、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滚筒平行第一滚筒设置,第二滚筒位于第一滚筒的间隙之间。
6、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输送组件包括进入区、顶升区,第一滚筒设置于进入区和顶升区,第二滚筒设置于顶升区,进入区用于输送托盘到顶升区,气缸、顶升组件位于顶升区的下端。通过气缸驱动顶升组件升降。
7、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输送组件采用进入区高、顶升区低的结构。托盘顺畅地从进入区下滑到顶升区。
8、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输送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旋转座,旋转座枢接于立架上,主输送组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立架。可以调节主输送组件的倾斜角度。
9、进一步的,所述的顶升组件的外端安装有挡块座,挡块座安装有活动旋转的挡块,挡块活动超过第二滚筒。挡块能够活动挡住托盘。
10、进一步的,所述的立架安装两组主输送组件,两组主输送组件的第一滚筒的输送面倾斜方向相反。实用性更强。
11、进一步的,相邻的两台输送机前后设置,后端的输送机的主输送组件的进入区高于前端主输送组件的顶升区。能够实现托盘从一台输送机移动到另一台输送机。
12、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的两端安装有轴承,保证托盘下滑顺畅。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滚筒形成的输送面呈倾斜设置,托盘在重力作用下,可以从输送面的高的一端自动向低的一端滑动,从而减少电机绕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电机的维修成本。
1.微动力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架,立架的上端安装有主输送组件,主输送组件上安装有多个第一滚筒,立架上安装有顶升组件,顶升组件安装有多个第二滚筒,第一滚筒形成的输送面呈倾斜设置,顶升组件的第二滚筒形成的输送面呈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与第一滚筒形成的输送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架上安装有底板,底板安装有气缸,气缸驱动有顶升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滚筒平行第一滚筒设置,第二滚筒位于第一滚筒的间隙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力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输送组件包括进入区、顶升区,第一滚筒设置于进入区和顶升区,第二滚筒设置于顶升区,进入区用于输送托盘到顶升区,气缸、顶升组件位于顶升区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动力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输送组件采用进入区高、顶升区低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输送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旋转座,旋转座枢接于立架上,主输送组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立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升组件的外端安装有挡块座,挡块座安装有活动旋转的挡块,挡块活动超过第二滚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动力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架安装两组主输送组件,两组主输送组件的第一滚筒的输送面倾斜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动力输送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台输送机前后设置,后端的输送机的主输送组件的进入区高于前端主输送组件的顶升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的两端安装有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