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7-20  25


    本技术属于电机,涉及一种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电机散热是指将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外部环境中,使电机保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以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行。

    2、现有的散热结构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高效散热电机结构(申请号:201820546606.9),包括散热风扇、电机本体、散热窗和铁片,所述电机本体一侧外端面安装有端盖,且电机本体异于端盖的一侧安装有后盖,所述散热风扇安装在后盖内部,所述后盖异于电机本体的一侧套接有挡板,所述端盖异于电机本体的一侧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异于端盖的一侧安装有转轴,所述散热窗安装在电机本体的前表面,且散热窗内部安装有贯穿电机本体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叶片,所述铁片安装在电机本体的内部对应散热窗的位置,所述电机本体下表面焊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下表面焊接有底座,所述电机本体的前表面位于散热窗的一侧安装有接线盒。

    3、上述结构利用安装在电机转子轴上的散热风扇对电机本体进行散热,且实际产品中,散热风扇与电机的连接通常采用紧配合或焊接固连,这些方式对产品尺寸、人工技术都有较大要求,容易出现虚焊、配合不紧的情况发生,影响风扇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连接稳定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扇叶包括具备中心孔的本体,且转子轴后端插设在中心孔中,其特征在于,本连接结构包括成型在转子轴后端外壁上且沿转子轴周向间隔均布的一圈凸条,凸条长度沿转子轴轴向延伸,且凸条紧压在中心孔内壁上;转子轴后端面上开设有锥孔以及径向贯穿有条形槽,锥孔和转子轴同轴设置,锥孔孔径由前向后逐渐变大,且条形槽将锥孔分成对称设置的两部分;条形槽底壁上固定有挤压杆,且挤压杆和转子轴两者中轴线共线,挤压杆侧壁上成型有与锥孔匹配的锥面,且锥面紧压在锥孔孔壁上。

    3、转子轴利用凸条与中心孔内壁紧密接触与扇叶固连,并在锥面和锥孔孔壁配合下,使转子轴侧壁具有向外扩张趋势,以加强凸条与中心孔内壁之间形成的预紧力,使转子轴和扇叶更稳定连接。

    4、在上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中,上述的条形槽底壁上设有沿转子轴轴向设置的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内螺纹,且挤压杆的前端螺接在连接孔中,以方便挤压杆和转子轴安装连接。

    5、在上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中,挤压杆后端外壁上成型有环形压肩,且环形压肩与挤压杆同轴设置,环形压肩紧压在转子轴后端面上,使挤压杆一次性旋紧到位,进一步方便组装。

    6、在上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中,挤压杆的后端面上开设有多边形孔,且多边形孔与挤压杆同轴设置,方便使用者借助工具旋紧挤压杆。

    7、在上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中,连接孔内还固定有橡胶块,且挤压杆的前端面压在橡胶块上。橡胶块利用自身弹性来缓冲转子轴处传递的振动,延缓挤压杆松动速度,使转子轴和扇叶连接更为稳定。

    8、在上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中,橡胶块通过侧壁与连接孔内壁紧密接触固定在连接孔中,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

    9、在上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中,连接孔由同轴设置且相连通的螺纹孔和定位孔组成,且螺纹孔设置在定位孔前侧;挤压杆后端螺接在螺纹孔中,定位孔呈锥形,且定位孔孔径由前向后逐渐变大,橡胶块侧壁上成型有呈锥形且与定位孔匹配的挤压面,且挤压面紧贴在定位孔内壁上,以使橡胶块精准、稳定定位,更好缓冲挤压杆受到的振动。

    10、在上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中,相邻两凸条通过连接面过渡连接,且连接面的横截面呈内凹的圆弧形,以加强对凸条的支撑强度,加强转子轴和扇叶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2、1、转子轴利用凸条与中心孔内壁紧密接触与扇叶固连,并在锥面和锥孔孔壁配合下,使转子轴侧壁具有向外扩张趋势,以加强凸条与中心孔内壁之间形成的预紧力,使转子轴和扇叶更稳定连接。

    13、2、橡胶块利用自身弹性来缓冲转子轴处传递的振动,延缓挤压杆松动速度,使转子轴和扇叶连接更为稳定。



    技术特征:

    1.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扇叶包括具备中心孔的本体(1),且转子轴(2)后端插设在中心孔中,其特征在于,本连接结构包括成型在转子轴(2)后端外壁上且沿转子轴(2)周向间隔均布的一圈凸条(2a),凸条(2a)长度沿转子轴(2)轴向延伸,且凸条(2a)紧压在中心孔内壁上;转子轴(2)后端面上开设有锥孔(2b)以及径向贯穿有条形槽(2c),锥孔(2b)和转子轴(2)同轴设置,锥孔(2b)孔径由前向后逐渐变大,且条形槽(2c)将锥孔(2b)分成对称设置的两部分;条形槽(2c)底壁上固定有挤压杆(3),且挤压杆(3)和转子轴(2)两者中轴线共线,挤压杆(3)侧壁上成型有与锥孔(2b)匹配的锥面(3a),且锥面(3a)紧压在锥孔(2b)孔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条形槽(2c)底壁上设有沿转子轴(2)轴向设置的连接孔(2d),连接孔(2d)内设有内螺纹,且挤压杆(3)的前端螺接在连接孔(2d)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挤压杆(3)后端外壁上成型有环形压肩(3b),且环形压肩(3b)与挤压杆(3)同轴设置,环形压肩(3b)紧压在转子轴(2)后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挤压杆(3)的后端面上开设有多边形孔(3c),且多边形孔(3c)与挤压杆(3)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孔(2d)内还固定有橡胶块(4),且挤压杆(3)的前端面压在橡胶块(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橡胶块(4)通过侧壁与连接孔(2d)内壁紧密接触固定在连接孔(2d)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孔(2d)由同轴设置且相连通的螺纹孔(2d1)和定位孔(2d2)组成,且螺纹孔(2d1)设置在定位孔(2d2)后侧;挤压杆(3)前端螺接在螺纹孔(2d1)中,定位孔(2d2)呈锥形,且定位孔(2d2)孔径由前向后逐渐变大,橡胶块(4)侧壁上成型有呈锥形且与定位孔(2d2)匹配的挤压面(4a),且挤压面(4a)紧贴在定位孔(2d2)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凸条(2a)通过连接面(2e)过渡连接,且连接面(2e)的横截面呈内凹的圆弧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本技术中,扇叶包括具备中心孔的本体,且转子轴后端插设在中心孔中,连接结构包括成型在转子轴后端外壁上且沿转子轴周向间隔均布的一圈凸条,凸条长度沿转子轴轴向延伸,且凸条紧压在中心孔内壁上;转子轴后端面上开设有锥孔以及径向贯穿有条形槽,锥孔和转子轴同轴设置,锥孔孔径由前向后逐渐变大,且条形槽将锥孔分成对称设置的两部分;条形槽底壁上固定有挤压杆,挤压杆侧壁上成型有与锥孔匹配的锥面,且锥面紧压在锥孔孔壁上。本技术连接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李二巍,李庆春,李伟伟,刘兆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拓速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41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