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商用厨房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碗碟分离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
背景技术:
1、在餐具自动化输送、分拣及清洗过程中,需要通过碗碟分离拨刺将碗碟从输送的履带上分离出来,由于在分离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大型的食物残渣、不规范的餐具使用或者输送履带过松等情况,容易造成碗碟分离拨刺插入履带下方或履带之间,导致履带运行受阻,直至电机过载保护才会停止运行,此时,碗碟分离拨刺装置已被损坏,整个系统也无法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3、本申请创造性地提供了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包括拨刺,所述拨刺至少包括轴向从前向后依次连接的第一节拨刺、第二节拨刺和第三节拨刺,第一节拨刺和第二节拨刺之间通过第一铰接件形成第一节拨刺前端部能够相对向下转动的连接,第二节拨刺和第三节拨刺之间通过第二铰接件形成第二节拨刺前端部能够相对向上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节拨刺、第二节拨刺和第三节拨刺之间通过硬质韧性线材轴向连接,自由状态下,硬质韧性线材绷紧使第一节拨刺、第二节拨刺和第三节拨刺处于平直状态。
4、在上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中,所述硬质韧性线材的后端轴向连接丝杆并通过该丝杆连接轴杆,所述轴杆控制履带驱动电机的感应开关,所述丝杆连接有用于使轴杆复位的复位机构。
5、在上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压簧,所述压簧的前端与拨刺后端固定,压簧的后端固定连接丝杆。
6、在上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中,所述轴杆的轴线垂直于拨刺的轴线方向。
7、在上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中,所述硬质韧性线材位于第一铰接件的上方,且位于第二铰接件的下方。
8、在上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中,所述第一节拨刺、第二节拨刺和第三节拨刺均具有向下敞开的空腔,所述硬质韧性线材设置在各空腔中。
9、在上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中,所述硬质韧性线材包括钢丝、聚合物线材、竹木线材或藤条。
10、在上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中,所述拨刺有平行间隔排布的若干组,各组拨刺的前端在自由状态下齐平。
11、在上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中,所述拨刺的前端设有向下倾斜的斜面。
12、在上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中,所述第一节拨刺相对第二节拨刺转动的转动极限为30°以上,所述第二节拨刺相对第三节拨刺转动的转动极限为30°以上。
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1)通过拨刺的分节式设计,使其具有柔性,能够应对拨刺的异常情况,拨刺的损坏率大大降低。
15、2)将拨刺与感应开关联动,能够有效及时反馈拨刺的异常情况,大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避免电机过载。
1.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包括拨刺(1),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刺(1)至少包括轴向从前向后依次连接的第一节拨刺(11)、第二节拨刺(12)和第三节拨刺(13),第一节拨刺(11)和第二节拨刺(12)之间通过第一铰接件(21)形成第一节拨刺(11)前端部能够相对向下转动的连接,第二节拨刺(12)和第三节拨刺(13)之间通过第二铰接件(22)形成第二节拨刺(12)前端部能够相对向上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节拨刺(11)、第二节拨刺(12)和第三节拨刺(13)之间通过硬质韧性线材(3)轴向连接,自由状态下,硬质韧性线材(3)绷紧使第一节拨刺(11)、第二节拨刺(12)和第三节拨刺(13)处于平直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韧性线材(3)的后端轴向连接丝杆(4)并通过该丝杆(4)连接轴杆(5),所述轴杆(5)控制感应开关(6),所述丝杆(4)连接有用于使轴杆(5)复位的复位机构(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7)包括压簧(71),所述压簧(71)的前端与拨刺(1)后端固定,压簧(71)的后端固定连接丝杆(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5)的轴线垂直于拨刺(1)的轴线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韧性线材(3)位于第一铰接件(21)的上方,且位于第二铰接件(22)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拨刺(11)、第二节拨刺(12)和第三节拨刺(13)均具有向下敞开的空腔,所述硬质韧性线材(3)设置在各空腔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韧性线材(3)包括钢丝、聚合物线材、竹木线材或藤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刺(1)有平行间隔排布的若干组,各组拨刺(1)的前端在自由状态下齐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刺(1)的前端设有设有向下倾斜的斜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碗碟分离拨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拨刺(11)相对第二节拨刺(12)转动的转动极限为30°以上,所述第二节拨刺(12)相对第三节拨刺(13)转动的转动极限为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