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充电桩,具体为悬挂式充电桩。
背景技术:
1、充电桩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能设备,充电桩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通过线缆装有充电枪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2、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日益增多,但总量依旧没有超过燃油车,对于小区、商场等停车场,一般都是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混合停放,并且停放的新能源汽车也不是都需要充电,若充电桩与停车位一一对应,导致充电桩需要的数量大,投资成本过高,另外很多老旧停车场由于电力配备容量限制或停车场车位配置紧张,根本不具备建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出现不需要充电的车辆停放在配置有充电桩的车位上,占用了充电资源,导致需要充电的车无法充电,从而影响新能源车主的用车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悬挂式充电桩,用于解决目前停车场内充电桩不便于灵活移动至待充电车辆对应位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悬挂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柜体,所述支撑架设于成排停车场的后部,所述吊轨组件包括后壁沿横向固定于所述支撑架前壁顶端的横向双轨以及后端与所述横向双轨垂直连接且与停车位一一对应的多个纵向双轨,所述横向双轨两轨底面中心分别沿其轴向设有横向滑槽,所述纵向双轨两轨底面中心分别沿其轴向设有纵向滑槽,两个所述横向滑槽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所述纵向滑槽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移动座顶面的四角处分别沿竖向套装有轮轴,所述轮轴的顶端转动套装有滚轮,相邻两个所述轮轴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横向滑槽之间的距离,所述滚轮与所述纵向滑槽和横向滑槽的内腔顶部卡接匹配,所述轮轴与所述横向滑槽和纵向滑槽的内腔底部卡接匹配;所述充电桩柜体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座的底部。
3、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成对设置的支柱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柱顶端固定连接的顶梁,所述横向双轨的后壁设有与所述顶梁前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条。
4、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柱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梁。
5、优选的,所述支柱的后壁沿竖向固定有多个连接件。
6、优选的,所述纵向双轨的前端沿横向固定有端梁。
7、优选的,所述横向双轨的两轨之间固定有多个加固短梁。
8、优选的,所述移动座还包括顶部板块以及固定于所述顶部板块底面的连接座,所述充电桩柜体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座的底面,所述轮轴的底端分别转动套装于所述顶部板块的四角位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悬挂式充电桩中移动座可以承载着充电桩柜体沿横向双轨移动,同时移动座又可以灵活地从横向双轨转移至纵向双轨处,从而便于灵活地将充电桩柜体移动至待充电车辆对应位置。
1.悬挂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柜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包括成对设置的支柱(1.1)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柱(1.1)顶端固定连接的顶梁(1.2),所述横向双轨(2.1)的后壁设有与所述顶梁(1.2)前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条(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柱(1.1)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梁(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1)的后壁沿竖向固定有多个连接件(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双轨(2.2)的前端沿横向固定有端梁(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双轨(2.1)的两轨之间固定有多个加固短梁(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3)还包括顶部板块(3.1)以及固定于所述顶部板块(3.1)底面的连接座(3.2),所述充电桩柜体(4)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座(3.2)的底面,所述轮轴(3.3)的底端分别转动套装于所述顶部板块(3.1)的四角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