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极高地应力隧道双车道的斜井风机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7-15  12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具体是一种应用于极高地应力隧道双车道的斜井风机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1、在极高应力的隧道环境下岩体完整,岩质较软,自稳能力较差,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节理裂隙中,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小型坍塌,侧壁易失稳,可能产生掉块现象,破碎软弱围岩岩体裂隙发育,亲水矿物含量较多,遇水发生涨缩,强度衰减快,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会产生大变形,围岩应力调整时间增长,在隧道的内部需要安装斜井风机,利用斜井风机来对隧道内部进行空气的流通,隧道内部的双车道上方均会安装有斜井风机。

    2、现有的隧道内部风机采用吊装的方式来安装斜井风机,吊装设备的上端采用螺栓来进行紧固,长时间使用,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稳定性也逐渐下降,风机吊装支架的下端与风机的结合性不高,安装上不够稳定便捷。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极高地应力隧道双车道的斜井风机支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极高地应力隧道双车道的斜井风机支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隧道斜井风机安装稳定不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应用于极高地应力隧道双车道的斜井风机支架结构,包括:平衡架,所述平衡架的左右两端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端安装有吊座,所述安装架的外侧活动铰接有侧拉杆,所述吊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吊座的表面中部活动设置有翘架,所述翘架与吊座之间安装有连接轴,所述翘架的右端连接有斜拉弹簧,且翘架的左端连接有连接柱,所述平衡架的表面活动安装有风机筒架,且风机筒架的内部安装有预装座,所述预装座的内部安装有风机本体。

    4、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翘架通过连接轴与吊座之间相互连接,且翘架与连接轴之间构成转动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翘架的右端通过斜拉弹簧与固定支架的右端相互连接,且翘架的左端通过连接柱与安装架之间相互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装座的对称中心线上设置有用于转动调节的转轴,且转轴的表面套设有扭簧。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机筒架的左端与平衡架之间设置有铰链,且风机筒架的左壁连接有拉簧。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吊座的顶端安装有减震固定座,所述减震固定座的内部中间安装有螺钉,且螺钉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安装有橡胶垫。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固定座的底端与吊座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减震固定座的顶端表面为开口设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螺钉和橡胶垫之间相互连接,且橡胶垫与减震固定座的内壁之间相互贴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吊座的设置,吊座的表面安装翘架,翘架通过连接轴与吊座之间相互连接,翘架一端连接安装架,另一端连接斜拉弹簧,利用安装架的重力和斜拉弹簧的拉力,使得翘架可以保持平衡,在保持平衡的同时,将吊座的受力点分散在吊座的两侧,提高吊座的受力平衡性,避免吊座受到不平衡的外力以及长时间单一的向下垂力的影响而损坏,延长了吊座的使用寿命,提高稳定性。

    13、2、通过风机筒架的设置,风机筒架的一端与平衡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另一端通过拉簧与平衡架之间连接,利用拉簧的拉力,使得风机筒架的一端可以自动复位,风机筒架的内部安装预装座,预装座的内部安装风机本体,扭簧可以使得预装座自动复位,在对风机进行预先安装后自动复位对风机进行夹持,提高安装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14、3、通过减震固定座的设置,减震固定座的内部安装弹簧,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螺钉和橡胶垫,利用橡胶垫的减震效果,对弹簧的伸缩进行缓冲,使得风机本体在工作时,风机本体产生的振动通过减震固定座进行缓冲减震,避免风机本体振动幅度过大,导致风机本体安装稳定性不佳的问题,同时通过弹簧对风机本体进行减震缓冲,避免风机本体工作时,风机本体产生的振动对隧道内部的其它结构造成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极高地应力隧道双车道的斜井风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极高地应力隧道双车道的斜井风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架(302)通过连接轴(303)与吊座(3)之间相互连接,且翘架(302)与连接轴(303)之间构成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极高地应力隧道双车道的斜井风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架(302)的右端通过斜拉弹簧(304)与固定支架(301)的右端相互连接,且翘架(302)的左端通过连接柱(305)与安装架(2)之间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极高地应力隧道双车道的斜井风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装座(503)的对称中心线上设置有用于转动调节的转轴(504),且转轴(504)的表面套设有扭簧(5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极高地应力隧道双车道的斜井风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筒架(5)的左端与平衡架(1)之间设置有铰链(501),且风机筒架(5)的左壁连接有拉簧(5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极高地应力隧道双车道的斜井风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座(3)的顶端安装有减震固定座(7),所述减震固定座(7)的内部中间安装有螺钉(701),且螺钉(701)的外侧套设有弹簧(702),所述弹簧(702)的下端安装有橡胶垫(7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极高地应力隧道双车道的斜井风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固定座(7)的底端与吊座(3)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减震固定座(7)的顶端表面为开口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极高地应力隧道双车道的斜井风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70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螺钉(701)和橡胶垫(703)之间相互连接,且橡胶垫(703)与减震固定座(7)的内壁之间相互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极高地应力隧道双车道的斜井风机支架结构,包括:平衡架,所述平衡架的左右两端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端安装有吊座,所述安装架的外侧活动铰接有侧拉杆,所述吊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吊座的表面中部活动设置有翘架,所述翘架与吊座之间安装有连接轴,所述翘架的右端连接有斜拉弹簧;通过吊座的设置,吊座的表面安装翘架,翘架通过连接轴与吊座之间相互连接,翘架一端连接安装架,另一端连接斜拉弹簧,利用安装架的重力和斜拉弹簧的拉力,使得翘架可以保持平衡,在保持平衡的同时,将吊座的受力点分散在吊座的两侧,提高吊座的受力平衡性,避免吊座受到不平衡的外力影响而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亢伟,戴志勤,杨勇,党军杰,熊敏,杨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38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