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轮胎加工,具体涉及一种适用生产外三角胶胎侧的三复合轮胎胎侧挤出预口型。
背景技术:
1、随着轮胎行业的发展,客户对车辆轮胎带来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轮胎的舒适性,可以在轮胎胎侧部件上增加三角胶以满足客户需求。目前胎侧三复合挤出机是依据现有的常规胎侧结构进行配置,将s/w胶、bec胶、rc胶三种胶料混合挤出,不能满足外三角胶胎侧结构的生产要求。
2、现有技术中,本行业内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如下所示:
3、第一种方式:轮胎成型时,手工在胎侧底部贴外三角胶胶片。这种方式需要在成型工序增加一个步骤,此方式因为手工贴胶片降低了轮胎成型的自动化程度,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外三角胶胶片的贴合位置容易发生偏差和出现不规则拉伸。
4、第二种方式:使用四复合胎侧挤出机实现机内复合外三角胶。这种方式需要额外购买四复合挤出生产线,增加了制造成本。
5、由此可见,提供一种可以在现有的三复合挤出机设备上即可实现外三角胶机内复合且能消除手工贴合外三角胶胶片步骤的三复合轮胎胎侧挤出预口型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外三角胶胎侧的三复合轮胎胎侧挤出预口型,所述预口型正视方向的上、中、下、后共涉及四个面,分别定义为上前面、正前面、下前面、正后面,其中,所述预口型为轴对称结构,所述预口型关于对称轴的两侧对称排布有s/w胶流胶口、rc胶流胶口和外三角胶流胶口;所述s/w胶流胶口入胶位置所在平面位于所述预口型的正后面;两个所述s/w胶流胶口、两个所述rc胶流胶口和两个所述外三角胶流胶口均是从所述预口型的正后面贯穿所述预口型到所述预口型的正前面。
2、进一步的,所述s/w胶的流胶口一的入胶口、所述rc胶的流胶口二的入胶口和所述外三角胶的流胶口三的入胶口均呈长方形结构,且在所述预口型正后面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3、进一步的,所述外三角胶的流胶口三的出胶口呈长方形结构,宽度为70~90mm。
4、进一步的,所述rc胶的流胶口二的出胶口呈梯形结构,高度为7~9mm,所述rc胶的流胶口二的出胶口的底边距离所述外三角胶的流胶口三的出胶口的顶边的距离为4~6mm。
5、进一步的,所述s/w胶的流胶口一的出胶口呈三角形结构,宽度为180~200 mm,所述s/w胶的流胶口一的出胶口的斜边与所述rc胶的流胶口二的出胶口的斜边的间距为2.2~2.8 mm。
6、进一步的,所述预口型同时压出两条胎侧,左右两条所述胎侧均由所述s/w胶、所述rc胶和所述外三角胶复合而成。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本实用新型使用现有的三复合挤出机,s/w胶通过出胶口一、rc胶通过出胶口二、外三角胶通过出胶口三进入终口型板,完成双条胎侧同时挤出,无需新增设备,节约制造成本,无需手工贴胶片,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1.一种适用生产外三角胶胎侧的三复合轮胎胎侧挤出预口型,所述预口型正视方向的上、中、下、后共涉及四个面,分别定义为上前面、正前面、下前面、正后面,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生产外三角胶胎侧的三复合轮胎胎侧挤出预口型,其特征在于,所述s/w胶(1)的流胶口一(11)的入胶口、所述rc胶(2)的流胶口二(21)的入胶口和所述外三角胶(3)的流胶口三(31)的入胶口均呈长方形结构,且在所述预口型正后面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生产外三角胶胎侧的三复合轮胎胎侧挤出预口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三角胶(3)的流胶口三(31)的出胶口呈长方形结构,宽度为70~9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生产外三角胶胎侧的三复合轮胎胎侧挤出预口型,其特征在于,所述rc胶(2)的流胶口二(21)的出胶口呈梯形结构,高度为7~9mm,所述rc胶(2)的流胶口二(21)的出胶口的底边距离所述外三角胶(3)的流胶口三(31)的出胶口的顶边的距离为4~6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生产外三角胶胎侧的三复合轮胎胎侧挤出预口型,其特征在于,所述s/w胶(1)的流胶口一(11)的出胶口呈三角形结构,宽度为180~200mm,所述s/w胶(1)的流胶口一(11)的出胶口的斜边与所述rc胶(2)的流胶口二(21)的出胶口的斜边的间距为2.2~2.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生产外三角胶胎侧的三复合轮胎胎侧挤出预口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口型同时压出两条胎侧,左右两条所述胎侧均由所述s/w胶(1)、所述rc胶(2)和所述外三角胶(3)复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