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养,特别是一种能够提升羊肚菌耐盐性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全球超过100个国家的土地资源遭到盐渍化的破坏,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国内外盐土治理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向于耐盐植物的选育和栽培。我国的盐碱地分布范围很广,地域辽阔,种类也存在差异。制约作物生产和植物生长最严重的环境因素之一就是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日益严重且分布面积越来越广。通常,在严重的盐渍化土壤上,植物很难存活。因此,优化和合理开发盐碱地的土地资源,是适应国家要求、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中国盐土农业和以往的传统种植业有所不同,它并不是像以往那样的大规模投资改造土地的自然环境,而是利用盐碱地开发抗盐碱的经济作物,开发出一条独特的、良性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道。在不断育成新品种,如抗盐西红柿、抗盐甜菜、抗盐芦笋等,但是这些耐盐品种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生长周期较长,经济效益低。而经研究发现,在大型真菌中,如羊肚菌具有较高的耐盐性,出菇周期短且菌渣还田后对改良土壤也有明显效果。
2、现有技术仅停留在作物本身的抗盐能力,并没有研究在作物本身具有良好抗盐能力下通过施加褪黑素起到增强菌丝抗盐能力方面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升羊肚菌耐盐性的培养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在羊肚菌菌丝培育过程中添加褪黑素,能够提升羊肚菌耐盐性,为利用盐碱地土壤种植羊肚菌提供了参考依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3、技术方案一:一种提升羊肚菌耐盐性的培养方法,包括将所述羊肚菌的母种接种到含有nacl溶液浓度和褪黑素溶液的基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羊肚菌菌丝生长情况的步骤。
4、进一步地,所述nacl溶液的浓度包括:0mol/l、0.1mol/l、0.15mol/l、0.2mol/l、0.25mol/l;所述褪黑素溶液的浓度包括:0mg/l、25mg/l、50mg/l、75mg/l、100mg/l。
5、进一步地,所述nacl溶液的浓度为0.1-0.25mol/l;所述褪黑素溶液的浓度为75mg/l。
6、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的条件为:温度为18℃、湿度为45%rh、暗培养。
7、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8、进一步地,所述羊肚菌菌丝生长情况包括菌丝长速、菌丝色泽和菌丝浓密度。
9、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0、本发明在不同盐浓度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褪黑素,来制备含有不同浓度nacl溶液和褪黑素溶液的的培养基,将羊肚菌菌丝置于该环境背景下培养,观察不同浓度褪黑素下的羊肚菌菌丝生长情况,探索出了褪黑素和不同盐浓度下羊肚菌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当nacl溶液的浓度高于0.1mol/l,为0.1-0.25mol/l时、褪黑素溶液的浓度为75mg/l时,可以促进羊肚菌菌丝生长。
11、本发明以羊肚菌菌丝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揭示了褪黑素与羊肚菌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所需原材料易于获得,羊肚菌菌丝培育周期短,短时间内可多次重复验证试验。同时因人为控制菌丝生长过程,可随时截取某个生长片段进行对比性研究。本发明中羊肚菌菌丝的培育环境设置在恒温恒湿培养箱内,可精准控制菌丝培养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生长条件,减少外界影响;此外,根据实验需要可以精准控制nacl和褪黑素溶液的添加浓度,从而实现nacl和褪黑素溶液培养羊肚菌菌丝的定量分析。
1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填补了国内外业内技术空白:本发明首次提出了在羊肚菌菌丝培育过程中添加褪黑素,以羊肚菌菌丝体为研究试材去探究盐浓度与褪黑素之间的关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针对食用菌本身的耐盐性研究而忽略了在食用菌培育中通过施加外力辅助培育方面的探索这一问题,更深层次地探索菌丝生长过程中在高盐浓度下的菌丝生长发育的吸收特性,为更高效的管理利用盐碱地土壤种植羊肚菌提供了参考依据。
1.一种提升羊肚菌耐盐性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羊肚菌的母种接种到含有nacl溶液浓度和褪黑素溶液的基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羊肚菌菌丝生长情况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cl溶液的浓度包括:0mol/l、0.1mol/l、0.15mol/l、0.2mol/l、0.25mol/l;所述褪黑素溶液的浓度包括:0mg/l、25mg/l、50mg/l、75mg/l、10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cl溶液的浓度为0.1-0.25mol/l;所述褪黑素溶液的浓度为75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的条件为:温度为18℃、湿度为45%rh、暗培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羊肚菌菌丝生长情况包括菌丝长速、菌丝色泽和菌丝浓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