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5-07-10  6


    本发明属于型钢混凝土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工程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型钢混凝土(steelreinforced concrete,src)结构因其卓越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特别是大跨度、重载厂房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src结构通过内置型钢与混凝土的结合,有效提升了构件的刚度和强度,满足了复杂工程条件下对结构性能的高要求。尽管src结构具有诸多优势,其施工技术的复杂性和难度仍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模板加固技术方面,针对异型柱等复杂形状构件的施工,更是面临诸多挑战。

    2、在传统的src结构施工过程中,模板加固环节存在显著的技术难题。首先,型钢柱与剪力墙连接节点处的设计复杂,箍筋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且间距紧密,这对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的木模板体系由于材料本身的限制,往往难以达到足够的刚度以支撑复杂节点处的箍筋结构,导致模板变形、漏浆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施工质量;而采用钢模板虽然能提升刚度,但其高昂的成本又使得项目造价显著增加,不利于成本控制。其次,型钢翼缘处无法直接穿孔,给模板的对拉加固带来了极大不便。传统做法中,常采用将对拉螺杆截断后焊接在型钢的抗剪栓钉上的方式来实现加固,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繁琐、效率低下,而且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能导致抗剪栓钉发生应力变形,进而影响其抗剪性能,对结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此外,若采用对拉螺杆直接穿过主体结构的方式进行加固,因为对拉螺杆并非工程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其混入主体结构将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其目的在于在采用木模板的前提下,实现模板体系支设,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模板体系的稳定性和施工效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包括贴设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钢筋网外壁的弧形木模板以及贴设于所述弧形木模板的外壁的圆转方加固体;

    4、所述圆转方加固体的第一侧至第二侧贯穿有两根第一对拉螺杆,其中,一根所述第一对拉螺杆位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的第一侧、另一根所述第一对拉螺杆位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的第二侧;所述圆转方加固体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相互正对,所述型钢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相互正对;

    5、所述圆转方加固体的第三侧至第四侧贯穿有两根第二对拉螺杆,其中,一根所述第二对拉螺杆位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的第三侧、另一根所述第二对拉螺杆位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的第四侧;所述圆转方加固体的第三侧与第四侧相互正对,所述型钢的第三侧与第四侧相互正对。

    6、进一步地,所述圆转方加固体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阵列的若干圆转方板,以及连接若干所述圆转方板的若干竖向连接条,每个所述圆转方板的圆弧面与所述弧形木模板的外壁相匹配接触。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拉螺杆在伸出所述圆转方加固体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的位置均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抵在对应侧的若干所述竖向连接条上。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与对应侧的若干所述竖向连接条呈正交布设。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对拉螺杆在伸出所述圆转方加固体的第三侧与第四侧的位置均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抵在对应侧的若干所述竖向连接条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板与对应侧的若干所述竖向连接条呈正交布设。

    11、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木模板的第一端呈榫头结构、第二端卯槽结构;所述第一端为所述弧形木模板的上端、第二端为所述弧形木模板的下端,或者,所述第一端为所述弧形木模板的下端、第二端为所述弧形木模板的上端。

    12、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木模板的两侧端呈榫头结构或卯槽结构。

    13、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

    14、将所述弧形木模板安装贴设在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钢筋网外壁上;

    15、将圆转方加固体的圆弧面安装贴设在所述弧形木模板的外壁上;

    16、将两根第一对拉螺杆贯穿所述圆转方加固体的第一侧至第二侧进行对拉加固,并且使得一根所述第一对拉螺杆位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的第一侧、另一根所述第一对拉螺杆位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的第二侧;

    17、将两根第二对拉螺杆贯穿所述圆转方加固体的第三侧至第四侧进行对拉加固,并且使得一根所述第二对拉螺杆位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的第三侧、另一根所述第二对拉螺杆位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的第四侧。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采用低成本的弧形木模板,并配合圆转方加固体以及对拉螺杆实现对弧形木模板的固定,圆转方加固体外侧呈方形结构,对拉螺杆穿过圆转方加固体可以有效的实现对拉效果,对拉螺杆不会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发生干涉,利用圆转方加固体将弧形木模板进行限位固定,实现了基于木模板的模板体系支设,降低施工成本,提升了模板体系的稳定性和施工效率。

    20、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设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钢筋网外壁的弧形木模板(1)以及贴设于所述弧形木模板(1)的外壁的圆转方加固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转方加固体(2)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阵列的若干圆转方板(200),以及连接若干所述圆转方板(200)的若干竖向连接条(201),每个所述圆转方板(200)的圆弧面与所述弧形木模板(1)的外壁相匹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拉螺杆(3)在伸出所述圆转方加固体(2)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的位置均连接有第一限位板(5),所述第一限位板(5)抵在对应侧的若干所述竖向连接条(2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5)与对应侧的若干所述竖向连接条(201)呈正交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拉螺杆(4)在伸出所述圆转方加固体(2)的第三侧与第四侧的位置均连接有第二限位板(6),所述第二限位板(6)抵在对应侧的若干所述竖向连接条(20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6)与对应侧的若干所述竖向连接条(201)呈正交布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木模板(1)的第一端呈榫头结构、第二端卯槽结构;所述第一端为所述弧形木模板(1)的上端、第二端为所述弧形木模板(1)的下端,或者,所述第一端为所述弧形木模板(1)的下端、第二端为所述弧形木模板(1)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木模板(1)的两侧端呈榫头结构或卯槽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型钢混凝土施工用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包括贴设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钢筋网外壁的弧形木模板以及贴设于所述弧形木模板的外壁的圆转方加固体;所述圆转方加固体的第一侧至第二侧贯穿有两根第一对拉螺杆,其中,一根所述第一对拉螺杆位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的第一侧、另一根所述第一对拉螺杆位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的第二侧;所述圆转方加固体的第三侧至第四侧贯穿有两根第二对拉螺杆,其中,一根所述第二对拉螺杆位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的第三侧、另一根所述第二对拉螺杆位于待施工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的第四侧。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采用木模板的前提下,实现模板体系支设,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模板体系的稳定性和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鱼琨,张勇勇,孟琪,杨明,杨文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36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