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纺织,具体涉及一种纺织组件、纺织设备以及纺织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1、在纺织过程中,罗拉用于引导、牵伸以及传输纺线,能够精确地引导纺线在机器中的行进路径,以确保纺线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行进,避免出现偏差,并保证纺纱质量。一般会有二罗拉、三罗拉以及四罗拉等牵伸方式,通过设置各罗拉的线速度以及相对位置,纺纱在牵伸传输过程中得以被拉伸和细化,以满足后续的工艺要求。由于用于传输同一条纺线的各罗拉之间存在着分布间距和分布角度,因此,在有限的传输空间内难以排布更多的罗拉以实现更多纺线的传输。而罗拉位置以及线速度又与纺线质量紧密相关,因此,需要尽可能保证纺线所受到的罗拉的摩擦力能够稳定,所以,一个罗拉上仅能布置一条罗拉产线,从而使得在有限空间内罗拉的产线数量更少,无法适应更多产线要求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组件,能够适应更多产线要求的生产。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纺织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板体于第一表面开设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燕尾槽,多条所述第一燕尾槽沿第二方向排列分布,每条所述第一燕尾槽内均可转动地插接有两个第一罗拉,所述第一罗拉的外周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板体还开设有槽深方向沿第三方向的容置槽,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沿第三方向排列分布,所述第二板体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开设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燕尾槽,多条所述第二燕尾槽沿第二方向排列分布,每条所述第二燕尾槽内均可转动地插接有两个第二罗拉,所述第二罗拉的外周开设有第二导向槽;
3、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容置槽之间具有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
4、当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容置槽处于第一连接位置时,所述第二罗拉不凸出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导向槽,两个所述第一罗拉共同实现一组纺线的传输;
5、当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容置槽处于第二连接位置时,所述第二罗拉的第二导向槽凸出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在第三方向上错开分布,两个所述第一罗拉共同实现一组纺线的传输,且两个所述第二罗拉共同实现另一组纺线的传输。
6、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纺织组件在第一板体设置有容置槽,在第二板体设置有凸起部,且容置槽与凸起部之间具有不同的连接位置。对于一般数量产线的生产需求,可以将凸起部与容置槽调节至第一连接位置,此时可以采用两个第一罗拉来实现一组纺线的传输,多条第一燕尾槽上可实现多条产线的生产,以满足一般数量产线的生产需求。而对于更多产线的生产需求,可以将凸起部与容置槽调节至第二连接位置,此时,两个第一罗拉可以实现一组纺线的传输,而两个第二罗拉可以实现另一组纺线的传输,多条第一燕尾槽与多条第二燕尾槽可以分别实现各自产线的纺线传输,从而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多产线需求的生产。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产量需求,进行调节凸起部与容置槽之间的连接位置,以满足一般产量以及更大产量的生产需求,提高纺织组件的适应性和生产效率。
7、上述的纺织组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容置槽之间还具有第三连接位置:当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容置槽处于第三连接位置时,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在第三方向上平齐,两个所述第一罗拉与两个所述第二罗拉共同实现一组纺线的传输。
8、上述的纺织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所述凸起部可活动地插接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容置槽内伸缩移动,以调节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容置槽之间的连接位置。
9、上述的纺织组件,所述第一板体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第二板体上固定连接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导向柱。
10、上述的纺织组件,所述导向套的靠近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端面设有缓冲件。
11、上述的纺织组件,所述缓冲件为沿所述导向套的周向分布的多个弹性凸起。
12、上述的纺织组件,所述第一罗拉的外周开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罗拉的外周开设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用于避让纺线。
13、上述的纺织组件,所述第一避让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槽深,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深。
14、上述的纺织组件,所述第一板体上还开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燕尾槽,所述第三燕尾槽与所述第一燕尾槽的交汇处开设有第一转接槽,所述第一罗拉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第一转接槽内;所述第二板体上还开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燕尾槽,所述第四燕尾槽与所述第二燕尾槽的交汇处开设有第二转接槽,所述第二罗拉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第二转接槽内。
15、上述的纺织组件,所述第一燕尾槽与所述第三燕尾槽的靠近于所述第一转接槽的侧壁均设有第一弹性止挡凸起;所述第二燕尾槽与所述第四燕尾槽的靠近于所述第二转接槽的侧壁均设有第二弹性止挡凸起。
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纺织设备,包括上述的纺织组件,由于该纺织设备采用了上述的纺织组件,其至少具有上述的纺织组件所能够带来的全部的有益效果。
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纺织调控方法,采用上述的纺织组件,包括如下步骤:
18、步骤s100、接受总产量需求;
19、步骤s200、判断日均产量需求大小;
20、步骤s300、根据日均产量需求大小,调节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容置槽的连接位置。
21、本纺织调控方法采用上述的纺织组件进行,可以根据实际的产量需求,进行调节凸起部与容置槽之间的连接位置,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期限以及产量需求来调节生产效率,既能在实际的生产期限内完成生产,又不会因过快完成生产而导致产品堆积。
22、上述的纺织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0包括如下步骤:
23、步骤s210、随着生产的进行,计算剩余产量大小;
24、步骤s220、根据剩余产量大小,计算剩余生产期限内的日均产量需求大小。
25、上述的纺织调控方法,步骤s300包括如下步骤:
26、步骤s310、预设日均产量需求;
27、步骤s320、若实际日均产量需求小于或等于预设日均产量需求,调节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容置槽至第一连接位置;若实际日均产量需求大于预设日均产量需求,调节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容置槽至第二连接位置。
28、上述的纺织调控方法,步骤s300还包括如下步骤:
29、步骤s330、若实际日均产量需求小于或等于预设日均产量需求,且需要调整纺纱质量,则调节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容置槽至第三连接位置。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一种纺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100)和第二板体(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10)与所述容置槽(110)之间还具有第三连接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200),所述凸起部(210)可活动地插接于所述容置槽(1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00)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柱(300),所述第二板体(200)上固定连接有导向套(400),所述导向套(400)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导向柱(3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400)的靠近于所述第一板体(100)的端面设有缓冲件(4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纺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410)为沿所述导向套(400)的周向分布的多个弹性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罗拉(130)的外周开设有第一避让槽(132),所述第二罗拉(230)的外周开设有第二避让槽(232),所述第一避让槽(132)与所述第二避让槽(232)用于避让纺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槽(132)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一导向槽(131)的槽深,所述第二避让槽(232)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槽(231)的槽深。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00)上还开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燕尾槽(140),所述第三燕尾槽(140)与所述第一燕尾槽(120)的交汇处开设有第一转接槽(150),所述第一罗拉(130)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第一转接槽(15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燕尾槽(120)与所述第三燕尾槽(140)的靠近于所述第一转接槽(150)的侧壁均设有第一弹性止挡凸起;
11.一种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纺织组件。
12.一种纺织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纺织组件调控,包括如下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纺织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0包括如下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纺织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0包括如下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纺织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0还包括如下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