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灶电燃灶和多灶电燃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7-09  15


    本发明涉及厨具,尤其涉及一种双灶电燃灶和多灶电燃灶。


    背景技术:

    1、电燃灶是一种通过高压电离空气产生等离子体,并利用高温的等离子体来烹饪的一种厨具。申请号为“cn202410388689.3”的专利“一种电燃灶”中公开了通过在灶体内设置第一隔离风道和第二隔离风道对电路板散热的技术方案,但除去电路板结构以外,电燃灶中其他结构也会产生热量,影响到其正常工作,增设散热风扇会使得噪音过大,同时也使得结构更加复杂,此外,单灶不能满足多种化的烹饪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灶电燃灶和多灶电燃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燃灶散热效果较差、噪音过大的问题。

    2、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双灶电燃灶,包括底壳、电源箱、第一电箱盒、第二电箱盒、第一炉头和第二炉头;

    3、所述第一炉头和所述第二炉头均设置在所述底壳内,所述第一炉头包括第一炉头主板和若干个第一发生组件,所述第一发生组件插接在所述第一炉头主板上,所述第一炉头主板与所述第一电箱盒电连接;

    4、所述第二炉头包括第二炉头主板和若干个第二发生组件,所述第二发生组件插接在所述第二炉头主板上,所述第二炉头主板与所述第二电箱盒电连接,所述第一炉头主板与所述第二炉头主板之间设有炉头挡板;

    5、所述第一炉头一侧与所述底壳之间形成第一上空腔,另一侧与所述炉头挡板之间形成第二上空腔,所述第二炉头一侧与所述炉头挡板之间形成第三上空腔,另一侧与所述底壳之间形成第四上空腔;

    6、所述第一电箱盒、所述电源箱与所述第二电箱盒并列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炉头主板和所述第二炉头主板的下方,所述第一电箱盒内形成第一下空腔,所述电源箱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电源箱分割成第二下空腔和第三下空腔,所述第二下空腔内设有第一喷火主板,所述第三下空腔内设有第二喷火主板,所述第二电箱盒内形成第四下空腔;

    7、所述第一上空腔与所述第一下空腔组合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侧设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二上空腔与所述第二下空腔组合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一侧设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三上空腔与所述第三下空腔组合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的一侧设有第三风扇,所述第四上空腔与所述第四下空腔组合形成第四风道,所述第四风道的一侧设有第四风扇。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下空腔内在与所述第二风扇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鼓风机,所述第三下空腔内在与所述第三风扇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鼓风机。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箱盒内设有第一变压板和若干个第一线圈组,所述第一变压板与所述第一喷火主板电连接;

    10、所述第二电箱盒内设有第二变压板和若干个第二线圈组,所述第二变压板与所述第二喷火主板电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扇、所述第二风扇、所述第三风扇和所述第四风扇均设置在所述电燃灶的同一侧。

    12、进一步地,所述电燃灶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壳形成槽状结构,所述底壳在靠近所述第一风扇的一侧设置有网格状的进风口,所述面板一侧延伸有出风槽,所述出风槽在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一侧设有出风口。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空腔内设有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炉头主板的上下两侧;

    14、所述第二上空腔内设有第三散热片和第四散热片,所述第三散热片和所述第四散热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炉头主板的上下两侧。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炉头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三散热片之间,所述挡风板环绕所述第一发生组件设置。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箱盒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的一侧设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一电箱盒的上壳之间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上空腔导通;

    17、所述第二电箱盒远离所述第四风扇的一侧设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二电箱盒的上壳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四上空腔导通。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生组件包括等离子针、等离子头、喷嘴和旋风管,所述等离子针穿过所述旋风管,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炉头主板上,另一端与所述等离子头固定连接,所述喷嘴通过所述旋风管固定在所述等离子头外侧。

    19、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多灶电燃灶,包括底壳、环氧板、至少两个电源箱、第一电箱盒、第二电箱盒和至少三个炉头;

    20、所述环氧板设置在所述底壳内并将所述底壳分为上容纳槽和下容纳槽,所述炉头均设置在所述上容纳槽内,所述第一电箱盒、若干个所述电源箱和所述第二电箱盒依次设置在所述下容纳槽内,所述底壳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底壳内在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位置间隔设有至少六个风扇,每一所述风扇形成的风道均穿过所述上容纳槽和所述下容纳槽。

    21、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采用了上述双灶电燃灶和多灶电燃灶之后,通过使得一个风扇同时对一个电箱盒或电源箱和一个炉头的主板进行散热,减少了所必须的风扇的个数,散热效果更好,在电源箱内设置隔板,使得电燃灶的内部结构更加合理,减少了每个风道上障碍物的数量,使得风道更直,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更小。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灶电燃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电源箱、第一电箱盒、第二电箱盒、第一炉头和第二炉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灶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空腔内在与所述第二风扇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鼓风机,所述第三下空腔内在与所述第三风扇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鼓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灶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箱盒内设有第一变压板和若干个第一线圈组,所述第一变压板与所述第一喷火主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灶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所述第二风扇、所述第三风扇和所述第四风扇均设置在所述电燃灶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灶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燃灶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壳形成槽状结构,所述底壳在靠近所述第一风扇的一侧设置有网格状的进风口,所述面板一侧延伸有出风槽,所述出风槽在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一侧设有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灶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空腔内设有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炉头主板的上下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灶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炉头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三散热片之间,所述挡风板环绕所述第一发生组件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灶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箱盒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的一侧设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一电箱盒的上壳之间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上空腔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灶电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生组件包括等离子针、等离子头、喷嘴和旋风管,所述等离子针穿过所述旋风管,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炉头主板上,另一端与所述等离子头固定连接,所述喷嘴通过所述旋风管固定在所述等离子头外侧。

    10.一种多灶电燃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环氧板、至少两个电源箱、第一电箱盒、第二电箱盒和至少三个炉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灶电燃灶和多灶电燃灶,其中,双灶电燃灶包括底壳、电源箱、第一电箱盒、第二电箱盒、第一炉头和第二炉头;所述第一炉头包括第一炉头主板和若干个第一发生组件,所述第一发生组件插接在所述第一炉头主板上,所述第一炉头主板与所述第一电箱盒电连接;所述第一炉头主板与所述第二炉头主板之间设有炉头挡板;所述第一炉头一侧与所述底壳之间形成第一上空腔,另一侧与所述炉头挡板之间形成第二上空腔,所述第一电箱盒内形成第一下空腔,所述电源箱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电源箱分割成第二下空腔和第三下空腔;所述第一上空腔与所述第一下空腔组合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侧设有第一风扇。

    技术研发人员:刘祖发,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华焰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35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