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低水头闸坝生态化改造的鱼类洄游通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7-09  33


    本发明涉及过鱼设施,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低水头闸坝生态化改造的鱼类洄游通道。


    背景技术:

    1、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和利用水资源,世界各地都在河道上建设了大量形式各样的大坝和水闸,这些水利工程在改善人类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对鱼类洄游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河湖水生态阻隔,对水生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随着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和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新建水利工程通常将鱼类洄游功能作为重要功能予以考虑,相关部门加强了生态流量泄放管理,当前各水利工程基本都开展了生态流量泄放工作,但是受闸坝工程自身泄流口结构和地形影响,生态流量泄放时往往呈现为激流、跌水等非连续流态,鱼类洄游通道受阻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了改善河湖水生态阻隔、水生生物多样性受损的现状,需要为大量大坝和水闸开展生态化改造,其中建设鱼类洄游通道或升鱼机是最常见的方案。

    2、我国水利工程上下游存在季节性或昼夜水位变幅大的特征,鱼道在水位变幅较大时运行效果大打折扣,且传统鱼道通常占地广、工程量大,大量城市河段的闸坝已不再具备建设鱼道的条件;升鱼机通常用于解决高坝过鱼问题,但存在建设成本高、运行费用高、操作复杂且集鱼效果不佳等弊端,且不适用于我国闸坝众多的中小河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低水头闸坝生态化改造的鱼类洄游通道,解决闸坝将河流截断后鱼类难以过坝的问题。

    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鱼类洄游通道,包括:位于拦水坝下游侧的梯级鱼道;以及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进水口设置在拦水坝上游,出水口与所述鱼道连通。

    3、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虹吸管通过管道连接有将其抽成真空以形成虹吸效应的真空泵,所述管通上设有阀门。

    4、在一些示例中,根据过鱼种类及其习性确定所述虹吸管的质地材质。

    5、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鱼道为明渠。

    6、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鱼道每隔设定距离用隔墙隔开形成作为鱼上下游动时休息区的多级水池。

    7、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虹吸管延伸到所述鱼道内的每一级所述水池,所述虹吸管在每一级所述水池处都设有供鱼进出的另一阀门。

    8、本发明有益效果:可以利用现有较低的生态流量形成连续的鱼类洄游通道;可调节上下游进鱼口流态和环境;可以适用于生活在不同层深的的鱼类;且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灵活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鱼类洄游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拦水坝下游侧的梯级鱼道;以及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进水口设置在拦水坝上游,出水口与所述鱼道连通,所述鱼道每隔设定距离用隔墙隔开形成作为鱼上下游动时休息区的多级水池,所述虹吸管延伸到所述鱼道内的每一级所述水池,所述虹吸管在每一级所述水池处都设有供鱼进出的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洄游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通过管道连接有将其抽成真空以形成虹吸效应的真空泵,所述管通上设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洄游通道,其特征在于,根据过鱼种类及其习性确定所述虹吸管的质地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洄游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道为明渠。


    技术总结
    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水头闸坝生态化改造的鱼类洄游通道,解决闸坝将河流截断后鱼类难以过坝的问题,其包括:位于拦水坝(11)下游侧的梯级鱼道(12);以及虹吸管(10),所述虹吸管(10)的进水口设置在拦水坝(11)上游,出水口与所述鱼道(12)连通,水坝(11)上游的水流通过虹吸管(10)绕过水水坝(11)连续流入鱼道(12),鱼道(12)内的水再流入到下游,鱼顺着水流从虹吸管(10)、鱼道(12)从上游游到下游,或者逆水流从水池(12)和鱼道(10)从下游游到上游去。

    技术研发人员:陈绪勋,刘路广,李䶮,王敬,杨小伟,范杨臻,潘少斌,王剑,夏倩,黄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1109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35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