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

    技术2025-07-09  7


    本发明涉及绕流管,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


    背景技术:

    1、绕流管流量计是根据绕流圆柱压力特性开发的新型差压式流量计,是流体力学基础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绕流管是绕流管流量计的取压元件,合理设计绕流管,流速系数与雷诺数无关而恒定不变,测流的精度和稳定性优于其它类型的差压流量计。绕流管流量计适用油、气、水介质。可用于石油、天然气计量,无阻力损失;因无直管段要求,并特别适用于低扬程大泵流量测定。

    2、公开号为cn 101393232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绕流管流速流量计,该专利以“绕流管”代替绕流圆柱,绕流管断面有“正压孔”和左右对称的两个“侧压孔”。该发明专利仅提供测压孔位置示意图(如该发明专利的说明书附图2),没提供具体可行的制作方案。

    3、绕流管的制作方案之一可采用3d打印。但是,3d打印材料多为光敏树脂,其强度、刚度和耐蚀性不理想;采用金属材料的3d打印,技术难度大,费用高。

    4、本发明是公开号为cn 101393232a的发明专利的二次研发,是在该发明专利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简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弥补现有技术中的绕流管缺乏可行的制作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其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分别通过一体铸造成型、焊接成型、削壁加工、绕流管内充填环氧树脂和绕流管内置配管接头等方式,本发明提供的加工方式简单易操作,安装方便,完全能够满足圆柱绕流表面取压的要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包括:

    4、绕流管,其上开设有正压取压孔、正压输出孔、侧压取压孔和侧压输出孔;

    5、第一副管,其设置于所述绕流管内腔;

    6、所述正压取压孔和所述正压输出孔相连通,所述侧压取压孔和所述侧压输出孔相连通。

    7、优选地,所述绕流管和所述第一副管为一体成型;

    8、所述正压取压孔和所述正压输出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副管的内腔相连通;

    9、所述侧压取压孔和所述侧压输出孔分别与所述绕流管的空腔相连通。

    10、优选地,所述绕流管和所述第一副管为一体铸造成型。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副管以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绕流管上;

    12、所述正压取压孔和所述正压输出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副管的内腔相连通;

    13、所述侧压取压孔和所述侧压输出孔分别与所述绕流管的空腔相连通。

    14、优选地,还包括:

    15、支撑副管,其位于所述绕流管内用于对所述第一副管进行支撑,且其上开设有连通其内腔的连通孔;

    16、所述正压取压孔和所述正压输出孔分别贯通所述第一副管的内腔;

    17、所述侧压取压孔和所述连通孔相连通;

    18、所述侧压输出孔和所述支撑副管的内腔相连通。

    19、优选地,所述第一副管通过铣削加工,削去部分环形外壁后与所述绕流管接触处填充环氧树脂或密封胶。

    20、优选地,还包括:

    21、第二副管,其位于所述绕流管内用于对所述第一副管进行支撑;

    22、所述正压取压孔和所述正压输出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副管的内腔相连通;

    23、所述侧压取压孔和所述侧压输出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副管的内腔相连通。

    24、优选地,位于所述绕流管内腔、所述第一副管和所述第二副管外的空间填充环氧树脂。

    25、优选地,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绕流管两端的第一配管接头和第二配管接头;

    26、所述第一配管接头和第二配管接头上均开设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第二副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配管接头和第二配管接头上的第二盲孔内,所述第一盲孔间形成所述第一副管;

    27、所述正压取压孔和所述正压输出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副管的内腔相连通;

    28、所述侧压取压孔和所述侧压输出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副管的内腔相连通。

    29、优选地,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绕流管两端的第一配管接头和第二配管接头;

    30、所述第一配管接头和第二配管接头上均开设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

    31、所述第一副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配管接头和第二配管接头上的第一盲孔内,所述第二盲孔间形成第二副管;

    32、所述正压取压孔和所述正压输出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副管的内腔相连通;

    33、所述侧压取压孔和所述侧压输出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副管的内腔相连通。

    34、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5、本发明提供的内置导管型绕流管,其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简化为一根副管,并分别通过一体铸造成型、焊接成型、削壁加工、绕流管内充填环氧树脂和绕流管内置配管接头等方式,本发明提供的加工方式简单易操作,安装方便,完全能够满足圆柱绕流表面取压的要求。其完全可以代替公开号为cn 101393232a的发明专利中的绕流管使用,具体的使用和测压方法可参见该发明专利,以全文并入的方式引入本发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流管和所述第一副管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流管和所述第一副管为一体铸造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管以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绕流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管通过铣削加工,削去部分环形外壁后与所述绕流管接触处填充环氧树脂或密封胶。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的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绕流管内腔、所述第一副管和所述第二副管外的空间填充环氧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绕流管两端的第一配管接头和第二配管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绕流管两端的第一配管接头和第二配管接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置导管型绕流管,属于绕流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绕流管,其上开设有正压取压孔、正压输出孔、侧压取压孔和侧压输出孔;第一副管,其设置于绕流管内腔;正压取压孔和正压输出孔相连通,侧压取压孔和侧压输出孔相连通。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分别通过一体铸造成型、焊接成型、削壁加工、绕流管内充填环氧树脂和绕流管内置配管接头等方式,本发明提供的加工方式简单易操作,安装方便,完全能够满足圆柱绕流表面取压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严登丰,陆伟刚,李彦军,滕海波,施伟,张鹏昌,范雪海,姚春阳,张文滨,严汉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35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