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7-08  3


    本技术涉及啮齿类小动物鞘内给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鞘内给药是实验中实现靶向给药的重要技术,可以将药物注射到实验动物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到中枢神经系统,缩短起效时间,减少药物浪费。关于啮齿类小动物鞘内给药的传统给药方式,现有技术中,实验人员麻醉动物后,通过触摸髂腰肌定位给药位点,入针完成给药。该方式注重给药手法和操作人的个人经验,推广性较差;且判断给药位点是否正确的方法为入针后观察动物的尾部是否有抖动反应,需要多次试探调整位置,对动物有一定伤害,且存在一定的漏药和给药失败的风险,可能会造成客户的各项资源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以解决需多次通过触摸髂腰肌定位给药位点,给药效率低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和支撑件;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相切连接,且第一圆柱体的圆周面的底部与第二圆柱体的圆周面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的直径;第一圆柱体呈中空;第一圆柱体的圆周面与第二圆柱体相切的对侧上设置有侧开口;侧开口的顶部位于或靠近第一圆柱体的圆周面的顶部处,侧开口的底部靠近第一圆柱体的圆周面的底部,使得在横截面上由侧开口的顶部和侧开口的底部与第一圆柱体的圆心形成的夹角α为100-110度;支撑件的第一端部与侧开口的顶部通过转动限位元件连接,以实现支撑件能够转动和限位。转动限位元件包括限位装置和转动轴。转动轴的固定部与第一圆柱体连接,转动轴的旋转部与支撑件的第一端部连接。转动限位元件通过限位装置来控制转动轴转动的限位。限位装置为机械限位装置或电子限位装置。机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销、限位块。当支撑件的旋转运动达到需要的角度时,限位销与限位块接触,从而停止旋转运动。电子限位装置可采用光电传感器或磁性传感器来检测旋转运动的角度。当旋转角度达到设定值时,光电传感器或磁性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电子限位装置的控制系统,从而停止或改变旋转运动。机械限位装置和电子限位装置均为现有技术。

    4、作为优选,侧开口的顶部和侧开口的底部与第一圆柱体的圆心形成的夹角α为104-107度。

    5、作为优选,支撑件为弧形面板且弧面向上拱起以便贴合被固定动物的身体。

    6、作为优选,支撑件弧面的直径为20mm。

    7、作为优选,侧开口的正面投影为长方形。

    8、作为优选,第一圆柱体的直径为63mm;第二圆柱体的直径为32mm;侧开口的长度60mm,宽度为50mm。

    9、作为优选,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的长度相等。

    10、作为优选,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的长度均为100mm。

    11、作为优选,支撑件的长度为80mm。

    12、作为优选,支撑件的第二端部与第一圆柱体的圆周面的底部、第二圆柱体的圆周面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13、作为优选,支撑件的第二端部、第一圆柱体的圆周面的底部和第二圆柱体的圆周面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垫。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5、1.本实用新型无需通过触摸髂腰肌定位给药位点,垂直装置入针,即可完成给药,有效减少了给药位点定位的时间和精准度,有效提高给药效率。

    16、2.无需多次试针触发动物神经反应,可缩短动物麻醉的时间及试针次数,提高动物福利。

    17、3.大幅减少了人为定位失误的可能性,可推广性较强。

    1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柱体(1)、第二圆柱体(2)和支撑件(4);所述第一圆柱体(1)与所述第二圆柱体(2)相切连接,且所述第一圆柱体(1)的圆周面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圆柱体(2)的圆周面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圆柱体(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体(2)的直径;所述第一圆柱体(1)呈中空;所述第一圆柱体(1)的圆周面与所述第二圆柱体(2)相切的对侧上设置有侧开口(3);所述侧开口(3)的顶部位于或靠近所述第一圆柱体(1)的圆周面的顶部处,所述侧开口(3)的底部靠近所述第一圆柱体(1)的圆周面的底部,使得在横截面上由所述侧开口(3)的顶部和所述侧开口(3)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圆柱体(1)的圆心形成的夹角(α)为100-110度;所述支撑件(4)的第一端部(5)与所述侧开口(3)的顶部通过转动限位元件连接,以实现所述支撑件(4)能够转动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为弧形面板且弧面向上拱起以便贴合被固定动物的身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弧面的直径为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开口(3)的正面投影为长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体(1)的直径为63mm;所述第二圆柱体(2)的直径为32mm;所述侧开口(3)的长度60mm,宽度为5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体(1)与所述第二圆柱体(2)的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体(1)与所述第二圆柱体(2)的长度均为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的长度为8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的第二端部(6)与所述第一圆柱体(1)的圆周面的底部、所述第二圆柱体(2)的圆周面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的第二端部(6)、所述第一圆柱体(1)的圆周面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圆柱体(2)的圆周面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垫。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物鞘内给药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和支撑件;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相切连接,且第一圆柱体的圆周面的底部与第二圆柱体圆周面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圆柱体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直径;第一圆柱体呈中空;第一圆柱体的圆周面与第二圆柱体相切的对侧上设置有侧开口;侧开口的顶部位于或靠近第一圆柱体的圆周面的顶部处,侧开口的底部靠近第一圆柱体的圆周面的底部,使得在横截面上由侧开口的顶部和侧开口的底部与第一圆柱体的圆心形成的夹角α为100‑110度;支撑件的第一端部与侧开口的顶部通过转动限位元件连接,以实现所述支撑件能够转动和限位。

    技术研发人员:胡纯玮,汤城,陶怡,沈良,雷苇,张玲玲,陈运喜,李佳佳,马红磊,齐迪,张颖,王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7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34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