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体焊接对中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7-02  6


    本发明涉及焊接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筒体焊接对中设备。


    背景技术:

    1、筒体焊接对中设备是焊接筒体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筒体通常由铝合金板材卷制、拼焊而成。在焊接过程中,确保筒体各部分的对中精度至关重要,以保证焊接质量和产品的整体性能。

    2、目前,传统的筒体焊接对中方式主要依赖于将待焊接的中间筒体和端部筒体放置在焊接平台上,依靠各筒体和焊接平台的接触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对中。对于等直径的中间筒体和端部筒体,这种方法可行性较大,但依然存在很多弊端,具体如下:

    3、焊接效率低:对于长筒体,传统方法需要频繁调整筒体位置,对中和焊接过程耗时较长,影响生产效率。

    4、对中精度低:对于复杂形状的筒体(如变径筒体、带支筒体等),传统方法难以保证高精度的对中和焊接,影响产品质量。。

    5、固定困难:变径的端部筒体不易固定,且需要将中间直径较小的中间筒体垫高至与两端直径较大的变径的端部筒体中心线高度一致,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和难度。

    6、稳定性差: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筒体材料(如铝合金)的特性和筒体形状(如薄壁筒体)的影响,容易发生变形和移位,影响焊接质量。

    7、适应性差:现有焊接对中装置和焊接方法主要针对特定类型和尺寸的筒体设计,对于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筒体,可能需要更换不同的工装或调整设备参数,导致适应性较差。

    8、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焊接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安全性较好,以及生产成本更低,适应性更强的筒体焊接对中设备,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焊接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安全性较好,以及生产成本更低,适应性更强的筒体焊接对中设备。

    2、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筒体焊接对中设备,用于焊接筒体,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可在导轨上移动的第一旋转装置,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二旋转装置,所述第二旋转装置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若干个可移动的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还设有可在所述导轨上滑动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旋转装置上下移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底板上还设有用于带动若干个所述第一卡爪动作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旋转装置与所述第二旋转装置之间还设有若干个对中装置,若干个所述对中装置可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所述对中装置包括第一对中装置,所述第一对中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对中装置上下移动的第三电机,所述安装座内设有若干个可伸缩的第二卡爪,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若干个可用于带动若干个所述第二卡爪动作的第四电机。此结构的筒体焊接对中设备,与现有结构的类似设备相比,其具有结构更为简单,便于维护,同时,可对不筒尺寸的筒体进行焊接,并且焊接质量好、生效效率高,以及安全性更好等方面的优点。

    3、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一对中装置还包括第三底板,所述第三底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对中装置上下移动时,所述第三底板可在所述支架上滑动。

    4、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包括可旋转的第四底板,所述第四底板上设有若干个可动作的第三卡爪。

    5、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筒体焊接对中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一端的底座,所述第四底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6、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对中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二对中装置,所述第二对中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对中装置的一侧。

    7、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一侧的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导轨相对设置。

    8、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另一侧的侧撑,所述侧撑的一侧与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

    9、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一端的支撑座,所述支架和侧撑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

    10、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筒体旋转的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内。

    11、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筒体包括上筒和下筒,所述上筒与所述下筒的连接处还设有中焊缝。



    技术特征:

    1.一种筒体焊接对中设备,用于焊接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可在导轨上移动的第一旋转装置,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二旋转装置,所述第二旋转装置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焊接对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中装置还包括第三底板,所述第三底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对中装置上下移动时,所述第三底板可在所述支架上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体焊接对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包括可旋转的第四底板,所述第四底板上设有若干个可动作的第三卡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体焊接对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焊接对中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一端的底座,所述第四底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体焊接对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对中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二对中装置,所述第二对中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对中装置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体焊接对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一侧的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导轨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筒体焊接对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另一侧的侧撑,所述侧撑的一侧与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筒体焊接对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一端的支撑座,所述支架和侧撑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筒体焊接对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筒体旋转的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筒体焊接对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上筒和下筒,所述上筒与所述下筒的连接处还设有中焊缝。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筒体焊接对中设备,用于焊接筒体,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可在导轨上移动的第一旋转装置,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二旋转装置,所述第二旋转装置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若干个可移动的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还设有可在所述导轨上滑动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旋转装置上下移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底板上还设有用于带动若干个所述第一卡爪动作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旋转装置与所述第二旋转装置之间还设有对中装置;所述对中装置包括第一对中装置,所述第一对中装置包括安装座、第三电机、第二卡爪,第四电机。

    技术研发人员:卿南平,高狄,陈国利,段小刚,张继伟,张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工业智能体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33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