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具体为一种古建筑楼面或顶棚修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当今时代,城市建设不仅注重于现代建筑的创新、建造,还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历经沧桑的历史建筑因为具有独特的造型和风格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人们的瞩目,它们记载了历史的足迹,凝聚了人类的智慧,见证了发展的脉络。
2、在古建筑修复过程中,关于楼面及顶棚修复,如何做到减小替换量,保证修复质量,提高防腐效果,整体上尽量最大化的保证古建筑楼面及顶棚的原始样貌成为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古建筑楼面或顶棚修复施工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楼面或顶棚修复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楼面或顶棚修复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s1、通过修补原有木龙骨的骨裂缝或替换糟朽木龙骨部分,最大程度保持原有木龙骨样貌,减少木龙骨整体更换,提高木龙骨强度;
4、s2、木龙骨端部与墙体搭接部位,通过角钢及防腐垫块进行固定,提高木龙骨与墙体搭接部位防腐效果,提高木龙骨端部支撑能力;
5、s3、地面粗板条、细板条和地面方砖及地下室抹灰饰面施工达到建筑效果,保证使用功能;
6、s4、补配五架梁空挡之间的木板壁;
7、s5、顶棚木质龙骨包括长边贴梁、短边贴梁、连二支条、单支条、通支条,木质龙骨固定于檩垫板、木枋及五架梁上,木质天花板吊顶固定于木质龙骨上,以达到建筑效果,保证使用功能;
8、s6、地下室洞口部位设置有内开窗。
9、优选的,通过对古建楼面龙骨、板条、碎砖瓦、地面方砖及地下室顶棚的修缮,达到建筑效果以及使用功能条件。
10、优选的,通过对五架梁空挡之间的木板壁进行检查补配,对顶棚吊顶龙骨及天花板进行检查修缮,达到建筑效果以及使用功能条件。
11、优选的,所述古建筑楼面地板拆除后,对楼面地板的木龙骨进行查看,检查木龙骨糟朽情况,确定需要修复的木龙骨,通过修复最大程度保持原有木龙骨样貌。
12、优选的,对于木龙骨存在裂缝的部位,采用木条和耐水性胶黏剂将裂缝嵌补粘接严实,并在裂缝部位两侧采用与原构件等级相同、截面总面积等于原构件的两块夹板通过六角木螺钉进行固定,对于木龙骨糟朽的部位,剔除糟朽部分,并采用新构件替代糟朽部分,采用指接的形式进行拼接,通过改性环氧结构胶将新构件与原构件粘牢,并在两侧采用与原构件等级相同、截面总面积等于原构件的两块夹板通过六角木螺钉进行固定。
13、优选的,所有木龙骨与原有墙体搭接部位均采用角钢以及防腐垫块进行重新固定,以提高木龙骨与墙体搭接部位防腐效果,木龙骨距离原有墙体之间的缝隙浇筑细石混凝土,以保证木龙骨搭接的强度。
14、优选的,对于存在地下室窗洞口的部位,木龙骨端部采用双角钢固定于窗上方,角钢伸入两侧墙内,阶条石下方设置木垫梁及木垫块,地上墙体下方采用双角钢固定木龙骨,并设置两道木垫块,在墙体正下方浇筑c30混凝土带,在c30混凝土带的上端安装地面龙骨后部分重砌墙体,所有木龙骨与原有墙体搭接部位均采用角钢以及防腐垫块进行重新固定,木龙骨与角钢之间采用自攻螺纹钉进行固定。
15、优选的,所述内开窗一侧设置防水挡板插槽,端部木垫梁外侧设置木封板,窗户外侧设置金属纱网及格栅型防护网,格栅型防护网采用l型钢框进行固定,窗户外侧采用防水砂浆抹面,窗户室内檐口一侧对现状木框进行清理、保护。
16、优选的,木龙骨修复完成后,龙骨上方铺设粗板条,板条上方铺设碎砖瓦填充,最终地面铺设一层方砖,保存较好的原旧方砖打点使用,根据旧方砖尺寸补配新砖,地下室顶棚在木龙骨下方铺设细板条,并进行抹灰,检查顶棚现存木板壁及天花板现状,重新补配架梁空挡之间的木板壁,通过钢钉固定于架梁上。
17、优选的,顶棚吊顶采用木质龙骨,木质龙骨包括长边贴梁、短边贴梁、连二支条、单支条、通支条,长边贴梁固定于五架梁上,短边贴梁固定于檐垫板上,单支条、通支条与短边贴梁平行,单支条与通支条等间距交叉布置,通支条上方设置帽儿梁,帽儿梁通过铁箍及吊杆与上部木枋拉结固定,吊杆间距同通支条间距;连二支条平行于长边贴梁布置,间距同单支条与通支条之间的间距,木质天花板吊顶固定于木质龙骨上。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古建楼面整体按照地面方砖、碎砖瓦填充、粗板条、木龙骨、细板条、抹灰饰面进行修缮。地下室窗洞口位置对木框、窗进行修复,检查顶棚现存木板壁及天花板现状,对现状进行完善修补,根据原做法在缺少木板壁及天花板的房间进行增加,最终风格与原室内装修风格统一,实现了在古建筑修复过程中,通过减小替换量,保证修复质量,提高防腐效果,整体上尽量最大化的保证古建筑楼面及顶棚的原始样貌。
1.一种古建筑楼面或顶棚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楼面或顶棚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古建楼面龙骨、板条、碎砖瓦、地面方砖(26)及地下室顶棚的修缮,达到建筑效果以及使用功能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楼面或顶棚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五架梁(326)空挡之间的木板壁(42)进行检查补配,对顶棚吊顶龙骨及天花板(40)进行检查修缮,达到建筑效果以及使用功能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楼面或顶棚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古建筑楼面地板拆除后,对楼面地板的木龙骨进行查看,检查木龙骨糟朽情况,确定需要修复的木龙骨,通过修复最大程度保持原有木龙骨(1)样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楼面或顶棚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木龙骨存在裂缝的部位,采用木条和耐水性胶黏剂将裂缝嵌补粘接严实,并在裂缝部位两侧采用与原构件等级相同、截面总面积等于原构件的两块夹板(3)通过六角木螺钉(4)进行固定,对于木龙骨糟朽的部位,剔除糟朽部分,并采用新换木龙骨(5)替代糟朽部分,采用指接的形式进行拼接,通过改性环氧结构胶将新构件与原构件粘牢,并在两侧采用与原构件等级相同、截面总面积等于原构件的两块夹板(3)通过六角木螺钉(4)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楼面或顶棚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木龙骨与原有墙体(11)搭接部位均采用角钢(7)以及防腐垫块(9)进行重新固定,以提高木龙骨与墙体搭接部位防腐效果,木龙骨距离原有墙体(11)之间的缝隙浇筑细石混凝土(10),以保证木龙骨搭接的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楼面或顶棚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存在地下室窗洞口的部位,木龙骨端部采用双角钢(7)固定于窗上方,角钢(7)伸入两侧墙内,阶条石(18)下方设置木垫梁(16)及木垫块(15),地上墙体下方采用双角钢(7)固定木龙骨,并设置两道木垫块(15),在墙体正下方浇筑c30混凝土带(14),在c30混凝土带(14)的上端安装地面龙骨后部分重砌墙体,所有木龙骨与原有墙体(11)搭接部位均采用角钢(7)以及防腐垫块(9)进行重新固定,木龙骨与角钢(7)之间采用自攻螺纹钉进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楼面或顶棚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窗(31)一侧设置防水挡板插槽(23),端部木垫梁(16)外侧设置木封板(17),窗户外侧设置金属纱网(20)及格栅型防护网(19),格栅型防护网(19)采用l型钢框(21)进行固定,窗户外侧采用防水砂浆抹面(22),窗户室内檐口一侧对现状木框(25)进行清理、保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楼面或顶棚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木龙骨修复完成后,龙骨上方铺设粗板条(28),板条上方铺设碎砖瓦填充(27),最终地面铺设一层方砖,保存较好的原旧方砖打点使用,根据旧方砖尺寸补配新砖,地下室顶棚在木龙骨下方铺设细板条(29),并进行抹灰,检查顶棚现存木板壁(42)及天花板(40)现状,重新补配五架梁(36)空挡之间的木板壁(42),通过钢钉固定于架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楼面或顶棚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顶棚吊顶采用木质龙骨,木质龙骨包括长边贴梁(37)、短边贴梁(32)、连二支条(34)、单支条(33)、通支条(35),长边贴梁(37)固定于五架梁(36)上,短边贴梁(32)固定于檐垫板(41)上,单支条(33)、通支条(35)与短边贴梁(32)平行,单支条(33)与通支条(35)等间距交叉布置,通支条(35)上方设置帽儿梁(39),帽儿梁(39)通过铁箍及吊杆(38)与上部木枋拉结固定,吊杆(38)间距同通支条(35)间距;连二支条(34)平行于长边贴梁(37)布置,间距同单支条(33)与通支条(35)之间的间距,木质天花板(40)吊顶固定于木质龙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