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偏光片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7-01  10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膜、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偏光片中通常具有偏光层,并使用光学膜作为偏光层的保护层,起到对偏光层的保护作用。通常,在整个光学膜中分散粒子用于改善其光学效果,然而,为了实现光学膜对偏光层的保护作用,光学膜的厚度较厚,与粒子达成更佳的光学改善效果的分布厚度难以匹配,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仍有提升空间的问题。

    2、因此,亟需一种光学膜、偏光片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膜、偏光片及显示装置,可以缓解目前由于光学膜的厚度与粒子达成更佳的光学改善效果时的分布厚度不匹配导致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仍待提升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膜,包括:

    3、基材,包括分散部,所述分散部的厚度与所述基材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00且小于1:1;以及

    4、调节粒子,分散于所述分散部,所述调节粒子包括:

    5、第一类调节粒子,具有多个第一截面,每一个所述第一截面具有一个第一外接圆,所述第一类调节粒子的长轴长度与多个所述第一外接圆中直径最大的所述第一外接圆的直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5,所述第一类调节粒子的长轴长度与多个所述第一外接圆中直径最大的所述第一外接圆的直径的比值小于或等于50;和/或

    6、第二类调节粒子,具有多个第二截面,每一个所述第二截面具有一个第二外接圆,所述第二类调节粒子的长轴长度与多个所述第二外接圆中直径最大的所述第二外接圆的直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所述第二类调节粒子的长轴长度与多个所述第二外接圆中直径最大的所述第二外接圆的直径的比值小于5。

    7、优选的,所述分散部的厚度与所述基材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0,所述分散部的厚度与所述基材的厚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9:10。

    8、优选的,沿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所述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分散部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所述分散部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或重合;

    9、其中,所述分散部的厚度与所述基材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4,所述分散部的厚度与所述基材的厚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2。

    10、优选的,沿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类调节粒子分散于所述分散部,所述第一类调节粒子的长轴与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锐角,所述锐角大于或等于0°且所述锐角小于或等于40°。

    11、优选的,所述调节粒子包括所述第二类调节粒子,所述第二类调节粒子还分散于所述分散部外。

    12、优选的,所述第一类调节粒子选自形状互不相同的第一子类调节粒子、第二子类调节粒子、第三子类调节粒子、第四子类调节粒子、第五子类调节粒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类调节粒子选自形状互不相同的第六子类调节粒子、第七子类调节粒子、第八子类调节粒子、第九子类调节粒子、第十子类调节粒子中的至少一种;

    13、其中,沿所述第一子类调节粒子的长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子类调节粒子的所述第一截面的第一外接圆的直径的变化值小于或等于0.3微米;

    14、沿所述第二子类调节粒子的长轴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子类调节粒子的中间部的所述第一截面的第一外接圆的直径的变化值小于或等于1微米,沿远离所述第二子类调节粒子的中间部的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一截面的第一外接圆的直径逐渐减小,位于所述第二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一截面的第一外接圆的直径变化值小于或等于1微米;

    15、沿所述第三子类调节粒子的长轴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三子类调节粒子的中间部的所述第一截面的第一外接圆的直径的变化值小于或等于1微米,沿远离所述第三子类调节粒子的中间部的方向,位于所述第三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一截面的第一外接圆的直径逐渐减小,位于所述第三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一截面的第一外接圆的直径逐渐减小;

    16、所述第四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四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二端部连接,沿所述第四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一端部向所述第四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二端部的方向,位于所述第四子类调节粒子的所述第一截面的第一外接圆的直径逐渐减小;

    17、所述第五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五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二端部连接,沿远离所述第五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二端部的方向,位于所述第五子类调节粒子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一截面的第一外接圆的直径逐渐减小,沿远离所述第五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一端部的方向,位于所述第五子类调节粒子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一截面的第一外接圆的直径逐渐减小;

    18、沿所述第六子类调节粒子的长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六子类调节粒子的所述第二截面的第二外接圆的直径的变化值小于或等于0.3微米;

    19、所述第七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七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二端部连接,沿远离所述第七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二端部的方向,位于所述第七子类调节粒子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截面的第二外接圆的直径逐渐减小,沿远离所述第七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一端部的方向,位于所述第七子类调节粒子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截面的第二外接圆的直径逐渐减小;

    20、沿所述第八子类调节粒子的长轴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八子类调节粒子的中间部的所述第二截面的第二外接圆的直径的变化值小于或等于1微米,沿远离所述第八子类调节粒子的中间部的方向,位于所述第八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截面的第二外接圆的直径逐渐减小,位于所述第八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截面的第二外接圆的直径变化值小于或等于1微米;

    21、沿所述第九子类调节粒子的长轴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九子类调节粒子的中间部的所述第二截面的第二外接圆的直径的变化值小于或等于1微米,沿远离所述第九子类调节粒子的中间部的方向,位于所述第九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截面的第二外接圆的直径逐渐减小,位于所述第九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截面的第二外接圆的直径逐渐减小;

    22、所述第十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十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二端部连接,沿所述第十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一端部向所述第十子类调节粒子的第二端部的方向,所述第十子类调节粒子的所述第二截面的第二外接圆的直径逐渐减小。

    23、优选的,所述调节粒子包括所述第一类调节粒子及所述第二类调节粒子,所述第一类调节粒子在所述调节粒子中的质量分数小于50%,所述第二类调节粒子在所述调节粒子中的质量分数大于50%。

    24、优选的,所述调节粒子在所述基材中的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0.0001%,且小于或等于5%,所述光学膜的拉伸强度大于或等于30mpa,且小于或等于150mpa。

    25、优选的,所述基材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层、第二子层以及第三子层,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三子层位于所述第二子层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分散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层、所述第二子层以及所述第三子层中的至少一者中。

    26、优选的,所述分散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层中和/或所述第三子层中。

    27、优选的,所述分散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层远离所述第二子层的一侧,和/或所述分散部位于所述第三子层远离所述第二子层的一侧。

    28、优选的,所述第一子层的拉伸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层的拉伸强度,所述第三子层的拉伸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层的拉伸强度。

    29、优选的,所述第二子层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一子层的透过率,所述第二子层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三子层的透过率。

    30、优选的,所述光学膜的断裂伸长率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00%。

    31、优选的,所述光学膜的断裂强度大于或等于50n/mm,且小于或等于500n/mm,所述光学膜的热收缩率小于2%。

    3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偏光片,包括偏光层和如前所述的光学膜,所述偏光层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的一侧,所述光学膜的第二表面位于所述光学膜的第一表面远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

    33、优选的,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位于所述基材至少一侧的第一光学功能层,所述第一光学功能层包括防眩光子层、透明硬化子层、低反射子层、抗反射子层、防指纹子层、防静电子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分散部远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表面共面;

    34、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功能层位于所述偏光层与所述光学膜之间;或者,

    35、所述第一光学功能层位于所述光学膜远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

    3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偏光片。

    37、本发明通过在光学膜的基材中加入调节粒子,使第一类调节粒子及第二调节粒子中的至少一者分散于分散部内,使调节粒子获得更佳的光学改善效果,提升具有光学膜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部的厚度与所述基材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0,所述分散部的厚度与所述基材的厚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9: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基材的厚度方向,所述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分散部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所述分散部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或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粒子包括所述第一类调节粒子,所述第一类调节粒子分散于所述分散部,所述第一类调节粒子的长轴与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锐角,所述锐角大于或等于0°且所述锐角小于或等于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粒子包括所述第二类调节粒子,所述第二类调节粒子还分散于所述分散部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调节粒子选自形状互不相同的第一子类调节粒子、第二子类调节粒子、第三子类调节粒子、第四子类调节粒子、第五子类调节粒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类调节粒子选自形状互不相同的第六子类调节粒子、第七子类调节粒子、第八子类调节粒子、第九子类调节粒子、第十子类调节粒子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粒子包括所述第一类调节粒子及所述第二类调节粒子,所述第一类调节粒子在所述调节粒子中的质量分数小于50%,所述第二类调节粒子在所述调节粒子中的质量分数大于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粒子在所述基材中的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0.0001%,且小于或等于5%,所述光学膜的拉伸强度大于或等于30mpa,且小于或等于300mp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层、第二子层以及第三子层,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三子层位于所述第二子层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分散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层、所述第二子层以及所述第三子层中的至少一者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层中和/或所述第三子层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层远离所述第二子层的一侧,和/或所述分散部位于所述第三子层远离所述第二子层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层的拉伸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层的拉伸强度,所述第三子层的拉伸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层的拉伸强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层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一子层的透过率,所述第二子层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三子层的透过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的断裂伸长率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00%。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的断裂强度大于或等于50n/mm,且小于或等于500n/mm,所述光学膜的热收缩率小于2%。

    16.一种偏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偏光层和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所述偏光层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的一侧,所述光学膜的第二表面位于所述光学膜的第一表面远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位于所述基材至少一侧的第一光学功能层,所述第一光学功能层包括防眩光子层、透明硬化子层、低反射子层、抗反射子层、防指纹子层、防静电子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分散部远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表面共面;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膜、偏光片及显示装置,该光学膜包括基材及调节粒子,调节粒子包括第一类调节粒子和/或第二类调节粒子,第一类调节粒子的长径比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50,第二类调节粒子的长径比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5,第一类调节粒子和/或第二类调节粒子分散于基材的分散部内,分散部的厚度与基材的厚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00且小于1:1,本发明通过在光学膜的基材中加入调节粒子,使第一类调节粒子及第二调节粒子中的至少一者分散于分散部内,使调节粒子获得更佳的光学改善效果,提升具有光学膜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李汉明,李吉,谭芳,陈凯,余乐盛,王月,陶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32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