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基板、显示装置及微流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7-01  10


    本申请涉及微流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微流控基板、显示装置及微流控装置。


    背景技术:

    1、微流控(micro-f l uid ic)技术是一种以在微米或更小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技术。该技术已经与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物理学等诸学科形成交叉,展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液滴微流控技术,因其具有流体操作简便、高单分散性、小型化、低成本、高灵敏度、高通量等优点,目前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于对液滴的操控,比如实现液滴的分裂、融合、混合、分选等功能。

    2、在利用微流控技术对液滴进行操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获取液滴所处的位置信息,但现有的用于检测液滴所处位置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微流控基板、显示装置及微流控装置,以利于解决难以获取液滴所处的位置信息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流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流体与第一膜层及第二膜层均接触且流体在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之间的相对区域中移动。流体包括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第一流体的折射率为n1,第二流体的折射率为n2,第一膜层的折射率为n3,n1≠n2且n1<n3。

    3、第一膜层靠近第二膜层的一侧包括多个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的法线与微流控基板所在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θ1,θ1≥arcs in(n1/n3)。其中,n3≤n2,或者,n2<n3且θ1<arcs in(n2/n3)。

    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表面的倾斜程度进行设置,结合外界光分别在第一流体所在区域及在第二流体所在区域的传播过程的不同,可以区分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部分第一表面为平面。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部分第一表面为曲面。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膜层靠近第一膜层的一侧的表面的法线与微流控基板所在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0。

    8、在本实施例中,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膜层的折射率为n4,n4=n3;第二膜层靠近第一膜层的一侧包括多个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的法线与微流控基板所在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θ2,θ2=θ1。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微流控基板还包括第三膜层,第三膜层位于第一膜层远离第二膜层的一侧,且第三膜层朝向第一膜层的一侧包括多个凸起;第一膜层随形附着于多个凸起上。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微流控基板还包括驱动层,第二膜层位于第一膜层靠近驱动层的一侧。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微流控基板还包括吸光层,吸光层位于第二膜层与驱动层之间。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流体为介质流体且n3≤n2,第二流体中还包括自发光材料。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微流控基板还包括驱动层,第一膜层位于第二膜层靠近驱动层的一侧。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膜层包括多个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第一表面位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包括第三表面,第三表面的法线与微流控基板所在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0;

    16、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阵列排布。

    1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微流控基板。

    18、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微流控基板。

    19、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θ1的大小介于第一流体对应的临界角大小和第二流体对应的临界角大小之间,进而使外界光可以在与第一流体所接触的第一表面上或在与第二流体所接触的第一表面上发生全反射,实现外界光在第一流体所在区域的传播情况和在第一流体所在区域的传播情况之间不同,有助于确认不同流体分别所处的位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流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流体与所述第一膜层及所述第二膜层均接触且所述流体在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膜层之间的相对区域中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基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表面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基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表面为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层靠近所述第一膜层的一侧的表面的法线与所述微流控基板所在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层的折射率为n4,n4=n3;所述第二膜层靠近所述第一膜层的一侧包括多个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法线与所述微流控基板所在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θ2,θ2=θ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基板还包括第三膜层,所述第三膜层位于所述第一膜层远离所述第二膜层的一侧,且所述第三膜层朝向所述第一膜层的一侧包括多个凸起;所述第一膜层随形附着于所述多个凸起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基板还包括驱动层,所述第二膜层位于所述第一膜层靠近所述驱动层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流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基板还包括吸光层,所述吸光层位于所述第二膜层与所述驱动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流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为介质流体且n3≤n2,所述第二流体中还包括自发光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基板还包括驱动层,所述第一膜层位于所述第二膜层靠近所述驱动层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包括多个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的法线与所述微流控基板所在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0;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流控基板。

    13.一种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流控基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微流控基板、显示装置及微流控装置,微流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流体与第一膜层及第二膜层均接触且流体在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之间的相对区域中移动。流体包括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第一流体的折射率为n1,第二流体的折射率为n2,第一膜层的折射率为n3,n1≠n2且n1<n3。第一膜层靠近第二膜层的一侧包括多个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的法线与微流控基板所在平面之间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θ1,θ1≥arcsin(n1/n3);其中,n3≤n2,或者,n2<n3且θ1<arcsin(n2/n3)。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θ1的大小介于第一流体对应的临界角大小和第二流体对应的临界角大小之间,结合外界光的传播情况,可以确定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分别所处的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佟昊,章凯迪,王丽影,张东莉,付雪丽,林柏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32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