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6-27  19


    本发明涉及蓄能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能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蓄能空调为了实现多样的运行模式,一般需要通过4条管道将蓄能器与室外机进行连接,而一般的室外机中原本设置的管道数量不会达到4条,因此需要对室外机进行改造,蓄能器的通用性较低,在一些方法中,将室外机需要连接的管道数量减少过多,导致蓄能器无法实现全部功能,因此,如何在保证蓄能器全部功能的同时,提高蓄能器的通用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蓄能空调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在保证蓄能器全部功能的同时,提高蓄能器的通用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蓄能空调系统,所述蓄能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模块、蓄能模块、室内机模块、液侧总管、气侧总管以及低压气管;其中:

    3、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内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气侧总管与所述室内机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4、所述蓄能模块的第一端可通断地通过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能模块的第一端可通断地通过所述气侧总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5、所述蓄能模块的第一端可通断地通过所述低压气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低压端连接;

    6、所述蓄能模块的第二端可通断地通过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能模块的第二端可通断地通过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内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7、可选地,所述蓄能模块包括蓄能器、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第四开关单元以及释热开关单元;其中:

    8、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所述气侧总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9、所述蓄能器的第二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单元、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能器的第二端依次通过所述第四开关单元、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内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10、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还依次通过所述释热开关单元、所述低压气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低压端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一单向阀,其中:

    12、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入端通过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电磁阀,其中:

    14、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气侧总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15、可选地,所述释热开关单元包括释热电磁阀;所述释热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释热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低压气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低压端连接。

    16、可选地,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其中:

    17、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蓄能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18、可选地,所述蓄能器内设置有若干个冷媒管道,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若干个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数量与所述冷媒管道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冷媒管道一一对应连接;其中:

    19、各所述冷媒管道的第一端相互连接作为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

    20、各所述冷媒管道的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21、各所述冷媒管道的第二端还依次通过所述第四开关单元、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内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22、可选地,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包括第三电磁阀以及第二单向阀,其中:

    23、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入端与所述蓄能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内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24、可选地,所述室外机模块包括压缩机、汽液分离器、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过冷器、第二电子膨胀阀以及第三电子膨胀阀;其中:

    25、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与通过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与所述过冷器的第一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过冷器的第一侧的第二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过冷器的第二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还通过所述汽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端连接;

    26、所述过冷器的第二侧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一端,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作为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作为所述室外机模块的低压端。

    27、可选地,所述室外机模块还包括低压毛细管以及低压膨胀阀;其中:

    28、所述低压毛细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室外机模块的低压端,所述低压毛细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低压膨胀阀与所述低压毛细管并联。

    29、可选地,所述室内机模块包括室内换热器以及第四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30、所述第四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室内机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室内机模块的第二端。

    31、可选地,所述蓄能空调系统还包括旁通电磁阀;其中:

    32、所述旁通电磁阀设置于所述液侧总管上,所述旁通电磁阀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一端、所述蓄能模块的第一端、所述蓄能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旁通电磁阀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室内机模块的第一端、所述蓄能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3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蓄能空调系统,所述蓄能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模块、蓄能模块、室内机模块、液侧总管、气侧总管以及低压气管;其中: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内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气侧总管与所述室内机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蓄能模块的第一端可通断地通过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能模块的第一端可通断地通过所述气侧总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蓄能模块的第一端可通断地通过所述低压气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低压端连接;所述蓄能模块的第二端可通断地通过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能模块的第二端可通断地通过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内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通过对蓄能模块与管道之间的通断状态进行控制,使得在仅设置液侧总管、气侧总管以及低压气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蓄能模块的所有功能,而液侧总管、气侧总管、低压气管是一般室外机原本就需要设置的管道,因此,无需对室外机进行改造,提高了蓄能空调的通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模块、蓄能模块、室内机模块、液侧总管、气侧总管以及低压气管;其中: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液侧总管与所述室内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机模块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气侧总管与所述室内机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模块包括蓄能器、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第四开关单元以及释热开关单元;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一单向阀,其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电磁阀,其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热开关单元包括释热电磁阀;所述释热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释热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低压气管与所述室外机模块的低压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其中: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内设置有若干个冷媒管道,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若干个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数量与所述冷媒管道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冷媒管道一一对应连接;其中: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包括第三电磁阀以及第二单向阀,其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模块包括压缩机、汽液分离器、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过冷器、第二电子膨胀阀以及第三电子膨胀阀;其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模块还包括低压毛细管以及低压膨胀阀;其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模块包括室内换热器以及第四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空调系统还包括旁通电磁阀;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蓄能空调系统,蓄能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模块、蓄能模块、室内机模块、液侧总管、气侧总管以及低压气管。通过对蓄能模块与管道之间的通断状态进行控制,使得在仅设置液侧总管、气侧总管以及低压气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蓄能模块的所有功能,而液侧总管、气侧总管、低压气管是一般室外机原本就需要设置的管道,因此,无需对室外机进行改造,提高了蓄能空调的通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仕强,袁帆,陈敏,吴晓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31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