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无纺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克重高韧性的无纺布。
背景技术:
1、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采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无纺布可用于不同的行业,比如隔音,隔热,电热片,口罩,服装,医用,填充材料等。
2、现有的中国专利cn103158284b,在2015年5月6日公开了一种抗菌医用功能性无纺布,包括基质层,所述基质层具有相对的两个侧面,在该基质层的一个侧面上依次平涂亲水层和抗菌保护层,在该基质层的另一个侧面上平涂有防辐射层。
3、但是,上述无纺布在使用时,容易被拉扯损坏,不具有很好的韧性,而且整体重量高,从而在搬运放置时不是很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克重高韧性的无纺布,旨在解决现有无纺布在使用时,容易被拉扯损坏,不具有很好的韧性,而且整体重量高,从而在搬运放置时不是很方便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低克重高韧性的无纺布,包括中间连接布,所述中间连接布的上端设置有上侧纺布,所述上侧纺布的上端设置有上侧防水层,所述中间连接布的下端设置有下侧纺布,所述下侧纺布的下端设置有下侧防水层,所述上侧纺布和下侧纺布的内部均设置有圆形韧性筋,所述上侧纺布包括上纺布基层、熔接部、下纺布基层和内部空隙,所述上纺布基层的下端设置有下纺布基层,所述上纺布基层和下纺布基层之间具有连接的熔接部,所述上纺布基层和下纺布基层内部设置有内部空隙,所述上纺布基层连接在上侧防水层上,所述下纺布基层连接在中间连接布上,所述中间连接布包括透气通孔和连接布基层,所述连接布基层的内侧等距分布设置有多个透气通孔,所述连接布基层的上端连接在上侧纺布上,所述连接布基层的下端连接在下侧纺布上。
4、通过设置有上侧防水层和下侧防水层结构,从而具有很好的防水作用,上侧纺布和下侧纺布因中间连接布有效连接,上侧纺布和下侧纺布整体质量轻,从而在搬运和放置时更加方便。
5、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圆形韧性筋包括外部粘连层和中间筋体,所述中间筋体的周侧设置有外部粘连层。
6、通过设置有圆形韧性筋结构,这样便于提高整体的韧性。
7、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上侧防水层包括交叉防水层和底部连接层,所述底部连接层的下端设置有交叉防水层,所述交叉防水层连接在上侧纺布上。
8、通过设置有上侧防水层结构,这样便于连接防水。
9、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中间连接布为轴中心,且所述中间连接布的两端呈对称状态。
10、通过设置有中间连接布结构,从而便于连接使用。
11、由上可知,一种低克重高韧性的无纺布,包括中间连接布,所述中间连接布的上端设置有上侧纺布,所述上侧纺布的上端设置有上侧防水层,所述中间连接布的下端设置有下侧纺布,所述下侧纺布的下端设置有下侧防水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克重高韧性的无纺布具有低重量和高韧性的技术效果。
1.一种低克重高韧性的无纺布,包括中间连接布(5),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布(5)的上端设置有上侧纺布(2),所述上侧纺布(2)的上端设置有上侧防水层(1),所述中间连接布(5)的下端设置有下侧纺布(3),所述下侧纺布(3)的下端设置有下侧防水层(4),所述上侧纺布(2)和下侧纺布(3)的内部均设置有圆形韧性筋(6),所述上侧纺布(2)包括上纺布基层(21)、熔接部(22)、下纺布基层(23)和内部空隙(24),所述上纺布基层(21)的下端设置有下纺布基层(23),所述上纺布基层(21)和下纺布基层(23)之间具有连接的熔接部(22),所述上纺布基层(21)和下纺布基层(23)内部设置有内部空隙(24),所述上纺布基层(21)连接在上侧防水层(1)上,所述下纺布基层(23)连接在中间连接布(5)上,所述中间连接布(5)包括透气通孔(51)和连接布基层(52),所述连接布基层(52)的内侧等距分布设置有多个透气通孔(51),所述连接布基层(52)的上端连接在上侧纺布(2)上,所述连接布基层(52)的下端连接在下侧纺布(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克重高韧性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韧性筋(6)包括外部粘连层(61)和中间筋体(62),所述中间筋体(62)的周侧设置有外部粘连层(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克重高韧性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防水层(1)包括交叉防水层(11)和底部连接层(12),所述底部连接层(12)的下端设置有交叉防水层(11),所述交叉防水层(11)连接在上侧纺布(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克重高韧性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布(5)为轴中心,且所述中间连接布(5)的两端呈对称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