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水轮机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转轮配重结构以及水轮机。
背景技术:
1、转轮静平衡是水轮机转轮制造过程中的必要步骤,根据静平衡结果进行配重,以保证转轮的不平衡力矩满足要求。目前大中型混流式转轮所采用的在上冠内腔配重的方式存在配重精度不高、配重效率偏低、配重块于转轮运行过程中容易脱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轮配重结构,旨在解决配重体焊缝受的离心力较大存在脱落风险的技术问题,并同时提高配重精度和配重效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轮配重结构,应用于水轮机,包括:
3、转轮,转轮包括上冠,上冠具有内腔,内腔的腔壁具有远离转轮的旋转轴线的待配重部;
4、配重体,设置于待配重部,且配重体的中轴线与转轮的旋转轴线垂直。
5、一些实施例中,待配重部位于内腔的腔壁相对于转轮的旋转轴线的最远端。
6、一些实施例中,内腔的腔壁包括相对于转轮的旋转轴线倾斜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待配重部位于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连接处。
7、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于两者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8、一些实施例中,配重体具有面向待配重部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的边缘与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焊接。
9、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相对于经过配重体的中轴线且垂直于转轮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对称设置。
10、一些实施例中,配重体包括:
11、基础配重块,包括第一表面;
12、第一标准配重块,可拆卸地连接于基础配重块背离第一表面的一侧。
13、一些实施例中,配重体还包括:
14、第二标准配重块,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标准配重块与基础配重块之间,或者,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标准配重块远离基础配重块的一侧;和/或基础配重块的几何中心、第一标准配重块的几何中心以及第二标准配重块的几何中心均位于配重体的中轴线上;和/或第一标准配重块的重量与第二标准配重块的重量不同。
15、一些实施例中,基础配重块、第一标准配重块和第二标准配重块上均开设有至少四个把合孔。
16、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水轮机,其包括上述的转轮配重结构。
17、本申请中,转轮包括上冠,上冠具有内腔,内腔的腔壁具有远离转轮的旋转轴线的待配重部,本申请将配重体设置于待配重部,且配重体的中轴线与转轮的旋转轴线垂直,当转轮所在的机组运行时,转轮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沿垂直于配重体与待配重部的连接部位的方向作用于配重体上,有助于配重体与待配重部连接得更紧密,从而避免配重体于转轮旋转过程中脱落的问题,提升配重体的使用安全性。
1.一种转轮配重结构,应用于水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配重部位于所述内腔的腔壁相对于所述转轮的旋转轴线的最远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轮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腔壁包括相对于所述转轮的旋转轴线倾斜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所述待配重部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轮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第二斜面于两者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轮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具有面向所述待配重部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第二斜面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轮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第二斜面相对于经过所述配重体的中轴线且垂直于所述转轮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轮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轮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轮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配重块、所述第一标准配重块和所述第二标准配重块上均开设有至少四个把合孔。
10.一种水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转轮配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