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6-23  29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显示模组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全面屏和窄边框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终端厂商及消费者的青睐。

    2、参见图1,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胶框,胶框设置于背板的内侧,显示面板设置于胶框的内侧并且支撑在胶框上,遮光胶带包裹在背板、胶框以及显示面板上,以此实现背板、胶框以及显示面板之间的固定,如此设置的显示模组,显示面板的尺寸相较背光模组的尺寸更小,该种方式难以实现全面屏和窄边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

    3、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背板包括本体和第一侧板;

    4、显示面板,通过第一粘接部与第一侧板连接;显示面板包括靠近本体一侧的第一端面、远离本体一侧的第二端面以及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连接的第一侧面,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环绕显示区外周的非显示区,第一侧板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区内;

    5、遮光层,覆盖于第一侧面、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上,遮光层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非显示区内。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包括第一竖向折弯段,第一竖向折弯段的一端连接于本体的一侧边沿,显示面板通过第一粘接部与第一竖向折弯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竖向折弯段延伸方向与本体相交。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还包括第一横向折弯段,第一横向折弯段连接于第一竖向折弯段的远离本体的另一端,第一横向折弯段沿背离背光模组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一横向折弯段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内,第一粘接部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一横向折弯段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一横向折弯段通过第一粘接部与第一端面粘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侧面;背板还包括第二侧板,第二侧板包括第二竖向折弯段和第二横向折弯段;第二侧边分别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连接;第二竖向折弯段连接于本体的一侧边沿,第二横向折弯段设置于第二竖向折弯段背离本体的一端,第二横向折弯段沿朝向背光模组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二侧面在本体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横向折弯段在本体上的正投影内,第二横向折弯段通过第二粘接部与显示面板粘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遮光胶带、驱动芯片、印刷电路板以及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和薄膜晶体管基板;彩膜基板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背离本体的一侧;驱动芯片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背离本体的一侧,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本体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连接印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连接驱动芯片;遮光胶带的一部分连接于彩膜基板,遮光胶带的另一部分连接于本体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遮光胶带覆盖于驱动芯片、印刷电路板以及柔性电路板。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面与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倒角,遮光层的至少部分覆盖第一倒角,和/或,第二端面与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倒角,遮光层的至少部分覆盖第二倒角。

    11、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覆盖于第二端面的部分的宽度为a,遮光层覆盖于第一端面的部分的宽度为b,满足:a<b。

    12、在一些实施例中,0.15mm≤a≤0.3mm;1.5a≤b≤3a。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面包括凹陷部,遮光层至少部分覆盖于凹陷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面包括背离显示面板凸出的多个棱峰,遮光层至少部分覆盖于棱峰。

    15、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的厚度大于2um且小于15um。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部为粘性固定胶带。

    17、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第一反射片、胶框、导光板以及光学膜层,第一反射片设置于本体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导光板设置于第一反射片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光学膜层设置于导光板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一偏光片设置于第一端面,第二偏光片设置于第二端面;胶框设置于导光板和第一侧板之间,第一粘接部至少部分延伸至胶框背离本体的一端,胶框通过第一粘接部与第一端面粘接。

    18、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块,支撑块的一端与光学膜层连接,支撑块的另一端与第一端面连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块,遮光块设置于第一侧板和导光板之间。

    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部为热熔胶。

    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偏光片的侧边与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为c,满足:0.15mm≤c≤0.3mm。

    2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的显示模组。

    23、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本申请的显示面板通过第一粘接部与第一侧板连接,以此实现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的固定,其次,本申请将显示面板设置在容置空间的外侧,由此取消了第一侧板和背板对显示面板在尺寸上的限制,使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面积在设计时大于背光模组的面积,用户在观看显示模组时,背光模组位于显示面板背向用户的一侧,用户只能够看到显示面板的存在,由此实现显示模组的全面屏效果。再者,本申请的第一侧板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区内,使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尺寸大于背光模组的尺寸,同时本申请在显示面板边缘的第一侧面、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设置遮光层以遮蔽显示面板边缘位置的光线,防止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从显示面板的边缘泄漏,从而改善显示面板周边发亮的问题。进一步地,本申请直接采用显示面板作为本申请的玻璃盖板,并且只通过较小范围的遮光层即可实现对显示面板边缘的遮光,能够有效实现显示模组的全面屏效果的同时不会导致显示面板的漏光,进一步地,本申请的背光模组占显示面板的范围较小,从而实现显示模组窄边框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竖向折弯段,所述第一竖向折弯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一侧边沿,所述显示面板通过第一粘接部与第一竖向折弯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竖向折弯段延伸方向与所述本体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还包括第一横向折弯段,所述第一横向折弯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竖向折弯段的远离所述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横向折弯段沿背离所述背光模组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向折弯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第一粘接部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横向折弯段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横向折弯段通过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第一端面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侧面;所述背板还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竖向折弯段和第二横向折弯段;所述第二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二竖向折弯段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一侧边沿,所述第二横向折弯段设置于所述第二竖向折弯段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横向折弯段沿朝向所述背光模组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面在所述本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横向折弯段在所述本体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横向折弯段通过第二粘接部与所述显示面板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胶带、驱动芯片、印刷电路板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和薄膜晶体管基板;所述彩膜基板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本体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所述遮光胶带的一部分连接于所述彩膜基板,所述遮光胶带的另一部分连接于所述本体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遮光胶带覆盖于所述驱动芯片、所述印刷电路板以及所述柔性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倒角,所述遮光层的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倒角,和/或,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倒角,所述遮光层的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覆盖于所述第二端面的部分的宽度为a,所述遮光层覆盖于所述第一端面的部分的宽度为b,满足:a<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0.15mm≤a≤0.3mm;1.5a≤b≤3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包括凹陷部,所述遮光层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凹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包括背离所述显示面板凸出的多个棱峰,所述遮光层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棱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厚度大于2um且小于15u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为粘性固定胶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第一反射片、胶框、导光板以及光学膜层,第一反射片设置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片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光学膜层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胶框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之间,所述第一粘接部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胶框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胶框通过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第一端面粘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一端与所述光学膜层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面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块,所述遮光块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导光板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为热熔胶。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侧边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为c,满足:0.15mm≤c≤0.3mm。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遮光层。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背板包括本体和第一侧板;显示面板通过第一粘接部与第一侧板连接;显示面板包括靠近本体一侧的第一端面、远离本体一侧的第二端面以及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连接的第一侧面,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环绕显示区外周的非显示区,第一侧板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区内;遮光层覆盖于第一侧面、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上,遮光层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非显示区内。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面积大于背光模组的面积,以使显示面板能够覆盖背光模组,用户在观看时只能观察到显示面板,由此能够实现显示模组的全面屏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成,徐红巧,李宝曼,龚庸才,马俊才,祝政委,房凯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29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