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6-22  18


    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各种便携式通讯装置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人们对镜头的功能和成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搭载在小型手带式便携视频通讯设备上的镜头而言,不仅要体积小适配小型设备的空间,还兼顾应用环境中的抗冲击性、克服室外环境中较多的杂光干扰的需求。其中,六片式镜头由于镜片数量较少,是便携视频通讯设备内的主流镜头之一。

    2、在六片式广角镜头中,第六透镜通常为直径最大的透镜,光线通过第五透镜后容易在第六透镜内产生内反杂光,同时第六透镜的表面也较容易反射光线产生杂光,若透镜与承靠件搭配不合理,较多杂光直接入射到成像面上,则会降低摄像镜头的成像品质。因此,如何控制六片式摄像镜头的镜片和承靠件的空间排布和光学参数等,减少杂光干扰,提高成像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包括:镜筒以及置于镜筒内的透镜组和承靠件组,其中,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承靠件组包括:置于第四透镜的像侧并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四承靠件以及置于第五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五承靠件;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大于透镜组中其他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摄像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是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到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45与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满足:-4.8<r10/ep45×n5<-2.55;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五承靠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5与第五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5m满足:5.6mm<f5/cp5×d5m<10.4mm;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第五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与第五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5m满足:-5.45mm<f6/(d5m/d5m)<-1.0mm。

    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至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在光轴方向的距离ep45满足:2.05<ct5/ep45<2.8。

    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镜筒沿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满足:0.35<(∑ct-ct5)/l<0.53。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45与第四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满足:0.6<f45/d4s<1.45。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五承靠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5满足:4.5<(|r10|+r11)/cp5<6.3。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承靠件组还包括: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承靠件;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零;第三承靠件的像侧面至第四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34、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至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45、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0.6<(ep34+ep45)/(ct4+ct5)<0.95。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内径d0m、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满足:3.85mm<d0m/(f/f56)<5.25mm。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第六透镜的阿贝数v6与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4满足:1.35<v5/(v6+v4)<1.6;第五承靠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5与第四承靠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4满足:19.4<cp5/cp4<23.9。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t56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t45满足:5.65<ct5/(t56+t45)<10.0;镜筒沿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满足:1.3<l/∑ct<1.6。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承靠件组还包括: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承靠件;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22、第五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与第二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2m满足:0.8<(dt62-dt22)/(d5m-d2m)<16.05。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22、第五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与第二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2m满足:0.8<(dt62-dt22)/(d5m-d2m)<5.4。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至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45满足:4.0<(d4m/d4m)+(ct5/ep45)<4.6。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与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满足:0.3mm<(d5s-d4m)/n5<0.75mm。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1、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sg51、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sg52满足:2.95<(d4m-dt51)/(sg51+|sg52|)<6.65。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sg52、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第五承靠件的像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sg61满足:-3.26<f56/(sg52+sg61)<-1.9。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sg52满足:-2.1<ct5/sg52<-1.75。

    17、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包括:镜筒以及置于镜筒内的透镜组和承靠件组,其中,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承靠件组包括:置于第四透镜的像侧并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四承靠件以及置于第五透镜的像侧并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五承靠件;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大于透镜组中其他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到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45与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满足:-4.8<r10/ep45×n5<-2.55;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第六透镜的阿贝数v6与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4满足:1.35<v5/(v6+v4)<1.6;以及第五承靠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5与第四承靠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4满足:19.4<cp5/cp4<23.9。

    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六片式广角摄像镜头,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正负光焦度和面型,保证镜头的广角特征,因为第五透镜整体形状以及材料的限制,第五透镜具有最大的中心厚度,并满足-4.8<r10/ep45×n5<-2.55,同时第六透镜为直径最大的透镜,因此,光线通过第五透镜后容易在第六透镜内产生内反杂光。本技术通过控制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第五承靠件的最大厚度与像侧面的内径的关系满足5.6mm<f5/cp5×d5m<10.4mm,以及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与第五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内径的关系满足-5.45mm<f6/(d5m/d5m)<-1.0mm,可以约束光线经过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折射路径,合理设置第五承靠件的厚度和像侧面的内外径,还可以有效阻拦经过第五透镜后的边缘多余光线,同时吸收在第六透镜内产生的内反杂光,调整第六透镜的非透光区域的结构,改善杂光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以及置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和承靠件组,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所述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在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ep45满足:2.05<ct5/ep45<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所述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满足:0.35<(∑ct-ct5)/l<0.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45与所述第四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满足:0.6<f45/d4s<1.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所述第五承靠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5满足:4.5<(|r10|+r11)/cp5<6.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承靠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内径d0m、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满足:3.85mm<d0m/(f/f56)<5.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5、所述第六透镜的阿贝数v6与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4满足:1.35<v5/(v6+v4)<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隙t56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隙t45满足:5.65<ct5/(t56+t45)<1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并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承靠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22、第五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与第二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2m满足:0.8<(dt62-dt22)/(d5m-d2m)<5.4。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所述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所述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ep45满足:4.0<(d4m/d4m)+(ct5/ep45)<4.6。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所述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4m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满足:0.3mm<(d5s-d4m)/n5<0.75mm。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1、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sg51、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sg52满足:2.95<(d4m-dt51)/(sg51+|sg52|)<6.65。

    15.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sg52、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承靠件的像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sg61满足:-3.26<f56/(sg52+sg61)<-1.9。

    16.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sg52满足:-2.1<ct5/sg52<-1.75。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包括:镜筒以及置于镜筒内的透镜组和承靠件组,其中,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承靠件组包括:第四承靠件及第五承靠件;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大于透镜组中其他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第四承靠件的像侧面到第五承靠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45与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满足:‑4.8<R10/EP45×N5<‑2.55;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五承靠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5与第五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5m满足:5.6mm<f5/CP5×d5m<10.4mm;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第五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与第五承靠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5m满足:‑5.45mm<f6/(D5m/d5m)<‑1.0mm。

    技术研发人员:窦万里,杨敏,励维芳,黄林,金银芳,赵烈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28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