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道岔,具体地,涉及一种道岔系统的注油装置。
背景技术:
1、道岔系统一般包括道岔和转辙机,二者在使用过程中均需要注油润滑,以保证道岔系统的正常工作。相关技术中,目前的注油装置一般包括储油壶,该储油壶中设置有润滑油,储油壶的底部设置有注油阀。然而,当储油壶设置在一些潮湿环境中,或者设置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时,该储油壶内由于存在空气,容易形成冷凝水,这些冷凝水的密度由于比润滑油的密度大,会沉积在储油壶的底部,造成经注油阀滴落的润滑油中含有冷凝水,这影响了注油装置的注油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岔系统的注油装置,该注油装置能够降低甚至避免经注油阀滴落的润滑油中含有冷凝水,提升自身的注油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道岔系统的注油装置,所述注油装置包括储油壶、注油阀以及开闭件,所述注油阀连通在所述储油壶的底部,所述储油壶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开闭件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处,并用于选择性地打开所述排水口。
3、可选地,所述开闭件构造为螺栓,所述螺栓具有螺柱,所述螺柱螺纹连接在所述排水口处。
4、可选地,所述螺栓具有头部,所述头部与所述储油壶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用于提供所述头部与所述储油壶之间的密封。
5、可选地,所述开闭件具有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弹性并构造为锥形,所述主体部插设在所述排水口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储油壶可拆卸地连接。
6、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储油壶中的一者设置有卡扣、另一者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卡槽中。
7、可选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储油壶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提供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储油壶之间的密封。
8、可选地,所述储油壶包括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共同围成储油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油腔连通的所述排水口。
9、可选地,所述底板具有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所述第一分板和所述第二分板由上向下逐渐靠近,其中,所述第一分板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分板的底端之间连接有第三分板,所述第三分板开设有所述排水口。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板和所述第二分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道岔系统的注油装置中,通过在储油壶的底部设置排水口,使得沉积在储油壶底部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排水口排出,具体地,当需要排放冷凝水时,作业人员可以操作开闭件,使开闭件打开排水口,之后,可以通过观察排出液体的含水量,来判断关闭排水口的时机,例如,当作业人员观察到排出液体基本不含润滑油时,可以操作开闭件,使开闭件关闭排水口。由此,可以实现储油壶中冷凝水的及时排出,降低甚至避免经注油阀滴落的润滑油中含有冷凝水,提升注油装置的注油效果。
12、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1.一种道岔系统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装置包括储油壶、注油阀以及开闭件,所述注油阀连通在所述储油壶的底部,所述储油壶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开闭件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处,并用于选择性地打开所述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系统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件构造为螺栓,所述螺栓具有螺柱,所述螺柱螺纹连接在所述排水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系统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具有头部,所述头部与所述储油壶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用于提供所述头部与所述储油壶之间的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系统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件具有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弹性并构造为锥形,所述主体部插设在所述排水口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储油壶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岔系统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储油壶中的一者设置有卡扣、另一者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卡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岔系统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储油壶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提供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储油壶之间的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道岔系统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壶包括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共同围成储油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油腔连通的所述排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道岔系统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所述第一分板和所述第二分板由上向下逐渐靠近,其中,所述第一分板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分板的底端之间连接有第三分板,所述第三分板开设有所述排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岔系统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板和所述第二分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