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再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将构件组装而建成的建筑,墙板作为装配式建筑的主体结构部件,常常采用焊接或后浇混凝土的方式进行连接,但是这样的连接结构还存在一定缺陷。
2、现有的公告号为cn21607569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块、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所述连接块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安装槽,且连接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插块,且插块嵌入式安装在安装槽的内部,并且插块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的前后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容置槽,且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卡块和卡槽,所述连接块的表面设置有凹坑和凹槽,且凹坑位于凹槽的两侧,并且凹坑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栓,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导向块,且导向块的表面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的下方连接有安装块,并且安装块、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均位于凹槽的内部。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上述墙板在安装时,需要使用大量的固定栓,操作非常麻烦,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包括墙板和用于连接墙板的连接块,所述墙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燕尾槽,所述连接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燕尾块,所述燕尾槽的内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燕尾块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定位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安装有两个螺杆,两个所述螺杆之间共同连接有驱动件,两个所述螺杆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与定位块之间铰接有连接杆。
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螺杆转动安装在支撑板上。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安装在凹槽内的主齿轮、固定连接在主齿轮一端的螺帽以及固定安装在螺杆端部的从齿轮,所述主齿轮与从齿轮啮合。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块的表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螺帽位于容纳槽内。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铰接有盖板。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螺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该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通过连接块、燕尾槽、燕尾块、定位槽、定位块、螺杆、驱动件、螺套和连接杆的设置,在连接墙板时,将连接块放在相邻两个墙板之间,使燕尾槽与燕尾块滑动配合,然后只需通过驱动件转动螺杆,使螺杆带动两个螺套相互远离,使螺套通过连接杆带动定位块插入定位槽内,即可将两个墙板与连接块进行安装连接,操作便捷,提高工作效率;
10、该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通过驱动件的设置,可使用工具转动螺帽,使螺帽带动主齿轮转动,使主齿轮带动从齿轮转动,使从齿轮带动螺杆转动,实现定位块的移动,方便了操作。
1.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包括墙板(1)和用于连接墙板(1)的连接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1)的两侧均开设有燕尾槽(3),所述连接块(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燕尾块(4),所述燕尾槽(3)的内壁开设有定位槽(5),所述燕尾块(4)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定位块(6),所述连接块(2)的内部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转动安装有两个螺杆(8),两个所述螺杆(8)之间共同连接有驱动件(9),两个所述螺杆(8)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套(10),所述螺套(10)与定位块(6)之间铰接有连接杆(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2),所述螺杆(8)转动安装在支撑板(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9)包括转动安装在凹槽(7)内的主齿轮(91)、固定连接在主齿轮(91)一端的螺帽(92)以及固定安装在螺杆(8)端部的从齿轮(93),所述主齿轮(91)与从齿轮(93)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2)的表面开设有容纳槽(13),所述螺帽(92)位于容纳槽(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3)的开口处铰接有盖板(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轨(15),所述螺套(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6),所述滑块(16)与滑轨(15)滑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