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水土保持,具体地说,是一种对输水隧洞支洞分区进行的水土保持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规模扩张,越来越多的输水隧洞开始建设,输水隧洞可以将水资源从丰富的地区输送到干旱或需要补给的地区,解决水资源不均衡分布的问题,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供需平衡。为了防止隧洞建设过程中导致施工区域水土流失,一般会对施工区域进行水土保持,减小对隧洞区域的环境破坏。
2、传统施工过程一般会对施工区域进行简单的树木种植、草种播撒,但是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方法,导致水土保持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不经投入较高,而且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输水隧洞支洞分区进行的水土保持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针对性措施导致水土保持效果差、成本高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对输水隧洞支洞分区进行的水土保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对施工区域按地段进行分区,主要分为主体工程区、施工道路区、弃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
4、步骤2、对上述区域进行工程保水措施、植物保水措施、临时保水措施;
5、步骤3、后期维护。
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工程保水措施主要包括:植生槽、土地整治、拦渣工程、网格护坡防护工程、排洪渠及排水沟、截水沟、马道排水沟还有排水涵管、沉砂池。
7、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植物保水措施主要包括:撒播草种、栽种灌木、乔木、藤本植物。
8、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临时保水措施主要包括:袋装土拦挡、袋装土填筑、临时排水、临时绿化、土工布覆盖。
9、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对所述主体工程区进行保水作业时,
10、工程保水措施包括土地整治、植生槽;具体为:
11、步骤211、施工前对施工占地范围内表土及松散层进行剥离,就近堆放于工程占地红线范围内;
12、步骤212、在边坡坡脚和分阶马道内侧设置c20混凝土挡坎,形成横断面尺寸为30cm×30cm的植生槽;
13、步骤213、将剥离的表土填充到植生槽内,填充高度30cm;
14、植物保水措施包括种植藤本植物;具体为:
15、步骤214、施工结束并覆土后,洞口边披槽内靠坡脚一侧扦插种植爬山虎,株距0.30m;
16、临时保水措施包括袋装土拦挡;具体为:
17、步骤215、隧洞开挖的临时堆料采用袋装土拦挡。
18、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对所述施工道路区进行保水作业时,
19、工程保水措施包括土地整治;具体为:
20、步骤221、施工前对施工占地范围内表土及松散层进行剥离,就近堆放于工程占地红线范围内;
21、步骤222、硬化地表拆除完工后,对复耕区外的区域进行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完工后覆表层土,覆土厚30cm;
22、植物保水措施包括撒播草种、栽种灌木;具体为:
23、步骤223、采用穴状整地方式进行土地整理;
24、步骤224、种植火棘、乌饭树,对路基边坡浆砌石网格采取撒播草籽恢复植被、对道路两侧较为平缓扰动区域撒播植草恢复植被,草籽选择狗牙根和白三叶;
25、临时保水措施包括袋装土拦挡、临时排水、土工布覆盖;具体为:
26、步骤225、采用编织土袋挡护;
27、步骤226、对堆土区域或边坡进行土工布覆盖;
28、步骤227、在施工区域附近及办公生活区周边布设土质排水沟,开挖后将排水沟沟底和两侧边坡拍实。
29、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对所述弃渣场区进行保水作业时,
30、工程保水措施包括拦渣工程、网格护坡防护工程、排洪渠及急散播草种、种植滇流槽、排水盲沟、土地整治、截水沟、马道排水沟、排水涵管;具体为:
31、步骤231、对弃渣场占地范围内的耕地、林地、园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30cm,剥离后的表层土运至表层土堆放场集中堆存;
32、步骤232、挡渣墙按弃渣场级别相应确定为3~4级建筑物,沿各渣场下部坡脚设置浆砌石挡渣墙进行防护;排洪沟及周边截水沟按3~4级建筑物设计,排水渠设置于渣场堆渣区外缘;
33、步骤233、弃渣结束后,在堆渣坡顶布置渣顶排水沟,在每一级马道内侧布置马道排水沟;在堆渣坡面采用混凝土格构护坡;
34、步骤234、在周边排水渠陡坡段布置台阶式跌坎,跌坎高0.5m,末端接消力池;
35、步骤235、对复耕区域外的弃渣场平台及堆渣坡面进行平整,土地平整结束后,在平整后的平台及坡面混凝土格构内进行表土回覆,覆土厚度30cm;
36、植物保水措施包括播撒草种、栽种乔木;具体为:
37、步骤236、对渣场平台采取乔草混交的方式恢复植被,草种选用狗牙根和白三叶、乔木选用栓皮栎、香樟、滇柏;
38、步骤237、对渣场边坡布置格构的基础上进行撤播种草,草种同渣场平台,种植方式及技术要求同渣场平台;
39、临时保水措施包括袋装土填筑、临时排水、临时绿化;具体为:
40、步骤238、在表层土堆放场堆土坡脚布置袋装土挡墙;在表层土堆放面、马道及周边布置土质截、排水沟;
41、步骤239、在堆土表面撒播狗牙根草籽进行防护。
42、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对所述施工生产生活区进行保水作业时,
43、工程保水措施包括土地整治、沉砂池;具体为:
44、步骤241、施工前对施工占地范围内表土及松散层进行剥离,就近堆放于工程占地红线范围内;
45、步骤242、硬化地表拆除完工后,对复耕区外的施工场地进行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完工后覆表层土,覆土厚约30cm;
46、步骤243、在施工生产生活区排水出口,将雨水排放至下游箐沟中,沉砂池尺寸为长2.0m,宽2.0m,深1.2m,采用c20混凝土砌筑;
47、植物保水措施包括撒播草种、栽种灌木、乔木;采用乔、灌、草混交方式进行植被恢复,具体为:
48、步骤244、采用穴状整地方式进行土地整理;
49、步骤245、种植山桐子、马醉木、火棘、车桑子、狗牙根和白三叶;
50、临时保水措施包括袋装土填筑、临时排水、临时绿化、土工布覆盖;具体为:
51、步骤246、采用编织土袋挡护;
52、步骤247、对堆土区域或边坡进行土工布覆盖;
53、步骤228、设土质排水沟;
54、步骤249、在附近撒播狗牙根草籽进行防护。
5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56、(1)本发明通过将施工区域进行划分,而后对不同区域进行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针对性措施导致水土保持效果差、成本高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水土保持效果的目的;
57、(2)本发明通过对作业区域进行多重水土保持措施,解决了现有技术种水土保持效果差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水土保持效果的目的。
1.一种对输水隧洞支洞分区进行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输水隧洞支洞分区进行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保水措施主要包括:植生槽、土地整治、拦渣工程、网格护坡防护工程、排洪渠及排水沟、截水沟、马道排水沟还有排水涵管、沉砂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输水隧洞支洞分区进行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保水措施主要包括:撒播草种、栽种灌木、乔木、藤本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输水隧洞支洞分区进行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保水措施主要包括:袋装土拦挡、袋装土填筑、临时排水、临时绿化、土工布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输水隧洞支洞分区进行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主体工程区进行保水作业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输水隧洞支洞分区进行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施工道路区进行保水作业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输水隧洞支洞分区进行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弃渣场区进行保水作业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输水隧洞支洞分区进行的水土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施工生产生活区进行保水作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