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6-20  14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织袜机,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织袜机领域正在进行产业的升级换代,主要是以带有自动缝合功能的织袜机取代原有的机器。实现自动缝合功能的基本结构是有一个缝头盘,该缝头盘上具有缝头固定针,待缝合的织物(袜子)挂在缝头固定针上;缝头盘的一半可以其直径为轴翻转,即360°环状的缝头盘实际上是两个180°的半环状组成的,翻转后上下半环叠合,上下半环上的缝头固定针也一一对应,此时挂在缝头固定针上的织物的待缝合部分由圆周形变成为弧形,且线圈也是一一对应的,然后将这些一一对应的线圈缝合起来,就可完成自动缝合且缝合质量优于人工缝合。

    2、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影响缝合质量的步骤主要是缝头盘的翻转:在上下半环交界边缘的两枚缝头固定针,当缝头盘尚未翻转时,它们是左右相邻的两枚针;当缝头盘翻转后,它们成了上下相对的两枚针。因此,这两枚针上所挂载着的线圈,所受到的拉力是最大的,有可能从固定针上脱落,不参与缝合,从而造成次品。显然,上下半环有两个交界处,因而有两组针是在边缘的,我们可称之为第1组和倒数第1组;同时,第2组针和倒数第2组针,它们的线圈由于受到第1组和倒数第1组针上线圈的拉扯,也是较容易从针上脱落的。可见,位于上下半环边缘的若干组针,是产生次品的高风险地区。

    3、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袜机的缝头装置,一般通过在针身的正面设置凹槽以防止线圈脱落,但针身正面的凹槽使线圈在针身上转移过渡不顺畅,且线圈容易拉大、挂毛和挂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包括:缝头盘和固定针;

    3、所述缝头盘包括:上半环和下半环;

    4、所述固定针包括:上固定针和下固定针,所述上固定针和所述下固定针均包括:针尖、针身和针尾;

    5、所述上固定针和所述下固定针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半环和所述下半环上,用于挂载缝头线圈;

    6、所述上半环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下半环可转动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上半环与所述下半环拼接成圆环的所述缝头盘,所述下半环在翻转后叠合在所述上半环的正下方,且所述下固定针与所述上固定针一一对应;

    7、位于所述上半环两端边缘的上固定针,其针身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横向贯穿针身,且所述第一凹槽在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呈镜像对称;

    8、位于所述下半环两端边缘的下固定针,其针身的侧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横向贯穿针身。

    9、基于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通过设置缝头盘和固定针,缝头盘包括:上半环和下半环,上固定针和下固定针分别设置在上半环和下半环上,位于上半环两端边缘的上固定针,其针身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有第一凹槽,位于下半环两端边缘的下固定针,其针身的侧面设有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在上固定针的左右侧面设置第一凹槽,在下固定针的侧面设置第二凹槽。线圈在固定针上转移时,固定针的主要受力面是平整的正面,线圈转移时受力小,转移过渡顺滑,且线圈不容易被拉大、挂毛和挂断;且通过凹槽使得线圈不容易脱落。

    10、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上固定针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

    11、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上固定针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凹槽。

    12、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下固定针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凹槽。

    13、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下固定针的左侧面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凹槽。

    14、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下固定针的左侧面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凹槽。

    15、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为圆弧形、三角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

    16、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三角形。

    17、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位于所述上半环端部的两根上固定针,其针身上均设有所述第一凹槽;

    18、位于所述下半环端部的两根下固定针,其针身上均设有所述第二凹槽

    19、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下固定针的针身正面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沿纵向设置。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头盘和固定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针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针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针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针的左侧面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针的左侧面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为圆弧形、三角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三角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半环端部的两根上固定针,其针身上均设有所述第一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针的针身正面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沿纵向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织袜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织袜机用缝头装置。本技术的织袜机用缝头装置,包括:缝头盘和固定针,缝头盘包括:上半环和下半环,上固定针和下固定针分别设置在上半环和下半环上,下半环在翻转后叠合在上半环的正下方,且下固定针与上固定针一一对应,上半环两端边缘的上固定针,其针身的左右侧面均设有第一凹槽,下半环两端边缘的下固定针,其针身的侧面设有第二凹槽。本技术的织袜机用缝头装置,上固定针的左右侧面设置第一凹槽,下固定针的侧面设置第二凹槽。线圈在转移时,固定针的主要受力面是平整的正面,使线圈受力小,转移过渡顺滑,且不容易被拉大、挂毛和挂断;且侧面的凹槽使得线圈不容易脱落。

    技术研发人员:埃托雷·罗纳迪,福斯托·罗纳迪,弗朗西斯科·罗纳迪,徐宽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08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27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