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歧管流体模块,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将诸如热交换器和阀的部件集成到单个单元中的歧管流体模块。
背景技术:
1、在对环保工业发展的日益重视和对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的追求的氛围下,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已经作为汽车行业中最受关注的领域出现。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两者都配备有电池以提供驱动力,并且除了驱动操作外,这些电池还被用于加热和冷却目的。
2、在依靠电池来推进的车辆中,使用电池作为用于加热和冷却的热源不可避免地导致行驶里程的缩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提出将已广泛应用于住宅加热和制冷系统的热泵系统集成到汽车中。
3、实质上,热泵通过吸收低温热量并且将其传递至更高的温度来操作。例如,热泵循环涉及液体流体在蒸发器中蒸发,从其周围环境吸收热量并且变成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将热量释放到其周围环境,并且再次变成液体。将这一原理应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具有提供了在传统空调系统中缺失的补充热源的优点。
4、目前的电动车辆热泵系统采用局部模块化方法,其中,关键部件(阀、储液器、冷却器、冷凝器、内部热交换器、传感器等)通过管道来连接,对于这些连接需要单独的配件和连接器,并且导致部件之间必需的间距。这些因素导致了包装、成本和可操作性方面的缺点。
5、此外,不完整的模块化和集成引入了性能劣化问题,这是由于在冷却模式和加热模式之间的过渡期间不必要的流动距离的增加而引起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歧管流体模块,该歧管流体模块能够通过利用执行管道、配件和壳体的功能的歧管板来降低成本和重量,并且提高可操作性。
3、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歧管流体模块,该歧管流体模块能够通过允许流体的流动从顶部向底部自然地形成来优化模块封装。
4、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歧管流体模块,该歧管流体模块能够在空调模式下操作时通过将流体的高温区和低温区分开而使制冷剂之间的热干扰最小化,并且提高热泵性能。
5、技术方案
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歧管流体模块可以包括:歧管板,所述歧管板包括在内部形成的流体通道;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联接到所述歧管板并且被配置成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交换热量;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联接到所述歧管板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流体与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排放的所述第一流体之间交换热量;以及多个阀,所述多个阀被配置成控制进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或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体的膨胀或方向,其中,所述多个阀可以积聚在所述歧管板的上部上。
7、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可以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可以横向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布置。
8、所述多个阀可以包括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被配置成使进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体膨胀,所述第二膨胀阀被配置成使进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体膨胀,所述第一膨胀阀布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上方,所述第二膨胀阀布置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上方,进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体从顶部向底部移动。
9、所述多个阀可以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被配置成控制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排放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方向,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积聚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上方。
10、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可以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上部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可以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下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可以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下部的另一侧。
11、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可以布置在形成在所述歧管板上的假想参考线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可以布置在另一侧。
12、所述歧管板可以被假想参考线分成高温区和低温区,在所述高温区,高温下的所述第一流体流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并且在所述低温区,低温下的所述第一流体流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
13、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可以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的第一流体端口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的第二流体端口,所述第一流体端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端口分开布置。
14、所述第一流体端口可以包括所述第一流体被引入的第一入口端口和所述第一流体被排放的第一出口端口,所述第一入口端口形成在靠近所述第一膨胀阀或所述第二膨胀阀的一侧,所述第一出口端口形成在较远离所述第一膨胀阀或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另一侧。
15、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可以是水冷式冷凝器,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可以是冷却器。
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歧管流体模块可以包括:歧管板,所述歧管板包括在内部形成的流体通道;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联接到所述歧管板并且被配置成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交换热量;以及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联接到所述歧管板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流体与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排放的所述第一流体之间交换热量,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可以竖直地布置,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可以水平地布置在所述歧管板上。
17、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可以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可以横向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布置。
18、所述歧管流体模块还可以包括: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被配置成使进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体膨胀;以及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被配置成使进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体膨胀,其中,所述第一膨胀阀可以布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上方,所述第二膨胀阀可以布置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上方,并且进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体可以从顶部向底部移动。
19、所述歧管流体模块还可以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被配置成控制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排放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换向阀可以布置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下方,并且所述第二换向阀可以布置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上方。
20、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二换向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可以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上部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可以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下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一换向阀可以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下部的另一侧。
21、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可以布置在形成在所述歧管板上的假想参考线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可以布置在另一侧。
22、所述歧管板可以被假想参考线分成高温区和低温区,在所述高温区,高温下的所述第一流体流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在所述低温区,低温下的所述第一流体流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
23、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可以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的第一流体端口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的第二流体端口,所述第一流体端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端口分开布置。
24、所述第一流体端口可以包括所述第一流体被引入的第一入口端口和所述第一流体被排放的第一出口端口,所述第一入口端口形成在靠近所述第一膨胀阀或所述第二膨胀阀的一侧,所述第一出口端口形成在较远离所述第一膨胀阀或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另一侧。
25、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可以是水冷式冷凝器,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可以是冷却器。
26、有益效果
27、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利用执行管道、配件和壳体的功能的歧管板而在降低成本和重量以及提高可操作性方面是有利的。
28、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通过允许流体的流动从顶部向底部自然地形成来优化模块封装方面是有利的。
29、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空调模式下操作时通过将流体的高温区和低温区分开而在使制冷剂之间的热干扰最小化并且提高热泵性能的方面是有利的。
1.一种歧管流体模块,所述歧管流体模块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横向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多个阀包括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被配置成使进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体膨胀,所述第二膨胀阀被配置成使进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体膨胀,所述第一膨胀阀布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上方,所述第二膨胀阀布置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上方,进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体从顶部向底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多个阀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被配置成控制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排放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方向,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积聚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上部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下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下部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布置在形成在所述歧管板上的假想参考线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布置在形成在所述歧管板上的假想参考线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歧管板被假想参考线分成高温区和低温区,在所述高温区,高温下的所述第一流体流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并且在所述低温区,低温下的所述第一流体流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的第一流体端口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的第二流体端口,所述第一流体端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端口分开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流体端口包括所述第一流体被引入的第一入口端口和所述第一流体被排放的第一出口端口,所述第一入口端口形成在靠近所述第一膨胀阀或所述第二膨胀阀的一侧,所述第一出口端口形成在较远离所述第一膨胀阀或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是水冷式冷凝器,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是冷却器。
11.一种歧管流体模块,所述歧管流体模块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横向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所述歧管流体模块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所述歧管流体模块还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被配置成控制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排放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二换向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上部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下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一换向阀布置在所述歧管板的下部的另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布置在形成在所述歧管板上的假想参考线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布置在形成在所述歧管板上的假想参考线的另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歧管板被假想参考线分成高温区和低温区,在所述高温区,高温下的所述第一流体流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在所述低温区,低温下的所述第一流体流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的第一流体端口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的第二流体端口,所述第一流体端口和所述第二流体端口分开布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流体端口包括所述第一流体被引入的第一入口端口和所述第一流体被排放的第一出口端口,所述第一入口端口形成在靠近所述第一膨胀阀或所述第二膨胀阀的一侧,所述第一出口端口形成在较远离所述第一膨胀阀或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另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歧管流体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是水冷式冷凝器,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是冷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