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指纹识别功能的防盗门。
背景技术:
防盗门是配有防盗锁,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抵抗一定条件下非正常开启,具有一定安全防护性能并符合相应防盗安全级别的门。随着指纹识别的实用性提高,密码指纹锁在防盗门的锁具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密码指纹锁通过密码加指纹两种开锁信息组合后开启防盗门,使得防盗门的安全级别更高。
但现有技术中防盗门在的门扇与门框通过密码指纹锁锁定关闭后,门扇与门框之间仍然存在间隙,握住防盗门的门把手晃动门扇时,门扇晃动产生噪音,门扇长时间的晃动状态会对闭门状态下门锁的锁舌造成损坏;在风吹动门扇时会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休息;而且门扇与门框之间存在间隙,容易造成漏风、隔音差的问题,同时偷盗者会利用间隙进行撬锁,安全隐患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门框与门扇之间设置有加固机构的带指纹识别功能的防盗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指纹识别功能的防盗门,包括门框、门扇和指纹识别门锁,所述门框包括上横梁、底框、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门扇的一侧与右立柱通过铰接件相连接,所述门扇绕着所述铰接件的中心轴线做相对转动,所述指纹识别门锁设置于门扇相对铰接件另一侧,所述门扇包括内门板及外门板,所述内门板与外门板固定连接,所述外门板与左立柱之间设置有防止门扇在通过指纹识别门锁与门框闭合后发生晃动的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设置于外门板对应左立柱一侧的第一加固装置及设置于左立柱对应外门板一侧的第二加固装置,所述第一加固装置与第二加固装置相配合,所述第一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及与第一固定组件配合连接的第一加固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沿所述外门板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底座及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底座与外门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通过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一底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一连接座上,另一端与第二加固装置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扇的一侧通过铰接件与门框的右立柱铰接,门扇以铰接件的中心轴为中线,一门扇的长度为半径做相对转动,实现门扇的开关运动,当门扇关闭,设置于门扇上的指纹识别门锁与门框配合进行上锁,当要开启门扇时,指纹识别门锁与门框配合进行开锁,实现门扇与门框的锁定、解锁。门扇的外门板与门框的左立柱之间设置有加固机构,加固机构的第一加固装置设置于外门板对应左立柱一侧,第二加固装置设置于左立柱对应外门板一侧,第一加固装置的第一加固组件与第一连接座配合连接,第一连接座通过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一底座配合连接,第一底座可通过紧固件与外门板配合连接,第二加固装置与左立柱配合连接,当门扇在关闭状态下,第一加固装置的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加固装置相互抵接并配合,第一加固装置及第二加固装置将外门板与门框之间存在的间隙填满,避免了因间隙的存在导致外力在晃动门扇时,门扇与门框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噪音,同时避免了间隙的存在造成漏风、隔音差的情况,也杜绝了偷盗者从间隙处进行撬锁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座匹配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固定卡槽及第一固定卡扣,所述第一固定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固定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对应第一固定槽的两侧上,所述第一固定卡槽与第一固定卡扣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座匹配的第一固定槽,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固定卡槽开设在第一固定槽的两侧壁上,第一固定卡扣设置于第一连接座的两侧上,第一固定卡槽与第一固定卡扣相匹配,将第一连接座卡进第一固定槽内,第一连接座上的第一固定卡扣则会卡进第一固定卡槽内,实现第一连接座与第一底座的固定,即实现第一加固组件与第一固定组件的固定;当需要对第一加固组件进行更换时,将第一连接座上的第一固定卡扣与第一底座上的第一固定卡槽分离,并使得第一连接座脱出第一固定槽,实现第一连接座与第一底座的分离,即实现第一加固组件与第一固定组件的分离,使得更换第一加固组件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加固组件包括与第一连接座配合连接的第一柔性套、设置于第一柔性套内的第一支撑弹簧及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设置于第一柔性套相对第一连接座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加固件连接,所述第一加固件与第二加固装置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固组件的第一柔性套的开口端与第一连接座配合连接,第一加固件设置于第一柔性套相对第一连接座的另一侧,第一支撑弹簧设置于第一柔性套内,第一支撑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加固件连接。当门扇与门框呈闭合状态,第一柔性套内的第一加固件与左立柱上第二加固装置因闭合而相互挤压接触,第一柔性套及第二加固装置受到挤压发生形变,第一柔性套内的第一支撑弹簧受到挤压而压缩形变,第一支撑弹簧为第一柔性套及第一加固件提供支撑,使得第一柔性套内的第一加固件能与第二加固装置更好地紧密贴合,从而避免偷盗者使用工具从第一加固装置及第二加固装置之间伸入进行撬锁,同时起到隔音、防风的效果,在门扇发生晃动时,减小门扇的晃动程度,避免了门扇与门框接触时发出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加固装置包括第二固定组件及第二固定组件配合连接的第二加固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沿所述左立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底座及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自作与左立柱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通过第二连接单元与第一底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一连接座上,另一端与第二加固装置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固装置的设置于左立柱对应外门板一侧,第二加固装置的第一加固组件与第二连接座配合连接,第二连接座通过第二连接单元与第二底座配合连接,第二底座可通过紧固件与外门板配合连接。当门扇与立柱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加固装置的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一加固装置的第一固定组件相互抵接并配合,第二加固装置及第一加固装置将外门板与左立柱之间的间隙填满,避免了因间隙的存在导致外力在晃动门扇时,门扇与门框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噪音,同时避免了间隙的存在而造成漏风、隔音差的情况,也杜绝了偷盗者从间隙处进行撬锁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底座上盖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座匹配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第二固定卡槽及第二固定卡扣,所述第二固定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二固定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对应第二固定槽的两侧上,所述第二固定卡槽与第二固定卡扣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座匹配的第二固定槽,第二链接单元的第二固定卡槽开设在第二固定槽的两侧壁上,第二固定卡扣设置于第二连接座的两侧上,第二固定卡槽与第二固定卡扣相匹配,将第二连接座卡进第二固定槽内,第二连接座上的第二固定卡扣则会卡进第二固定卡槽内,实现第二连接座与第二底座的固定,即实现第二加固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的固定;当需要对第二加固组件进行更换时,将第二连接座上的第二固定卡扣与第二底座上的第二固定卡槽分离,并使得第二连接座脱出第二固定槽,实现第二连接座与第二底座的分离,即实现第二加固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的分离,使得更换第二加固组件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述第二加固组件包括与第二连接座配合连接的第二柔性套、设置于第二柔性套内的第二支撑弹簧及第二加固件,所述第二加固件设置于第二柔性套相对第二连接座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撑弹簧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固件连接,所述第二加固件与第一加固装置的第一加固件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固组件的第二柔性套的开口端与第二连接座配合连接,第二加固件设置于第二柔性套相对第二连接座的另一侧,第二支撑弹簧设置于第二柔性套内,第二支撑弹簧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固件连接。当门扇与门框呈闭合状态,第二柔性套内的第二加固件与第一柔性套内的第一加固件因门扇与门框闭合而相互挤压接触,第一柔性套及第二柔性套受到闭合挤压发生形变,第二柔性套及第一柔性套内的第二支撑弹簧及第一支撑弹簧受到挤压而压缩形变,第一支撑弹簧及第二支撑弹簧分别为第一柔性套和第一加固件及第二柔性套和第二加固件提供导向和支撑,使得第一柔性套及第二柔性套内的第一加固件与第二加固件能更好地相互贴合接触,从而避免偷盗者使用工具从第一加固装置及第二加固装置之间伸入进行撬锁,同时起到隔音、防风的效果,在门扇发生晃动时,减小门扇的晃动程度,避免了门扇与门框接触时发出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加固件及第二加固件为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固件及第二加固件为磁铁,当门扇与门框呈闭合状态,第二柔性套内的第二加固件与第一柔性套内的第一加固件因门扇与门框闭合而通过磁力相互吸引接触,第一柔性套及第二柔性套受到闭合挤压发生形变,第二柔性套及第一柔性套内的第二支撑弹簧及第一支撑弹簧受到挤压而压缩形变,第一支撑弹簧及第二支撑弹簧分别为第一柔性套和第一加固件及第二柔性套和第二加固件提供导向和支撑,使得第一柔性套及第二柔性套内的第一加固件与第二加固件能更好地相互吸引贴合,从而避免偷盗者使用金属工具从第一加固装置及第二加固装置之间伸入进行撬锁,同时起到隔音、防风的效果,在门扇发生晃动时,减小门扇的晃动程度,避免了门扇与门框接触时发出的噪音。门扇与门框闭合的过程中,当门扇与门框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一定距离,第一加固件与第二加固件会受到磁力吸引,二者首先接触,并在关门力带动下,使得门扇与门框闭合,能避免因关门力不够导致门未关闭到位的情况出现;当门扇与门框需要开启时,对门扇施加推力,第一加固件与第二加固件因门扇与门框之间距离逐渐增大而分开,在门扇与门框之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第一支撑弹簧及第二支撑弹簧因第一加固件与第二加固件之间相互吸引的磁力而拉长,在分离的临界点时,第一加固件及第二加固件分别在第一支撑弹簧和第二支撑弹簧自身弹性复位的力的作用下复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柔性套及第二柔性套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塑性弹性体具有高张力、高拉力、强韧和耐老化的优点,使得第一柔性套及第二柔性套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多次关门、开门的过程中不会轻易损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中标号含义:门框-1,上横梁-11,底框-12,左立柱-13,右立柱-14,门扇-2,内门板-21,外门板-22,指纹识别门锁-3,加固机构-4,第一加固装置-41,第一固定组件-411,第一底座-4111,第一固定槽-4112,第一连接座-4113,第一加固组件-412,第一柔性套-4121,第一支撑弹簧-4122,第一加固件-4123,第一连接单元-413,第一固定卡槽-4131,第一固定卡扣-4132,第二加固装置-42,第二固定组件-421,第二底座-4211,第二固定槽-4212,第二连接座-4213,第二加固组件-422,第二柔性套-4221,第二支撑弹簧-4222,第二加固件-4223,第二连接单元-423,第二固定卡槽-4231,第二固定卡扣-423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施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见附图1-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指纹识别功能的防盗门,包括门框1、门扇2和指纹识别门锁3,所述门框1包括上横梁11、底框12、左立柱13和右立柱14,所述门扇2的一侧与右立柱14通过铰接件相连接,所述门扇2绕着所述铰接件的中心轴线做相对转动,所述指纹识别门锁3设置于门扇2相对铰接件另一侧,所述门扇2包括内门板21及外门板22,所述内门板21与外门板22固定连接,所述外门板22与左立柱13之间设置有防止门扇2在通过指纹识别门锁3与门框1闭合后发生晃动的加固机构4,所述加固机构4包括设置于外门板22对应左立柱13一侧的第一加固装置41及设置于左立柱13对应外门板22一侧的第二加固装置42,所述第一加固装置41与第二加固装置42相配合,所述第一加固装置41包括第一固定组件411及与第一固定组件411配合连接的第一加固组件412,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11包括沿所述外门板22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底座4111及第一连接座4113,所述第一底座4111与外门板22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4113通过第一连接单元413与第一底座4111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11的一端设置于第一连接座4113上,另一端与第二加固装置42配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扇2的一侧通过铰接件与门框1的右立柱14铰接,门扇2以铰接件的中心轴为中线,一门扇2的长度为半径做相对转动,实现门扇2的开关运动,当门扇2关闭,设置于门扇2上的指纹识别门锁3与门框1配合进行上锁,当要开启门扇2时,指纹识别门锁3与门框1配合进行开锁,实现门扇2与门框1的锁定、解锁。门扇2的外门板22与门框1的左立柱13之间设置有加固机构4,加固机构4的第一加固装置41设置于外门板22对应左立柱13一侧,第二加固装置42设置于左立柱13对应外门板22一侧,第一加固装置41的第一加固组件412与第一连接座4113配合连接,第一连接座4113通过第一连接单元413与第一底座4111配合连接,第一底座4111可通过紧固件与外门板22配合连接,第二加固装置42与左立柱13配合连接,当门扇2在关闭状态下,第一加固装置41的第一固定组件411与第二加固装置42相互抵接并配合,第一加固装置41及第二加固装置42将外门板22与门框1之间存在的间隙填满,避免了因间隙的存在导致外力在晃动门扇2时,门扇2与门框1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噪音,同时避免了间隙的存在造成漏风、隔音差的情况,也杜绝了偷盗者从间隙处进行撬锁的情况。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底座4111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座4113匹配的第一固定槽4112,所述第一连接单元413包括第一固定卡槽4131及第一固定卡扣4132,所述第一固定卡槽4131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4112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固定卡扣413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座4113对应第一固定槽4112的两侧上,所述第一固定卡槽4131与第一固定卡扣4132相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底座4111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座4113匹配的第一固定槽4112,第一连接单元413的第一固定卡槽4131开设在第一固定槽4112的两侧壁上,第一固定卡扣4132设置于第一连接座4113的两侧上,第一固定卡槽4131与第一固定卡扣4132相匹配,将第一连接座4113卡进第一固定槽4112内,第一连接座4113上的第一固定卡扣4132则会卡进第一固定卡槽4131内,实现第一连接座4113与第一底座4111的固定,即实现第一加固组件412与第一固定组件411的固定;当需要对第一加固组件412进行更换时,将第一连接座4113上的第一固定卡扣4132与第一底座4111上的第一固定卡槽4131分离,并使得第一连接座4113脱出第一固定槽4112,实现第一连接座4113与第一底座4111的分离,即实现第一加固组件412与第一固定组件411的分离,使得更换第一加固组件412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加固组件412包括与第一连接座4113配合连接的第一柔性套4121、设置于第一柔性套4121内的第一支撑弹簧4122及第一加固件4123,所述第一加固件4123设置于第一柔性套4121相对第一连接座4113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弹簧412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4113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加固件4123连接,所述第一加固件4123与第二加固装置42配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固组件412的第一柔性套4121的开口端与第一连接座4113配合连接,第一加固件4123设置于第一柔性套4121相对第一连接座4113的另一侧,第一支撑弹簧4122设置于第一柔性套4121内,第一支撑弹簧412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411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加固件4123连接。当门扇2与门框1呈闭合状态,第一柔性套4121内的第一加固件4123与左立柱13上第二加固装置42因闭合而相互挤压接触,第一柔性套4121及第二加固装置42受到挤压发生形变,第一柔性套4121内的第一支撑弹簧4122受到挤压而压缩形变,第一支撑弹簧4122为第一柔性套4121及第一加固件4123提供支撑,使得第一柔性套4121内的第一加固件4123能与第二加固装置42更好地紧密贴合,从而避免偷盗者金属工具从第一加固装置41及第二加固装置42之间伸入进行撬锁,同时起到隔音、防风的效果,在门扇2发生晃动时,减小门扇2的晃动程度,避免了门扇2与门框1接触时发出的噪音。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加固装置42包括第二固定组件421及第二固定组件421配合连接的第二加固组件422,所述第二固定组件421包括沿所述左立柱13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底座4211及第二连接座4213,所述第二自作与左立柱13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4213通过第二连接单元423与第一底座4111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组件421的一端设置于第一连接座4113上,另一端与第二加固装置42配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固装置42的设置于左立柱13对应外门板22一侧,第二加固装置42的第一加固组件412与第二连接座4213配合连接,第二连接座4213通过第二连接单元423与第二底座4211配合连接,第二底座4211可通过紧固件与外门板22配合连接。当门扇2与立柱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加固装置42的第一固定组件411与第一加固装置41的第一固定组件411相互抵接并配合,第二加固装置42及第一加固装置41将外门板22与左立柱13之间的间隙填满,避免了因间隙的存在导致外力在晃动门扇2时,门扇2与门框1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噪音,同时避免了间隙的存在而造成漏风、隔音差的情况,也杜绝了偷盗者从间隙处进行撬锁的情况。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底座4211上盖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座4213匹配的第二固定槽4212,所述第二连接单元423包括第二固定卡槽4231及第二固定卡扣4232,所述第二固定卡槽4231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槽4212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二固定卡扣4232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座4213对应第二固定槽4212的两侧上,所述第二固定卡槽4231与第二固定卡扣4232相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底座4211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座4213匹配的第二固定槽4212,第二链接单元的第二固定卡槽4231开设在第二固定槽4212的两侧壁上,第二固定卡扣4232设置于第二连接座4213的两侧上,第二固定卡槽4231与第二固定卡扣4232相匹配,将第二连接座4213卡进第二固定槽4212内,第二连接座4213上的第二固定卡扣4232则会卡进第二固定卡槽4231内,实现第二连接座4213与第二底座4211的固定,即实现第二加固组件422与第二固定组件421的固定;当需要对第二加固组件422进行更换时,将第二连接座4213上的第二固定卡扣4232与第二底座4211上的第二固定卡槽4231分离,并使得第二连接座4213脱出第二固定槽4212,实现第二连接座4213与第二底座4211的分离,即实现第二加固组件422与第二固定组件421的分离,使得更换第二加固组件422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述第二加固组件422包括与第二连接座4213配合连接的第二柔性套4221、设置于第二柔性套4221内的第二支撑弹簧4222及第二加固件4223,所述第二加固件4223设置于第二柔性套4221相对第二连接座4213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撑弹簧422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4213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固件4223连接,所述第二加固件4223与第一加固装置41的第一加固件4123配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固组件422的第二柔性套4221的开口端与第二连接座4213配合连接,第二加固件4223设置于第二柔性套4221相对第二连接座4213的另一侧,第二支撑弹簧4222设置于第二柔性套4221内,第二支撑弹簧422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421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固件4223连接。当门扇2与门框1呈闭合状态,第二柔性套4221内的第二加固件4223与第一柔性套4121内的第一加固件4123因门扇2与门框1闭合而相互挤压接触,第一柔性套4121及第二柔性套4221受到闭合挤压发生形变,第二柔性套4221及第一柔性套4121内的第二支撑弹簧4222及第一支撑弹簧4122受到挤压而压缩形变,第一支撑弹簧4122及第二支撑弹簧4222分别为第一柔性套4121和第一加固件4123及第二柔性套4221和第二加固件4223提供导向和支撑,使得第一柔性套4121及第二柔性套4221内的第一加固件4123与第二加固件4223能更好地相互贴合接触,从而避免偷盗者金属工具从第一加固装置41及第二加固装置42之间伸入进行撬锁,同时起到隔音、防风的效果,在门扇2发生晃动时,减小门扇2的晃动程度,避免了门扇2与门框1接触时发出的噪音。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加固件4123及第二加固件4223为磁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固件4123及第二加固件4223为磁铁,当门扇2与门框1呈闭合状态,第二柔性套4221内的第二加固件4223与第一柔性套4121内的第一加固件4123因门扇2与门框1闭合而通过磁力相互吸引接触,第一柔性套4121及第二柔性套4221受到闭合挤压发生形变,第二柔性套4221及第一柔性套4121内的第二支撑弹簧4222及第一支撑弹簧4122受到挤压而压缩形变,第一支撑弹簧4122及第二支撑弹簧4222分别为第一柔性套4121和第一加固件4123及第二柔性套4221和第二加固件4223提供导向和支撑,使得第一柔性套4121及第二柔性套4221内的第一加固件4123与第二加固件4223能更好地相互贴合接触,从而避免偷盗者使用金属工具从第一加固装置41及第二加固装置42之间伸入进行撬锁,同时起到隔音、防风的效果,在门扇2发生晃动时,减小门扇2的晃动程度,避免了门扇2与门框1接触时发出的噪音。门扇2与门框1闭合的过程中,当门扇2与门框1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一定距离,第一加固件4123与第二加固件4223会受到磁力吸引,二者首先接触,并在关门力带动下,使得门扇2与门框1闭合,能避免因关门力不够导致门未关闭到位的情况出现;当门扇2与门框1需要开启时,对门扇2施加推力,第一加固件4123与第二加固件4223因门扇2与门框1之间距离逐渐增大而分开,在门扇2与门框1之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第一支撑弹簧4122及第二支撑弹簧4222因第一加固件4123与第二加固件4223之间相互吸引的磁力而拉长,在分离的临界点时,第一加固件4123及第二加固件4223分别在第一支撑弹簧4122和第二支撑弹簧4222自身弹性复位的力的作用下复位。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柔性套4121及第二柔性套4221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塑性弹性体具有高张力、高拉力、强韧和耐老化的优点,使得第一柔性套4121及第二柔性套4221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多次关门、开门的过程中不会轻易损坏。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门框-1,上横梁-11,底框-12,左立柱-13,右立柱-14,门扇-2,内门板-21,外门板-22,指纹识别门锁-3,加固机构-4,第一加固装置-41,第一固定组件-411,第一底座-4111,第一固定槽-4112,第一连接座-4113,第一加固组件-412,第一柔性套-4121,第一支撑弹簧-4122,第一加固件-4123,第一连接单元-413,第一固定卡槽-4131,第一固定卡扣-4132,第二加固装置-42,第二固定组件-421,第二底座-4211,第二固定槽-4212,第二连接座-4213,第二加固组件-422,第二柔性套-4221,第二支撑弹簧-4222,第二加固件-4223,第二连接单元-423,第二固定卡槽-4231,第二固定卡扣-4232,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施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施例精神相违背的。
1.一种带指纹识别功能的防盗门,包括门框、门扇和指纹识别门锁,所述门框包括上横梁、底框、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门扇的一侧与右立柱通过铰接件相连接,所述门扇绕着所述铰接件的中心轴线做相对转动,所述指纹识别门锁设置于门扇相对铰接件另一侧,所述门扇包括内门板及外门板,所述内门板与外门板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板与左立柱之间设置有防止门扇在通过指纹识别门锁与门框闭合后发生晃动的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设置于外门板对应左立柱一侧的第一加固装置及设置于左立柱对应外门板一侧的第二加固装置,所述第一加固装置与第二加固装置相配合,所述第一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及与第一固定组件配合连接的第一加固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沿所述外门板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底座及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底座与外门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通过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一底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一连接座上,另一端与第二加固装置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指纹识别功能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座匹配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固定卡槽及第一固定卡扣,所述第一固定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固定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对应第一固定槽的两侧上,所述第一固定卡槽与第一固定卡扣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指纹识别功能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组件包括与第一连接座配合连接的第一柔性套、设置于第一柔性套内的第一支撑弹簧及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设置于第一柔性套相对第一连接座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加固件连接,所述第一加固件与第二加固装置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指纹识别功能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装置包括第二固定组件及第二固定组件配合连接的第二加固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沿所述左立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底座及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自作与左立柱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通过第二连接单元与第一底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一连接座上,另一端与第二加固装置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指纹识别功能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盖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座匹配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第二固定卡槽及第二固定卡扣,所述第二固定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二固定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对应第二固定槽的两侧上,所述第二固定卡槽与第二固定卡扣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指纹识别功能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组件包括与第二连接座配合连接的第二柔性套、设置于第二柔性套内的第二支撑弹簧及第二加固件,所述第二加固件设置于第二柔性套相对第二连接座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撑弹簧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固件连接,所述第二加固件与第一加固装置的第一加固件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指纹识别功能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件及第二加固件为磁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指纹识别功能的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套及第二柔性套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