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烘干装置及制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6-14  28


    本技术涉及金属复合碳纤维,尤其涉及一种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烘干装置及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1、碳纤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其独特的优异性能,如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密度小、耐高温、耐辐射、韧性好、导电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等优良性能,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金属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既继承了碳纤维的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和良好的韧性等优良性能,又能保持基体金属的特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航空航天、生物材料和民用工业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电镀法具有设备简单、镀速快、成本较低、污染小等优点,是一种传统的表面处理方法,而镍作为镀层金属与碳纤维之间的结合质量较好,因此电镀镍被大量应用于各个方面,而在电镀镍与碳纤维复合的工艺流程中,清洗-烘干是必需的一道工艺,传统的烘干方式(加热棒烘烤式)只会让镍复合碳纤维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色差,色差是镍复合碳纤维在烘干过程中受热不均匀导致的不同程度氧化的表现,而氧化色差问题会严重影响金属复合碳纤维与其他材料表面结合性能,所以解决金属复合碳纤维在烘干过程中的色差问题也是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技术难点之一。

    3、具体的,传统的电热烘烤方式是通过加热电阻丝,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金属复合碳纤维通过烘箱的过程中是有张力的,纤维一直保持绷直的状态,碳纤维最小的丝束都有1千根(1k),多则上万根(24k、48k、50k),纤维排列成圆柱状,所以当湿纤维经过传统电阻丝上方时,纤维表面和内部的受热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果烘箱不够长,很有可能导致纤维内部没烘干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大丝束的纤维来讲更为明显,如果烘箱够长温度够高,当内部纤维烘干时,纤维表面已经烘烤过度,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色差。

    4、总结而言,纤维的烘干虽然是金属复合碳纤维中末端的工序,但对于金属复合碳纤维的应用性能却带来的显著影响,但现有技术提供的烘干方案均无法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烘干装置及制备系统。

    2、为实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烘干装置,其包括烘干腔室以及设置于所述烘干腔室中的红外模块、热风模块以及电热模块;

    4、所述烘干腔室包括入口和出口,进行烘干时,所述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自所述入口和出口中贯穿所述烘干腔室;

    5、所述红外模块能够对所述烘干腔室中辐射红外光;所述热风模块能够对所述烘干腔室内提供热风对流;所述电热模块与贯穿所述烘干腔室的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导电接触,能够对所述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施加电流。

    6、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制备系统,其包括沿所述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制备工艺路径依次组合的放料装置、去胶装置、电镀装置、清洗装置、上述烘干装置以及收料装置;

    7、所述放料装置用于释放大丝束碳纤维,所述去胶装置用于去除所述大丝束碳纤维中的上浆剂,所述电镀装置用于对所述大丝束碳纤维表面沉积金属,形成所述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所述清洗装置用于清洗所述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夹带的电镀液,所述烘干装置用于烘干所述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所述收料装置用于收集所述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

    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烘干装置利用红外辐射、热风烘干以及通电自发热的结合,使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在烘干时,内外实现均匀一致的水分蒸发,并且避免了局部温度聚集现象,实现了均匀烘干,进而避免了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在烘干时时常发生的氧化变色现象,显著提升了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制备良率。

    10、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详细附图说明如后。



    技术特征:

    1.一种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腔室以及设置于所述烘干腔室中的红外模块、热风模块以及电热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和出口处附近设置有导电辊,烘干时,所述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与所述导电辊摩擦接触,且位于入口和出口处的不同导电辊之间能够施加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通电加热电源,所述通电加热电源分别与位于入口和出口处的不同所述导电辊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腔室包括多个烘干通道,多个所述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分别经由多个所述烘干通道贯穿所述烘干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模块包括多个热风循环风机,多个所述热风循环风机沿所述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行进方向排列,且设置于所述烘干腔室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腔室内还设置有多个分线导轮,且多个所述分线导轮沿所述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行进路径排列,用于保持所述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在所述烘干腔室中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模块还包括石英保护罩,所述石英保护罩设置于所述红外灯管与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之间,并覆盖所述红外灯管,以使所述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中散落的纤维丝无法碰触所述红外灯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灯管两端设置有电极,用于通电产生红外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腔室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组合形成所述烘干腔室,且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采用铰链连接。

    10.一种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制备工艺路径依次组合的放料装置、去胶装置、电镀装置、清洗装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烘干装置以及收料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烘干装置及制备系统。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腔室以及设置于烘干腔室中的红外模块、热风模块以及电热模块;烘干腔室包括入口和出口,进行烘干时,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贯穿烘干腔室;红外模块能够辐射红外光;热风模块能够提供热风对流;电热模块与贯穿烘干腔室的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导电接触,能够施加电流。本技术所提供的烘干装置利用红外辐射、热风烘干以及通电自发热的结合,使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在烘干时,内外实现均匀一致的水分蒸发,并且避免了局部温度聚集现象,实现了均匀烘干,进而避免了在烘干时时常发生的氧化变色现象,显著提升了大丝束金属复合碳纤维的制备良率。

    技术研发人员:胡以恒,刘丹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信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26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24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