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及显示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6-13  32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支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及显示器支架。


    背景技术:

    1、显示器支架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安装和支撑显示器的设备,以便用户可以将显示器安装在桌面或墙壁上,并且可以在需要时调整显示器的高度、角度和位置。

    2、现有的显示器支架在转动结构处只是采用阻尼配合或者弹簧结构等实现角度调整及维持;在调节时的手感较差,且没有限制其他限位结构或声音提示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阻尼或弹簧力减少时,支架意外转动时,无法进行限位或提示用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其通过在相对转动的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上设置第一辅助结构和第二辅助结构,不及能够增加操作手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的相对转动;并且在转动时能够发出滴答声,在用户调节时给予用户的一定提示声、以及能够在第一支架臂和第二支架臂之间的阻尼力不足时对用户进行一个提示作用,提醒用户阻尼力不足,需进行维护,避免财产的损失;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器支架。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其设置在显示器支架中可相对转动的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之间,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上的第一辅助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上并随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同步转动的第二辅助结构;所述第一辅助结构包括具有辅助面的辅助部,且所述辅助部环绕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转动的转动轴线设置;所述第二辅助结构具有与所述辅助面相对并能够靠近远离所述辅助面的活动端,且所述活动端具有朝向所述辅助面运动的趋势;所述辅助面凹陷形成有若干与所述活动端配合的辅助凹槽,且若干所述辅助凹槽的分布位置与所述第二辅助结构随所述第二转动结构转动时所述活动端的转动轨迹相匹配;所述辅助凹槽在所述活动端转动方向上的侧壁能够引导所述活动端向脱离所述辅助凹槽侧运动。

    4、采用上述结构,当用户调节所述显示器支架使得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转动时,所述第二辅助结构会随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同步转动,此时所述第二辅助结构的活动端会在所述辅助凹槽侧壁的作用下脱离所述辅助凹槽并转动至相邻的下一个辅助凹槽,且由于所述活动端具有朝向所述辅助面运动的趋势,即所述活动段始终能与所述辅助面接触配合,所述活动端会进入该所述辅助凹槽内,并撞击所述辅助凹槽的底面发出滴答声音;

    5、上述结构中,由于所述活动端具有朝向所述辅助面运动的趋势,故转动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使得所述活动端从当前辅助凹槽中脱离需要克服一定阻力,不能能够增加操作手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避免在非人为操作下的意外转动;滴答声能够在用户调节时给予用户的一定提示声;

    6、虽然显示器支架中的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之间的转动有一定的阻尼力以限制两者的转动,避免非人为下的意外转动,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两者之间的阻尼力可能会减小,而导致第一转动结构与第二转动结构之间的意外转动,此时所述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发出的滴答声也能对用户进行一个提示作用,提醒用户阻尼力不足,需进行维护,避免财产的损失;

    7、具体的,所述辅助部上的辅助面朝向所述第二转动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辅助结构包括辅助销、以及辅助弹性件,所述辅助销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中且与所述辅助面所在位置相匹配,所述辅助销能够沿着靠近远离所述辅助面方向运动,所述辅助弹性件作用于所述辅助销,使其具有朝向所述辅助面运动的趋势,所述辅助销朝向所述辅助面的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二辅助结构的活动端。

    9、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第二辅助结构的结构更加合理、运行更加可靠,所述辅助销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中以实现所述辅助销朝向所述辅助面的一端能够进出所述辅助凹槽;所述辅助弹性件作用于所述辅助销,使得所述辅助销朝向所述辅助面的一端始终能与所述辅助面接触配合;

    10、当然,所述第二辅助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结构,如弹片等,弹片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形成为所述活动端。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辅助结构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中且与所述辅助面所在位置相匹配,所述安装壳体具有与所述辅助销相匹配的辅助销容纳槽,且所述辅助销容纳槽的开口与所述辅助面相对,所述辅助销能够沿着所述辅助销容纳槽轴线滑动设置在所述辅助销容纳槽中;所述辅助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辅助销与所述辅助销容纳槽底面之间,且所述辅助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辅助销和所述辅助销容纳槽底面相抵接。

    12、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第二辅助结构的结构更加合理,所述安装壳体的设置为所述辅助销和辅助弹性件的安装提供安装环境;所述辅助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辅助销和所述辅助销容纳槽底面相抵接,以实现所述辅助弹性件作用于所述辅助销使其具有朝向所述辅助面运动的趋势。

    13、进一步地,所述辅助销侧壁设置有径向凸起的限位凸块,且所述限位凸块的外径大于所述辅助销容纳槽的开口大小;

    14、所述辅助销容纳槽的内壁径向凹陷形成与所述限位凸块相匹配以用于容纳所述限位凸块的限位凹槽。

    15、采用上述结构,所述限位凸块的设置,能够避免所述辅助销从所述辅助销容纳槽中脱离,保证所述辅助销运行的可靠、稳定;具体的所述限位凹槽在所述辅助销容纳槽的轴向上的宽度大小与所述辅助销的活动范围相匹配。

    16、进一步地,所述辅助销包括第一销段、以及直径小于第一销段的第二销段,所述第二销段设置在所述第一销段朝向所述辅助销容纳槽底面的一侧,所述辅助弹性件为弹簧,所述辅助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二销段上,所述限位凸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销段的侧壁上。

    17、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辅助销的结构设置更加合理,所述辅助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二销段外,使得所述第二销段对所述辅助弹性件的弹性形变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避免所述辅助弹性件发生扭曲,当然所述辅助销容纳槽也会对所述辅助弹性件的弹性形变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避免所述辅助弹性件发生扭曲;所述辅助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销段与第二销段的连接端面相抵接,以便于辅助弹性件对所述辅助销施加力。

    18、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凹槽在所述活动端转动方向上的侧壁呈斜面状或曲面状。

    19、采用上述结构,以便于所述辅助凹槽在所述活动端转动方向上的侧壁引导所述活动端向脱离所述辅助凹槽侧运动。

    20、进一步地,所述辅助面呈具有若干波峰和若干波谷的波纹状,波峰与波峰之间形成为所述辅助凹槽。

    21、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辅助面的结构设置更加合理。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包括转动轴并依靠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转动连接;所述辅助部呈环状结构,并环绕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轴设置,所述辅助部朝向所述转动轴的内壁形成为所述辅助面;

    23、所述第二辅助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轴中,且所述第二辅助结构的活动端贯穿所述转动轴的侧壁与所述辅助面接触配合。

    24、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辅助部与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配合更加合理;所述第一辅助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上,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辅助结构套接配合,从而实现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的转动配合。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辅助结构包括呈筒状的阻尼套,所述阻尼套套设在所述转动轴的外侧,且所述阻尼套的内径与所述转动轴的直径相匹配;

    26、所述阻尼套的侧壁设置有阻尼口,所述阻尼口的一侧侧壁向其相对侧侧壁凸起形成阻尼部,且所述阻尼部与所述阻尼口的其余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27、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具有转动套,所述第一辅助结构插设在所述转动套内,所述转动套在所述阻尼部处设置有供阻尼顶件穿过与阻尼部相配合的阻尼孔,所述阻尼顶件与所述阻尼孔紧固配合。

    28、采用上述结构,所述阻尼部与所述阻尼口的一侧连接,其余侧壁与所述阻尼口的侧壁间隙配合,从而实现所述阻尼部的弹性设置,所述阻尼顶件通过所述阻尼孔顶压所述阻尼部,使得所述阻尼部形变顶压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轴,使得所述阻尼部、以及阻尼套与所述转动轴阻尼配合,对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避免第二转动结构的意外转动;所述阻尼顶件与所述阻尼孔紧固配合使得所述阻尼顶件能够维持顶压所述阻尼部,即所述阻尼部能够维持顶压所述转动轴,具体的,所述阻尼顶件与所述阻尼孔螺纹配合。

    2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体中开设有辅助销容纳槽的开口的一端形成为第一壳体端,所述安装壳体中与所述第一壳体端相对的一端形成为第二壳体端;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包括转动轴并依靠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呈筒状结构,所述转动轴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安装凹槽,且所述安装凹槽与所述安装壳体中的第二壳体端相匹配,所述转动轴的内壁中与所述安装凹槽相对一侧贯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壳体中的第一壳体端相匹配。

    30、采用上述结构,实现将所述安装壳体安装至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上,即实现所述第二辅助结构的安装;具体的,将所述安装壳体的第二壳体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后置于所述安装凹槽中。

    3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体上凸起设置有安装限位凸块,且所述安装限位凸块朝向第一壳体端的一侧到所述第二壳体端的距离与所述安装孔朝向所述安装凹槽的一侧到所述安装凹槽底面的距离相匹配;所述安装限位凸块朝向第二壳体端的一侧设置有引导安装斜面。

    32、采用上述结构,所述安装限位凸块的设置用于限制所述安装壳体的活动,避免所述安装壳体从所述安装孔侧脱离,所述引导安装斜面的设置,便于安装限位凸块能够顺利通过所述安装孔;上述结构设置更加合理。

    3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体包括第一安装壳体、以及第二安装壳体,所述第一安装壳体与所述第二安装壳体组合形成所述辅助销容纳槽;

    34、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和所述第二安装壳体上设置有固定凹槽和与所述固定凹槽相匹配的固定凸起,且所述第一安装壳体上的固定凹槽与所述第二安装壳体上的固定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壳体上的固定凸起与所述第二安装壳体上的固定凹槽相对。

    35、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将所述辅助销、所述辅助弹性件安装至所述辅助销容纳槽内,便于实现的生产组装;所述固定凸起和所述固定凹槽的设置,实现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和第二安装壳体的组装固定。

    36、一种显示器支架,包括第一支架臂、第二支架臂、以及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采用上述的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所述第一支架臂和所述第二支架臂能够相对转动,所述辅助结构中的第一辅助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臂上,所述辅助结构中的第二辅助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臂上。

    37、采用上述结构,所述辅助结构的设置不能能够增加操作手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转动,避免在非人为操作下的意外转动;滴答声能够在用户调节时给予用户的一定提示声且能够在第一支架臂和第二支架臂之间的阻尼力不足时对用户进行一个提示作用,提醒用户阻尼力不足,需进行维护,避免财产的损失;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架臂形成为所述第一转动结构,所述第二支架臂形成为所述第二转动结构。

    3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臂的一端与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臂包括第二支架臂主体、以及第二支架臂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架臂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为水平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支架臂主体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臂连接件上且为垂直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支架臂主体的另一端用于与显示器连接;所述辅助结构中的第二辅助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臂连接件上。

    39、采用上述结构,实现所述显示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转动调节;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架臂中的第二支架臂连接件形成为所述第二转动结构。

    40、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器支架包括用于与显示器连接的显示器固定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显示器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支架臂主体的接头组件;所述接头组件用于使所述显示器固定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臂主体在垂直和/或水平方向上转动。

    41、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显示器支架结构更加合理,增加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

    42、进一步地,所述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件、以及第二接头件,所述第一接头件与所述第二支架臂主体用于与显示器连接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为垂直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接头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头件上且为水平方向转动,所述显示器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件上。

    43、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接头组件实现所述显示器固定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臂主体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转动。

    4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呈夹持结构。

    45、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底座能够夹持在桌板上,实现所述显示器支架的安装固定。

    4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臂和/或所述第二支架臂上设置有理线槽。

    47、采用上述结构,便于用户的理线。

    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9、(1)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及显示器支架,其不仅能够增加操作手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的相对转动;并且在转动时能够发出滴答声,在用户调节时给予用户的一定提示声、以及能够在第一支架臂和第二支架臂之间的阻尼力不足时对用户进行一个提示作用,提醒用户阻尼力不足,需进行维护,避免财产的损失;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器支架。

    50、(2)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及显示器支架,其结构设置合理。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设置在显示器支架中可相对转动的第一转动结构(a)和第二转动结构(b)之间,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结构(a)上的第一辅助结构(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结构(b)上并随所述第二转动结构(b)同步转动的第二辅助结构(2);所述第一辅助结构(1)包括具有辅助面(1011)的辅助部(101),且所述辅助部(101)环绕所述第二转动结构(b)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a)转动的转动轴线设置;所述第二辅助结构(2)具有与所述辅助面(1011)相对并能够靠近远离所述辅助面(1011)的活动端(201),且所述活动端(201)具有朝向所述辅助面(1011)运动的趋势;所述辅助面(1011)凹陷形成有若干与所述活动端(201)配合的辅助凹槽(1011a),且若干所述辅助凹槽(1011a)的分布位置与所述第二辅助结构(2)随所述第二转动结构(b)转动时所述活动端(201)的转动轨迹相匹配;所述辅助凹槽(1011a)在所述活动端(201)转动方向上的侧壁能够引导所述活动端(201)向脱离所述辅助凹槽(1011a)侧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结构(2)包括辅助销(202)、以及辅助弹性件(203),所述辅助销(202)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结构(b)中且与所述辅助面(1011)所在位置相匹配,所述辅助销(202)能够沿着靠近远离所述辅助面(1011)方向运动,所述辅助弹性件(203)作用于所述辅助销(202),使其具有朝向所述辅助面(1011)运动的趋势,所述辅助销(202)朝向所述辅助面(1011)的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二辅助结构(2)的活动端(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结构(2)包括安装壳体(204),所述安装壳体(20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动结构(b)中且与所述辅助面(1011)所在位置相匹配,所述安装壳体(204)具有与所述辅助销(202)相匹配的辅助销容纳槽(2041),且所述辅助销容纳槽(2041)的开口与所述辅助面(1011)相对,所述辅助销(202)能够沿着所述辅助销容纳槽(2041)轴线滑动设置在所述辅助销容纳槽(2041)中;所述辅助弹性件(203)设置在所述辅助销(202)与所述辅助销容纳槽(2041)底面之间,且所述辅助弹性件(2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辅助销(202)和所述辅助销容纳槽(2041)底面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销(202)侧壁设置有径向凸起的限位凸块(2021),且所述限位凸块(2021)的外径大于所述辅助销容纳槽(2041)的开口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凹槽(1011a)在所述活动端(201)转动方向上的侧壁呈斜面状或曲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结构(b)包括转动轴(b1)并依靠转动轴(b1)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a)转动连接;所述辅助部(101)呈环状结构,并环绕所述第二转动结构(b)的转动轴(b1)设置,所述辅助部(101)朝向所述转动轴(b1)的内壁形成为所述辅助面(10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结构(1)包括呈筒状的阻尼套(102),所述阻尼套(102)套设在所述转动轴(b1)的外侧,且所述阻尼套(102)的内径与所述转动轴(b1)的直径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204)中开设有辅助销容纳槽(2041)的开口的一端形成为第一壳体端(2042),所述安装壳体(204)中与所述第一壳体端(2042)相对的一端形成为第二壳体端(2043);所述第二转动结构(b)包括转动轴(b1)并依靠转动轴(b1)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a)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b1)呈筒状结构,所述转动轴(b1)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安装凹槽(b11),且所述安装凹槽(b11)与所述安装壳体(204)中的第二壳体端(2043)相匹配,所述转动轴(b1)的内壁中与所述安装凹槽(b11)相对一侧贯穿设置有安装孔(b12),所述安装孔(b12)与所述安装壳体(204)中的第一壳体端(2042)相匹配;

    9.一种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臂(10)、第二支架臂(20)、以及辅助结构(30),所述辅助结构(30)采用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所述第一支架臂(10)和所述第二支架臂(20)能够相对转动,所述辅助结构(30)中的第一辅助结构(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臂(10)上,所述辅助结构(30)中的第二辅助结构(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臂(2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臂(10)的一端与底座(40)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臂(20)包括第二支架臂主体(2001)、以及第二支架臂连接件(2002),所述第二支架臂连接件(2002)与所述第一支架臂(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为水平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支架臂主体(200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臂连接件(2002)上且为垂直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支架臂主体(2001)的另一端用于与显示器连接;所述辅助结构(30)中的第二辅助结构(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臂连接件(2002)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器支架的辅助结构,其包括设置在第一转动结构上的第一辅助结构以及设置在第二转动结构上的第二辅助结构;第一辅助结构包括具有辅助面的辅助部;第二辅助结构具有与辅助面相对并能够靠近远离辅助面的活动端,且活动端具有朝向辅助面运动的趋势;辅助面形成有若干辅助凹槽,辅助凹槽的侧壁能够引导活动端向脱离辅助凹槽侧运动。本技术其不仅能够增加操作手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的相对转动;在转动时能够发出滴答声,在用户调节时给予提示声、以及能够在第一支架臂和第二支架臂之间的阻尼力不足时对用户进行一个提示作用;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器支架。

    技术研发人员:周利飞,沈浩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舒灿人体工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30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23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