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6-13  33


    本公开涉及光通信,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背景技术:

    1、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视频等新型业务和应用模式的发展,光通信技术的进步变的愈加重要。在光通信技术中,光模块作为光通信设备中的关键器件之一,可以实现光电信号转换;在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求光模块的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模块,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布局光发射部件和光接收部件。

    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包括:

    3、电路板;

    4、光发射部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被配置为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5、光接收部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设于所述光发射部件的一侧,被配置为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6、承载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承载件的一表面分别形成有:

    7、第一承载区,被配置为设置所述光发射部件;所述第一承载区的一侧设有侧壁;

    8、第二承载区,被配置为设置所述光接收部件;所述第二承载区设于所述第一承载区的一侧;

    9、第三承载区,沿所述第一承载区与所述第二承载区朝向所述电路板端部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三承载区与所述电路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连接,以承托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三承载区的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承载区、所述侧壁形成高度差,以使所述电路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承载区的侧面、所述侧壁的侧面,从而将所述电路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三承载区的表面。

    10、本公开提供的光模块,包括电路板、光发射部件、光接收部件及承载件。承载件的一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一承载区、第二承载区和第三承载区。第一承载区被配置为设置光发射部件。第一承载区的一侧设有侧壁。第二承载区被配置为设置光接收部件。第二承载区设于第一承载区的一侧。第三承载区沿第一承载区与第二承载区朝向电路板端部延伸而形成,以与电路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连接。第三承载区的表面分别与第二承载区、侧壁形成高度差,以使电路板的端部分别抵接于第二承载区的侧面、侧壁的侧面,以承托电路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实现电路板与承载件的连接。本公开中承载件与电路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连接,无需在电路板表面开口就可实现承载件与电路板的连接,从而保证电路板的完整性。为了将电路板端部固定于第三承载区上,第一承载区的一侧设有侧壁,第三承载区的表面分别与第二承载区、侧壁形成高度差,以使电路板的端部分别抵接于第二承载区的侧面、侧壁的侧面。示例性地,侧壁的顶表面高于第三承载区的表面,则侧壁与第三承载区之间形成高度差,进而可将电路板一端搭接于侧壁与第三承载区所形成的高度差上,第二承载区的表面高于第三承载区的表面,则第二承载区与第三承载区之间形成高度差,进而可将电路板另一端搭接于第二承载区与第三承载区所形成的高度差上。本公开中将光发射部件与光接收部件设于承载件的同一表面,且光发射部件与光接收部件位于同一表面的不同侧,则光发射部件与光接收部件之间互不干涉,从而避免光路串扰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部件包括跨阻放大器及光接收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部件分别包括:发光组件、光合波器件、光传输器件,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激光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部件分别包括:光传输器件、光分波器件、透镜、光路转折器件、跨阻放大器及光接收芯片;其中,所述透镜的出光面与所述光路转折器件的进光面连接,所述光路转折器件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光接收芯片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设有dsp芯片;

    6.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部件包括跨阻放大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跨阻放大器表面形成有第二连接焊盘;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部件分别包括:发光组件、光合波器件、光传输器件,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所述激光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dsp芯片的一侧同时朝向所述光发射部件与所述光接收部件;所述dsp芯片朝向所述光发射部件与所述光接收部件的一侧中,一端朝向所述光发射部件,另一端朝向所述光接收部件。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的光模块,包括电路板、光发射部件、光接收部件及承载件。承载件的一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一承载区、第二承载区和第三承载区。第一承载区被配置为设置光发射部件。第一承载区的一侧设有侧壁。第二承载区被配置为设置光接收部件。第三承载区沿第一承载区与第二承载区朝向电路板端部延伸而形成,以与电路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连接。第三承载区的表面分别与第二承载区、侧壁形成高度差,以使电路板的端部分别抵接于第二承载区的侧面、侧壁的侧面,以承托电路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实现电路板与承载件的连接。本公开中承载件与电路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连接,无需在电路板表面开口就可实现承载件与电路板的连接,从而保证电路板的完整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占鹏,张洪浩,申世超,王腾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30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23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