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用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6-12  33


    本技术涉及定位工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用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1、数控机床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为了避免工件移动影响加工过程,需要采用定位工装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便于数控机床对工件进行加工,本方案具体涉及数控机床用定位工装;现有的数控机床用定位工装调节的方向有限,因此不便于对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定位工装的兼容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机床用定位工装,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数控机床用定位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居中固定焊接有中心搭载柱,中心搭载柱的为安全设置有四个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连接环,连接环的外壁固定焊接有调节滑杆,调节滑杆的外圈设置有调节杆套,调节杆套的前端居中固定焊接有定位套,贯穿定位套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调节杆套的背面靠上端固定焊接有夹持爪。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四个所述连接环在中心搭载柱的外圈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且连接环与中心搭载柱套接,中心搭载柱的主视面呈“工”字形设置。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杆套和定位套均与调节滑杆套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夹持爪的底面与中心搭载柱的顶面平齐,夹持爪的侧视截面呈阶梯型设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贯穿所述底座的上下端靠外圈开设有四个安装孔,安装孔的截面呈“t”字形设置,底座的底端且位于安装孔的下方固定焊接有架空支管,且安装孔的顶端直径小于架空支管的外径。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贯穿所述中心搭载柱的上下端居中开设有排屑孔。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持组件,推动调节滑杆绕着中心搭载柱转动,便于调节相邻两个夹持爪之间的夹角,方便对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同时沿着调节滑杆的方向滑动调节杆套,便于调节夹持爪的位置,方便对不同尺寸大小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拧紧锁紧螺栓后配合定位套和调节滑杆便于对调节杆套进行固定,进而对夹持爪的位置进行限定,并通过设置架空支管架空底座,使底座与数控机床之间形成架空区,便于清理从排屑孔中落下的加工碎屑。



    技术特征:

    1.一种数控机床用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端居中固定焊接有中心搭载柱(2),中心搭载柱(2)的为安全设置有四个夹持组件(5),夹持组件(5)包括连接环(501),连接环(501)的外壁固定焊接有调节滑杆(502),调节滑杆(502)的外圈设置有调节杆套(503),调节杆套(503)的前端居中固定焊接有定位套(505),贯穿定位套(505)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506),调节杆套(503)的背面靠上端固定焊接有夹持爪(5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连接环(501)在中心搭载柱(2)的外圈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且连接环(501)与中心搭载柱(2)套接,中心搭载柱(2)的主视面呈“工”字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套(503)和定位套(505)均与调节滑杆(502)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爪(504)的底面与中心搭载柱(2)的顶面平齐,夹持爪(504)的侧视截面呈阶梯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贯穿所述底座(1)的上下端靠外圈开设有四个安装孔(4),安装孔(4)的截面呈“t”字形设置,底座(1)的底端且位于安装孔(4)的下方固定焊接有架空支管(3),且安装孔(4)的顶端直径小于架空支管(3)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贯穿所述中心搭载柱(2)的上下端居中开设有排屑孔(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用定位工装,涉及定位工装领域,包括一种数控机床用定位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居中固定焊接有中心搭载柱,中心搭载柱的为安全设置有四个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连接环,连接环的外壁固定焊接有调节滑杆,调节滑杆的外圈设置有调节杆套,调节杆套的前端居中固定焊接有定位套,贯穿定位套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调节杆套的背面靠上端固定焊接有夹持爪,四个所述连接环在中心搭载柱的外圈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且连接环与中心搭载柱套接,中心搭载柱的主视面呈“工”字形设置。通过设置夹持组件,便于对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定位工装的兼容性更强。

    技术研发人员:王修,曾海涛,杨航,袁宗辉,刘振飞,刘承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承武
    技术研发日:20240131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23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