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池法溶出仪注射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6-12  39


    本技术涉及溶出仪取样领域,具体为一种流池法溶出仪注射泵。


    背景技术:

    1、针对于溶出速率较快的药物的溶出试验,需要对药物瞬时溶出的药量进行实时取样监测,需要使用流通池法进行开环溶出试验。开环溶出试验的原理是:将溶媒从溶媒瓶内进入系统中循环进行加温处理,经过流通池内对药物进行冲刷溶出后,再通过取样装置将冲刷药物后的溶媒从溶媒杯中定时定量抽取到外部的取样杯中。

    2、在溶出仪检测过程中,往往需要将液体进行多种检测,但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溶出仪取样/注射泵都是小规格的5ml泵,这导致在后续溶出仪检测过程中需要多次取样,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池法溶出仪注射泵,以解决一般溶出仪检测过程中,小容量的取样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池法溶出仪注射泵,包括多个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皆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部皆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固定壳的底部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底部设置有软管,所述接头的顶部设置有夹持座,所述夹持座的外壁设置有夹持环,所述夹持座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接头的顶部设置有阶梯密封圈。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伸缩缸、固定座与连接板,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活塞杆的顶部,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安装有伸缩缸。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座的表面开设有竖槽与横槽,且竖槽的尾端与横槽的首端相连接。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软管的底部设置有进液头。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壳的底部开设有阶梯密封圈相配合的凹槽。

    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大容量的取样结构,取代原有的小规格取样方式,由活塞杆向上运动,将待取样的药物溶媒从软管中抽入固定壳中,进样与出样都位于软管的一端,并且进样和取样是通过活塞杆同步向上向下实现,能够定时定量的吸取反应液,进行下一步测试,有效的提升了溶媒取样的准确性,进一步保证的实验数据的精确度,同时在取样结构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接头进行清洗,以防止接头发生堵塞,导致取样数据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夹持环对夹持座的夹持来实现接头与固定壳的固定,取代传统螺纹固定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螺纹固定方式,拆卸更加简单便捷,有效的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螺纹发生磨损的情况方式,配合密封垫与阶梯密封圈,保证了接头与固定壳之间的密封效果不受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流池法溶出仪注射泵,包括多个固定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1)的内部皆设置有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的顶部皆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固定壳(1)的底部设置有接头(3),所述接头(3)的底部设置有软管(4),所述接头(3)的顶部设置有夹持座(6),所述夹持座(6)的外壁设置有夹持环(7),所述夹持座(6)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垫(11),所述接头(3)的顶部设置有阶梯密封圈(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池法溶出仪注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伸缩缸(8)、固定座(13)与连接板(14),所述固定座(13)设置于活塞杆(2)的顶部,所述固定座(1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底部安装有伸缩缸(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池法溶出仪注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6)的表面开设有竖槽(9)与横槽(10),且竖槽(9)的尾端与横槽(10)的首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池法溶出仪注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4)的底部设置有进液头(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池法溶出仪注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1)的底部开设有阶梯密封圈(12)相配合的凹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流池法溶出仪注射泵,涉及溶出仪取样领域,包括多个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皆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部皆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固定壳的底部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底部设置有软管,所述接头的顶部设置有夹持座,所述夹持座的外壁设置有夹持环,所述夹持座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垫。本技术通过大容量的取样结构,取代原有的小规格取样方式,由活塞杆向上运动,将待取样的药物溶媒从软管中抽入固定壳中,进样与出样都位于软管的一端,并且进样和取样是通过活塞杆同步向上向下实现,能够定时定量的吸取反应液,进行下一步测试,有效的提升了溶媒取样的准确性,进一步保证的实验数据的精确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宇,缪真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天启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31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22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