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出液管,具体涉及电控散热器出液管。
背景技术:
1、出液管是是散热器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协助散热器对部件散热,散热管与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具有多种,常常采用接头与管道进行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出液管与接头连接时由于配合面的原因导致拆装配合不便,因此设计一种便于配合连接的出液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控散热器出液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液管连接不便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电控散热器出液管,包括
4、主体,主体内设有介质通道;
5、连接管,与主体配合;
6、其特征在于:主体的下端贯穿设有开槽,开槽与介质通道的中点错位设置,开槽与介质通道的交接处形成配合部,连接管通过配合部卡接进主体内,便于连接管与主体的拆装配合。
7、进一步,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开槽采用半圆型,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到连接段的表面的距离存在差值,连接管先通过第一配合部,贴着介质管道的内壁,在沿第二配合部卡接进介质管道内,便于连接管和主体的连接。
8、进一步,介质通道与开槽的中心的水平位置差值为a,1.5mm<a<2mm,防止由于中心位置过大导致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到主体上端面的距离过长,连接管的连接变得更加困难。
9、进一步,第一配合部到主体的上端面的距离为b,35mm<b<36mm,保证介质有足够的流通通道。
10、进一步,主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段与安装段,连接段与安装段的连接处形成限位凸台,用于限位其它与连接段配合的部件的位置,部件的位置与限位凸台的表面相抵,实现限位的效果。
11、进一步,连接段的表面形成凸起部,凸起部的端面到主体的上端面的距离为c,6mm<c<7mm。
12、进一步,缓冲部的直径为d,φ22.1mm<d<φ22.5mm,通过设置合理的壁厚防止介质流通时由于冲击力过大导致主体变形,影响出液管的使用。
13、进一步,主体的底面与开槽形成安装部,当出液管与其它部件配合时,安装部的表面与其它部件的表面相抵,安装部用于出液管的安装位置。
14、进一步,介质通道内设有隔断组件,隔断组件包括隔绝件和堵头,隔绝件贯穿设有螺纹孔,堵头旋紧螺纹孔内,螺纹连接的强度高,可以承受更高的压力和拉力,拆装简便。
15、进一步,介质通道内形成限位部,隔绝件上设有配合部,配合部上端面与限位部的下端面相抵,限位部与配合部上设有安装孔,隔绝件通过螺钉连接主体,便于隔绝组件的更换。
16、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电控散热器出液管,主体的下端贯穿设有开槽,开槽与介质通道的中点错位设置,开槽与介质通道的交接处形成配合部,连接管通过配合部卡接进主体内,便于连接管与主体的拆装配合。
1.电控散热器出液管,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散热器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段与安装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安装段的连接处形成限位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散热器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表面形成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端面到所述主体的上端面的距离为c,6mm<c<7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散热器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连接段之间通过缓冲部连接,所述缓冲部的直径为d,φ22.1mm<d<φ22.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散热器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开槽采用半圆型,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到所述连接段的表面的距离存在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散热器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到所述主体的上端面的距离为b,35mm<b<36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散热器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通道与所述开槽的中心的水平位置差值为a,1.5mm<a<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散热器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底面与所述开槽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限位管道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散热器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通道内设有隔断组件,所述隔断组件包括隔绝件和堵头,所述隔绝件贯穿设有螺纹孔,所述堵头旋紧所述螺纹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控散热器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通道内形成限位部,所述隔绝件上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上端面与所述限位部的下端面相抵,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配合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隔绝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