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散热的艾灸机工作端头、艾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6-07  73


    本技术涉及艾灸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艾灸机工作端头和具有该工作端头的艾灸机。


    背景技术:

    1、艾灸机包括机身和设在机身上的机械手,机械手末端安装有供艾条放入燃烧的工作端头。需要进行艾灸时,艾灸机的机械手按预设程序带动工作端头移动至靠近人体待艾灸处,工作端头中的艾条燃烧产生艾热,对人体待艾灸处进行刺激,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现有的工作端头内部依次设有燃烧室和二次燃烧室,燃烧室始端口朝下通至工作端头下端面,末端口朝上接通二次燃烧室朝下的始端口。二次燃烧室末端口朝上,通过一条较长的排烟管接通到艾灸机机身中,机身配设有负压设备。如此,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和排烟管这三者形成供艾烟流动的艾烟通道,艾条在燃烧室中燃烧时会持续产生艾烟,负压设备启动则驱使燃烧室中的艾烟沿艾烟通道去往艾灸机机身。由于燃烧室中的艾烟往往含有大量的未充分燃烧的杂质,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容易污染环境,为此,工作端头的二次燃烧室中安装有电热丝,艾烟在沿艾烟通道前进的过程中,途经二次燃烧室时,会被电热丝加热进行二次燃烧,二次燃烧后的艾烟所含杂质较少,经排烟管去往艾灸机机身后,可以从机身直接排出到空气中。由于负压设备设在机身中,工作端头需要通过较长的排烟管来接通机身,导致艾灸机整体体积较大,且接通操作较为不便。

    2、现有另一种艾灸机,其负压设备集成到工作端头的艾烟通道上,工作端头就无需设置较长的排烟管来接通机身,只需在二次燃烧室末端口处配设一段较短的排烟管,使二次燃烧后的艾烟通过排烟管直接排出到工作端头外即可,这种艾灸机无需配设较长的排烟管。这种工作端头由于集成了负压设备的工作端头,体积较大,故移动不够灵活,影响艾灸效果,且成本较高。为此设计了第三种艾灸机,其不为艾烟通道配设负压设备,燃烧室中的艾烟仅凭艾烟通道中的气压差来驱使沿艾烟通道前进,这种艾灸机因不设置负压设备具有整体体积较小,成本较低的优点,但仅凭艾烟通道中的气压差来驱使力度不够,艾烟流动不畅或过慢,严重时还会倒流到燃烧室始端口(即艾烟通道进气口)处溢出,这些溢出的艾烟并未经过二次燃烧,污染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艾灸机工作端头和具有该工作端头的艾灸机,该艾灸机的工作端头无需专门为艾烟通道配设负压设备就能够较好地驱使艾烟沿艾烟通道前进,并且减少艾烟从燃烧室处倒流溢出的情况。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艾灸机工作端头,工作端头中安装有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和排烟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和排烟管这三者内部依次接通,形成供艾烟流动的艾烟通道,艾烟通道进气口设于燃烧室,连通外界,而艾烟通道排气口设于排烟管,也连通外界;工作端头内部设有导流散热风道,导流散热风道依次经过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和排烟管这三者旁侧;导流散热风道内部设有第一通风设备,第一通风设备启动使外界的一部分空气从导流散热风道始端口进入到导流散热风道中并从导流散热风道末端口排出到外界,让空气在导流散热风道中对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和排烟管进行冷却散热;导流散热风道的始端口与艾烟通道的进气口靠近且朝向相同,导流散热风道的末端口与艾烟通道的排气口靠近且朝向相同。

    3、进一步地:工作端头具有壳体,所述二次燃烧室内藏在壳体中;壳体底部局部朝下伸出形成中空的下安装凸台,所述燃烧室安装在下安装凸台上,燃烧室下端接通外界而上端接通位于壳体内部的二次燃烧室;壳体顶部局部朝上伸出形成中空的上安装凸台,所述排烟管安装在上安装凸台上,排烟管下端接通位于壳体内部的二次燃烧室而上端接通外界。

    4、进一步地: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下安装凸台下方的下安装环,其具有中空环孔,所述燃烧室包括相接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其中,上腔体安装在下安装凸台,与所述二次燃烧室进行接通,而下腔体安装在下安装环上,经下安装环的中空环孔接通外界;且/或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上安装凸台上方的上安装盖,其开有排烟通孔,所述排烟管具体安装在上安装盖下方,排烟管下端接通二次燃烧室而上端经上安装盖的排烟通孔接通外界。

    5、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散热风道位于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和排烟管这三者与所述壳体之间;导流散热风道始端口设在所述下安装环上;且/或导流散热风道末端口设在所述上安装盖上。

    6、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散热风道始端口包括环周排列在所述下安装环下壁面的多个竖置进气通孔,且/或所述导流散热风道末端口包括环周排列在所述上安装盖顶面的多个竖置出气通孔。

    7、进一步地,所述下安装凸台外侧壁开有通至所述导流散热风道的多个辅助进气通孔,且/或所述上安装凸台外侧壁开有通至所述导流散热风道的多个辅助出气通孔。

    8、进一步地:包括辅助散热风道,其依次经过燃烧室、二次燃烧室旁侧,辅助散热风道始端口靠近艾烟通道进气口,末端口设于壳体顶部;空气从辅助散热风道始端口进入到辅助散热风道中并从辅助散热风道末端口排出到外界,让空气在辅助散热风道中对燃烧室和二次燃烧室进行冷却散热。

    9、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散热风道内部设有第二通风设备。

    10、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散热风道与所述导流散热风道部分重合,两者共用始端口。

    11、还提供一种艾灸机,包括机身和设在机身上的机械手,机械手末端安装有工作端头,工作端头如上所述。

    12、有益效果:导流散热风道的始端口靠近艾烟通道的进气口且朝向相同,故从导流散热风道始端口进入导流散热风道中的空气给靠近导流散热风道始端口的艾烟通道进气口的空气提供进入到艾烟通道中的趋势;导流散热风道的末端口靠近艾烟通道的排气口且朝向相同,故从导流散热风道末端口排出到外界中的空气带动靠近导流散热风道末端口的艾烟通道排气口外的空气远离艾烟通道排气口,从而给艾烟通道排气口中的空气提供排出到艾烟通道排气口外的趋势。借此,空气在艾烟通道中形成了自艾烟通道的进气口进入并从排气口排出到外界的趋势,带动艾烟通道中的艾烟沿艾烟通道前进,减少艾烟从燃烧室处直接溢出的情况。



    技术特征:

    1.高效散热的艾灸机工作端头,工作端头中安装有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和排烟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和排烟管这三者内部依次接通,形成供艾烟流动的艾烟通道,艾烟通道进气口设于燃烧室,连通外界,而艾烟通道排气口设于排烟管,也连通外界;其特征在于:工作端头内部设有导流散热风道,导流散热风道依次经过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和排烟管这三者旁侧;导流散热风道内部设有第一通风设备,第一通风设备启动使外界的一部分空气从导流散热风道始端口进入到导流散热风道中并从导流散热风道末端口排出到外界,让空气在导流散热风道中对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和排烟管进行冷却散热;导流散热风道的始端口与艾烟通道的进气口靠近且朝向相同,导流散热风道的末端口与艾烟通道的排气口靠近且朝向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端头,其特征在于:工作端头具有壳体,所述二次燃烧室内藏在壳体中;壳体底部局部朝下伸出形成中空的下安装凸台,所述燃烧室安装在下安装凸台上,燃烧室下端接通外界而上端接通位于壳体内部的二次燃烧室;壳体顶部局部朝上伸出形成中空的上安装凸台,所述排烟管安装在上安装凸台上,排烟管下端接通位于壳体内部的二次燃烧室而上端接通外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下安装凸台下方的下安装环,其具有中空环孔,所述燃烧室包括相接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其中,上腔体安装在下安装凸台,与所述二次燃烧室进行接通,而下腔体安装在下安装环上,经下安装环的中空环孔接通外界;且/或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上安装凸台上方的上安装盖,其开有排烟通孔,所述排烟管具体安装在上安装盖下方,排烟管下端接通二次燃烧室而上端经上安装盖的排烟通孔接通外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散热风道位于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和排烟管这三者与所述壳体之间;导流散热风道始端口设在所述下安装环上;且/或导流散热风道末端口设在所述上安装盖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散热风道始端口包括环周排列在所述下安装环下壁面的多个竖置进气通孔,且/或所述导流散热风道末端口包括环周排列在所述上安装盖顶面的多个竖置出气通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凸台外侧壁开有通至所述导流散热风道的多个辅助进气通孔,且/或所述上安装凸台外侧壁开有通至所述导流散热风道的多个辅助出气通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散热风道,其依次经过燃烧室、二次燃烧室旁侧,辅助散热风道始端口靠近艾烟通道进气口,末端口设于壳体顶部;空气从辅助散热风道始端口进入到辅助散热风道中并从辅助散热风道末端口排出到外界,让空气在辅助散热风道中对燃烧室和二次燃烧室进行冷却散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风道内部设有第二通风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作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风道与所述导流散热风道部分重合,两者共用始端口。

    10.艾灸机,包括机身和设在机身上的机械手,机械手末端安装有工作端头,其特征在于,工作端头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艾灸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艾灸机工作端头和具有该工作端头的艾灸机。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作端头,工作端头内部设有导流散热风道,导流散热风道依次经过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和排烟管这三者旁侧;导流散热风道内部设有第一通风设备,第一通风设备启动使外界的一部分空气从导流散热风道始端口进入到导流散热风道中并从导流散热风道末端口排出到外界,让空气在导流散热风道中对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和排烟管进行冷却散热;导流散热风道的始端口与艾烟通道的进气口靠近且朝向相同,导流散热风道的末端口与艾烟通道的排气口靠近且朝向相同。本技术的工作端头能够减少艾烟从燃烧室处倒流溢出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邓利平,李瑞鹏,郑均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智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20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20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