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通信,特别是指一种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节点。
背景技术:
1、拉远终端(remote ue)可以通过中继终端(relay ue)接入网络,以及支持多连接,比如remote ue同时直接接入空口和通过relay ue接入同一基站。其中,remote ue与基站之间以及relay ue与基站之间采用空口通信,remote ue通过空口接入网络的路径称为直连路径。remote ue与relay ue之间采用直通链路(sidelink)接口通信,remote ue通过relay ue接入网络的路径称为非直连路径。但是目前的多连接场景,还不支持remote ue通过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非直连路径接入同一个基站或者接入不同基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节点,以实现为拉远终端通过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非直连路径接入同一个基站或者接入不同基站,以保证为拉远终端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包括:
3、拉远终端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所述拉远终端的传输需求信息;
4、和/或,
5、拉远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
6、可选地,所述拉远终端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7、所述拉远终端基于与中继终端的交互,确定所述中继终端采用双连接的情况下,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一消息。
8、可选地,所述拉远终端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9、所述拉远终端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edium accesscontrol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 ce);其中,所述mac ce携带直通链路缓冲区状态报告(sidelink buffer status report,sl-bsr)。
10、可选地,所述拉远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二消息,包括:
11、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拉远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2、候选网络节点的空口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13、候选中继的直通链路rstp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14、可选地,所述为所述拉远终端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5、为所述拉远终端建立基于中继终端的双连接;
16、为所述拉远终端建立基于拉远终端的双连接。
17、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18、所述拉远终端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三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消息携带以下信息:
19、所述拉远终端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和信令无线承载(signalling radio bearer,srb),与所述中继终端建立的第一直通链路无线链路控制(sidelink radio link control,sl-rlc)实体或信道的映射关系;
20、其中,第一sl-rlc实体或信道映射到所述中继终端对应的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rlc实体或信道。
21、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22、所述拉远终端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第四消息;其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以下信息:
23、第一分离承载与第二sl-rlc实体或信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拉远终端的drb和srb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第一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
24、其中,所述第一分离承载是将拉远终端的drb和srb分离得到的多个分离承载中的一个,所述第二sl-rlc实体或信道是所述中继终端与所述拉远终端对应的rlc实体或信道。
2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包括:
26、中继终端接收拉远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
27、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拉远终端需要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
28、可选地,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五消息,包括:
29、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通过信令无线承载1(signalling radiobearer 1,srb1)和/或信令无线承载3(signalling radio bearer 3,srb3)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五消息携带终端辅助信息,所述终端辅助信息指示所述拉远终端需要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
30、可选地,所述为所述拉远终端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31、为所述拉远终端建立基于中继终端的双连接;
32、为所述拉远终端建立基于拉远终端的双连接。
33、可选地,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34、所述中继终端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第六消息;其中,所述第六消息携带以下信息:
35、所述中继终端建立的与所述拉远终端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无线链路控制sl-rlc实体或信道,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建立的与所述中继终端对应的sl-rlc实体或信道的映射关系;
36、和/或,
37、所述中继终端的sl-rlc实体或信道,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建立的与所述中继终端对应的空口rlc实体或信道的映射关系。
38、可选地,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39、所述中继终端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七消息;其中,所述第七消息携带以下信息:
40、所述所述中继终端与所述拉远终端对应的第二sl-rlc实体或信道,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建立的与中继终端对应的sl-rlc实体或信道的映射关系;
41、和/或,
42、所述中继终端的sl-rlc实体或信道,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建立的与所述中继终端对应的空口rlc实体或信道的映射关系;
43、其中,所述第二sl-rlc实体或信道映射到第一分离承载,所述第一分离承载是将拉远终端的drb和srb分离得到的多个分离承载中的一个。
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包括:
45、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拉远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和/或,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五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所述拉远终端的传输需求信息,所述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拉远终端需要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
46、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根据所述传输需求信息和/或所述第五消息,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为所述拉远终端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
47、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拉远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
48、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拉远终端发送的mac ce;其中,所述mac ce携带sl-bsr。
49、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根据所述传输需求信息,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50、根据所述传输需求信息确定需要为所述拉远终端连接的中继终端添加辅节点的情况下,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51、根据所述传输需求信息确定需要复用所述拉远终端的辅节点的情况下,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52、根据所述传输需求信息确定需要变更所述拉远终端的服务辅节点的情况下,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53、可选地,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54、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节点建立基于所述拉远终端的双连接;
55、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节点建立基于所述中继终端的双连接;
56、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节点提供基于所述拉远终端的双连接的配置信息;
57、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节点提供基于所述中继终端的双连接的配置信息;
58、所述拉远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pc5链路质量;
59、业务类别。
60、可选地,所述为所述拉远终端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61、为所述拉远终端建立基于中继终端的双连接;
62、为所述拉远终端建立基于拉远终端的双连接。
6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包括:
64、第二网络节点接收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为拉远终端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
65、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所述拉远终端建立基于中继终端的双连接,和/或,为所述拉远终端建立基于拉远终端的双连接。
66、可选地,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67、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节点建立基于所述拉远终端的双连接;
68、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节点建立基于所述中继终端的双连接;
69、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节点提供基于所述拉远终端的双连接的配置信息;
70、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第二网络节点提供基于所述中继终端的双连接的配置信息;
71、所述拉远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pc5链路质量;
72、业务类别。
73、可选地,所述为所述拉远终端建立基于中继终端的双连接,包括:
74、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向所述拉远终端发送第三消息,以及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第六消息;
75、其中,所述第三消息携带以下信息:
76、所述拉远终端的的drb和srb,与所述中继终端建立的第一sl-rlc实体或信道的映射关系;其中,第一sl-rlc实体或信道映射到所述中继终端对应的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rlc实体或信道;
77、其中,所述第六消息携带以下信息:
78、第一sl-rlc实体或信道,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建立的与所述中继终端对应的sl-rlc实体或信道的映射关系;
79、和/或,
80、所述中继终端的sl-rlc实体或信道,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建立的与所述中继终端对应的空口rlc实体或信道的映射关系。
81、可选地,所述为所述拉远终端建立基于中继终端的双连接,包括:
82、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向所述拉远终端发送第四消息,以及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第七消息;
83、其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以下信息:
84、第一分离承载与第二sl-rlc实体或信道的映射关系,或者所述拉远终端的drb和srb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第一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
85、其中,所述第七消息携带以下信息:
86、所述第二sl-rlc实体或信道,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建立的与中继终端对应的sl-rlc实体或信道的映射关系;
87、和/或,
88、所述中继终端的sl-rlc实体或信道,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建立的与所述中继终端对应的空口rlc实体或信道的映射关系;
89、其中,所述第一分离承载是将拉远终端的drb和srb分离得到的多个分离承载中的一个,所述第二sl-rlc实体或信道是所述中继终端与所述拉远终端对应的rlc实体或信道。
9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拉远终端,包括:
91、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所述拉远终端的传输需求信息;
92、和/或,
93、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
9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中继终端,包括:
95、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拉远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
96、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拉远终端需要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
9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节点为第一网络节点,包括:
98、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拉远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和/或,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五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所述拉远终端的传输需求信息,所述第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拉远终端需要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
99、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需求信息和/或所述第五消息,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为所述拉远终端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
10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节点为第二网络节点,包括:
101、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为拉远终端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
102、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所述拉远终端建立基于中继终端的双连接,和/或,为所述拉远终端建立基于拉远终端的双连接。
1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拉远终端和/或中继终端侧的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1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节点,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或第二网络节点侧的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1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1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1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08、本技术实施例中,由拉远终端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传输需求信息,以使得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基于该拉远终端的传输需求信息,为拉远终端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或者由拉远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二消息,直接请求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从而实现了为拉远终端通过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非直连路径接入同一个基站或者接入不同基站,以保证为拉远终端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并且可以避免由拉远终端提供候选中继来添加非直连路径的方式,可能无法满足拉远终端的传输需求的问题。
1.一种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远终端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远终端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远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二消息,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拉远终端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一种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五消息,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拉远终端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3.一种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拉远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根据所述传输需求信息,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拉远终端添加或修改或变更非直连路径,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8.一种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拉远终端建立基于中继终端的双连接,包括: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拉远终端建立基于中继终端的双连接,包括:
2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拉远终端,包括:
2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中继终端,包括:
24.一种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节点为第一网络节点,包括:
25.一种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节点为第二网络节点,包括:
26.一种终端,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27.一种网络节点,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2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2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直连路径的处理方法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