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74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各种废水的随意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人类的健康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已成为社会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脱硫塔是对工业废气进行脱硫的设备,在脱硫塔脱硫过程中,需要加入化学药剂对烟气进行脱硫,其中湿法脱硫技术通过在脱硫塔中加入含有化学药剂的喷淋液对废气进行脱硫,喷淋液脱硫之后形成的废液一般通过脱硫塔底部的排出装置排出脱硫塔外,这些行程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未反应化学药剂,若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资源,对环境也具有很大的污染性,且被排放废水中含有的脱硫灰也会被直接浪费。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通过在脱硫塔的右侧设置沉淀池,在脱硫塔内的废水需要循环利用时,可以使用抽泥泵将脱硫塔内的废液抽至沉淀池内沉淀,然后再除去废液内的绝大部分水,最后可以将剩余的废液烘干回收废液中的脱硫灰,节约了能源且减少了污染,较为实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脱硫塔和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位于脱硫塔的右侧,所述脱硫塔的右侧下端通过导管连接有抽泥泵,所述导管与脱硫塔的底部连通,所述抽泥泵的上端通过输送管与沉淀池的左侧上端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右侧下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连接有出料口,所述导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第二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沉淀池的前侧表面竖向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位于沉淀池前侧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水管的右侧旋接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右侧旋接固定有密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过滤装置内部固定有活性炭板,所述活性炭板两侧的过滤装置内均固定有滤网,所述滤网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抽泥泵与外接控制设备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通过在脱硫塔的右侧设置沉淀池,在脱硫塔内的废水需要循环利用时,可以使用抽泥泵将脱硫塔内的废液抽至沉淀池内沉淀,然后再除去废液内的绝大部分水,最后可以将剩余的废液烘干回收废液中的脱硫灰,节约了能源且减少了污染。

    2.本实用新型的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通过在沉淀池的前侧表面竖向安装有观察窗,在抽取废液进入沉淀池内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窗看到沉淀池内部的情况,方便对沉淀池内废液沉淀情况的了解。

    3.本实用新型的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通过在排水管的右侧旋接有过滤装置,并使过滤装置的右侧旋接固定有密封盖,在抽取废液进入沉淀池的时候,可以去下密封盖使废液中的绝大部分液体从排水管排出,有利于后续的烘干操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的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脱硫塔;2、沉淀池;3、输送管;4、观察窗;5、第一阀门;6、导管;7、抽泥泵;8、第二阀门;9、出料口;10、过滤装置;11、密封盖;12、排水管;13、活性炭板;14、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脱硫塔1和沉淀池2,所述沉淀池2位于脱硫塔1的右侧,所述脱硫塔1的右侧下端通过导管6连接有抽泥泵7,所述导管6与脱硫塔1的底部连通,所述抽泥泵7的上端通过输送管3与沉淀池2的左侧上端连通,所述沉淀池2的右侧下端连接有排水管12,所述排水管12与沉淀池2连通,所述沉淀池2的底部连接有出料口9,所述导管6上安装有第一阀门5,所述出料口9上安装有第二阀门8。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通过在脱硫塔1的右侧设置沉淀池2,在脱硫塔1内的废水需要循环利用时,可以使用抽泥泵7将脱硫塔1内的废液抽至沉淀池2内沉淀,然后再除去废液内的绝大部分水,最后可以将剩余的废液烘干回收废液中的脱硫灰,节约了能源且减少了污染。

    其中,所述沉淀池2的前侧表面竖向安装有观察窗4,所述观察窗4位于沉淀池2前侧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通过在沉淀池2的前侧表面竖向安装有观察窗4,在抽取废液进入沉淀池2内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窗4看到沉淀池2内部的情况,方便对沉淀池2内废液沉淀情况的了解。

    其中,所述排水管12的右侧旋接有过滤装置10,所述过滤装置10的右侧旋接固定有密封盖11。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通过在排水管12的右侧旋接有过滤装置10,并使过滤装置10的右侧旋接固定有密封盖11,在抽取废液进入沉淀池2的时候,可以去下密封盖11使废液中的绝大部分液体从排水管12排出,有利于后续的烘干操作。

    其中,所述过滤装置10内部固定有活性炭板13,所述活性炭板13两侧的过滤装置10内均固定有滤网14,所述滤网14为两个。

    其中,所述抽泥泵7与外接控制设备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脱硫塔1、沉淀池2、输送管3、观察窗4、第一阀门5、导管6、抽泥泵7、第二阀门8、出料口9、过滤装置10、密封盖11、排水管12、活性炭板13、滤网1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工作时,首先停止脱硫塔1的工作,将过滤装置10旋接固定在排水管12的右侧,然后打开第一阀门5并启动抽泥泵7,将脱硫塔1底部的废液全部抽入沉淀池2内,此时取下密封盖11,使废液中的液体从排水管12经过滤装置10排出,之后关闭第一阀门5和抽泥泵7,当沉淀池2内的废液沉淀完成后打开出料口9的第二阀门8可以将剩余的废液排入转运车内转移走进行烘干操作,实现对脱硫灰的回收利用,取下过滤装置10可以对其进行清洗。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脱硫塔(1)和沉淀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位于脱硫塔(1)的右侧,所述脱硫塔(1)的右侧下端通过导管(6)连接有抽泥泵(7),所述导管(6)与脱硫塔(1)的底部连通,所述抽泥泵(7)的上端通过输送管(3)与沉淀池(2)的左侧上端连通,所述沉淀池(2)的右侧下端连接有排水管(12),所述排水管(12)与沉淀池(2)连通,所述沉淀池(2)的底部连接有出料口(9),所述导管(6)上安装有第一阀门(5),所述出料口(9)上安装有第二阀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的前侧表面竖向安装有观察窗(4),所述观察窗(4)位于沉淀池(2)前侧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2)的右侧旋接有过滤装置(10),所述过滤装置(10)的右侧旋接固定有密封盖(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0)内部固定有活性炭板(13),所述活性炭板(13)两侧的过滤装置(10)内均固定有滤网(14),所述滤网(14)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泥泵(7)与外接控制设备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塔和脱硫灰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脱硫塔和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位于脱硫塔的右侧,所述脱硫塔的右侧下端通过导管连接有抽泥泵,所述导管与脱硫塔的底部连通,所述抽泥泵的上端通过输送管与沉淀池的左侧上端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右侧下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连接有出料口,所述导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脱硫塔的右侧设置沉淀池,在脱硫塔内的废水需要循环利用时,可以使用抽泥泵将脱硫塔内的废液抽至沉淀池内沉淀,然后再除去废液内的绝大部分水,最后可以将剩余的废液烘干回收废液中的脱硫灰,节约了能源且减少了污染,较为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自树;曾景祥;孙小刚;李富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昌市蓝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1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