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与流程

    技术2025-06-02  83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尤其涉及负荷均衡方法、负荷均衡装置、负荷均衡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5g网络的发展和用户数量的增加,现有的网络资源分配和承载能力在热点区域站点无法满足业务需求。

    2、由于无线网络的多层化以及不同频段间频段特性导致覆盖效果不一致,所以导致不同频段的网络层出现负荷不均衡,使得热点区域站点高负荷问题日益突出。而在解决热点区域站点高负荷问题的常规手段中,难以在保证负荷均衡的同时,保证网络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荷均衡方法、负荷均衡装置、负荷均衡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旨在解决负荷均衡的同时,保证网络质量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负荷均衡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3、采集第一数据,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确定高负荷的待均衡小区;

    4、采集第二数据,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确定至少一目标小区,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mr数据、切换尝试次数和利用率指标;

    5、采集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三数据,根据所述第三数据确定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并将所述待均衡小区的网络负荷转移至所述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以实现负荷均衡。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确定至少一目标小区的步骤包括:

    7、根据所述第二数据,计算得到邻区关系度和利用率差值;

    8、根据所述邻区关系度和所述利用率差值,得到所述邻区关系度和所述利用率差值的预测值;

    9、基于所述邻区关系度和所述利用率差值的预测值,确定至少一目标小区。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得到邻区关系度和利用率差值的步骤包括:

    11、将所述待均衡小区作为主小区a,将所述至少一目标小区中的其中一目标小区作为所述主小区a的邻小区b;

    12、mc=m/ma;

    13、hc=ha/h;

    14、nc=log1010mc+log1010hc;

    15、δr=ra-rb;

    16、其中,mc为重叠覆盖邻区关系度,ma为主小区a的mr采样点数,mb为邻小区b的mr采样点数,m为邻小区b和主小区a的电平差值在预设范围内的采样点数;

    17、hc为切换关系度,ha为主小区a到邻小区b的切换尝试次数,h为主小区a对所有邻小区的尝试次数;

    18、nc为邻小区b对主小区a的邻区关系度;

    19、ra为主小区a的下行业务信道利用率,rb为邻小区b的下行业务信道利用率,δr为利用率差值。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为现网相关指标,所述确定高负荷的待均衡小区的步骤包括:

    21、根据小区的覆盖场景和业务类型,判断所述现网相关指标的参数值,是否达到对应的预设指标门限;

    22、将达到预设指标门限的小区确定为高负荷的待均衡小区。

    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数据包括接入类指标、保持类指标和感知类指标,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数据确定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的步骤包括:

    24、当所述第三数据大于或等于各自的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三数据的得分为预设最佳分;

    25、当所述第三数据小于各自的预设阈值时,根据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第三数据的得分为线性得分;

    26、根据各指标与重要度相关的权重因子以及各指标的得分,确定所述至少一目标小区的最终得分;

    27、根据所述最终得分,从所述至少一目标小区中确定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

    2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待均衡小区的网络负荷转移至所述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的步骤包括:

    29、划分待均衡小区和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预设时段内的业务类型,并分别设定各业务类型的门限值;

    30、分别测量所述待均衡小区和所述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在所述预设时段内的平均流量;

    31、根据所述平均流量和所述门限值,确定所述待均衡小区和所述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的业务类型;

    32、根据所述待均衡小区和所述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的业务类型,将所述待均衡小区的网络负荷转移至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

    33、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负荷均衡装置,所述负荷均衡装置包括:

    34、第一模块,用于采集第一数据,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确定高负荷的待均衡小区;

    35、第二模块,用于采集第二数据,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确定至少一目标小区,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mr数据、切换尝试次数和利用率指标;

    36、第三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三数据,根据所述第三数据确定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并将所述待均衡小区的网络负荷转移至所述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以实现负荷均衡。

    37、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负荷均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负荷均衡方法的步骤。

    38、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负荷均衡方法的步骤。

    39、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负荷均衡方法的步骤。

    40、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负荷均衡方法,在该方法中,采集第一数据,对第一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需要进行负荷均衡的高负荷小区;采集第二数据,包括mr数据、切换尝试次数和利用率指标,以确定至少一目标小区,用于接收从高负荷小区转移过来的网络负荷;进一步,对至少一目标小区采集第三数据,根据第三数据确定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最优目标小区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资源,以确保负荷转移后网络性能不受影响。最后,将高负荷的待均衡小区的网络负荷转移到所确定的最优目标小区,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网络负荷均衡,在解决负荷均衡的同时,保证网络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负荷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确定至少一目标小区的步骤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得到邻区关系度和利用率差值的步骤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为现网相关指标,所述确定高负荷的待均衡小区的步骤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据包括接入类指标、保持类指标和感知类指标,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数据确定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的步骤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均衡小区的网络负荷转移至所述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的步骤包括:

    7.一种负荷均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8.一种负荷均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荷均衡方法的步骤。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荷均衡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荷均衡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负荷均衡方法、负荷均衡装置、负荷均衡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采集第一数据,基于第一数据确定高负荷的待均衡小区;采集第二数据,根据第二数据确定至少一目标小区,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MR数据、切换尝试次数和利用率指标;采集目标小区的第三数据,根据第三数据确定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并将待均衡小区的网络负荷转移至至少一最优目标小区,以实现负荷均衡。

    技术研发人员:李芳芳,郭宋,张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17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