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建筑。
背景技术:
1、房屋建筑安装传统的施工方法一般都是现场作业,具体的施工流程为:首先将水泥、砂浆、砖等主材运至现场,而后进行地基的浇筑,地基完成后在利用砖砌墙或通过模板混凝土浇筑墙,最后再完成房顶的施工。
2、通过上述施工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一、现场作业时需要将材料拿到现场加工,因此对现场的场地占用量较大,除了房屋本身的占地外,还需要预留出材料加工如水泥砂浆搅拌的场地,这不利于现场其他工种的施工和相互造成干扰进而会降低整体的施工效率。
4、二、现场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会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
5、因此亟需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建筑,用于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建筑,用于解决现有的现场作业施工效率低和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建筑,包括底座、底板、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底板,所述底座与底板之间设有连接螺栓;
4、所述底板位于长度方向的两侧平行设有第一插板,所述第一插板上插接有第一墙体,所述底板位于宽度方向的两侧平行设有第二插板,所述第二插板上插接有第二墙体,所述第二墙体位于第一墙体之间;
5、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远离底板的一端共连有屋顶,所述屋顶靠近第一墙体的两侧平行设有第三插板,所述屋顶靠近第二墙体的两侧平行设有第四插板;
6、所述第一墙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板和第三插板螺栓连接;
7、所述第二墙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插板和第四插板螺栓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位于第一墙体的两端垂直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底板位于第二墙体的两端垂直设有第二定位柱。
9、进一步地,所述屋顶位于第一墙体的两端垂直设有第三定位柱,所述屋顶位于第二墙体的两端垂直设有第四定位柱。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交汇处开设有楔槽,所述楔槽内嵌有楔块。
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靠近安装腔的位置环形设有裙边,所述裙边搭接在安装腔的顶部。
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向内设有导入部。
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橡胶材质,所述底座对应连接螺栓的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套装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连接螺栓配合。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5、(1)利用第一插板、第二插板、第三插板和第四插板分别将底板和屋顶连为了一个整体,将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底板和屋顶在工厂进行预制,能够在现场快速的拼装,避免了对现场场地的占用和各工种间的干扰,进而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同时减少了因现场施工带来的大量建筑垃圾,有效的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16、(2)利用橡胶材质的底座能够对整个房屋起到了减震和避免了底板与地面的直接接触,避免底板受潮。
17、(3)利用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和第四定位柱能够进一步的对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进行限位,让其拼装更加稳定和精准。
18、(4)利用楔块能够将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连接的更加紧密,防止在后续的涂装作业中腻子开裂。
1.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建筑,包括底座(1)、底板(2)、第一墙体(3)、第二墙体(4)、屋顶(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安装腔(20),所述安装腔(20)内设有底板(2),所述底座(1)与底板(2)之间设有连接螺栓(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位于第一墙体(3)的两端垂直设有第一定位柱(14),所述底板(2)位于第二墙体(4)的两端垂直设有第二定位柱(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5)位于第一墙体(3)的两端垂直设有第三定位柱(16),所述屋顶(5)位于第二墙体(4)的两端垂直设有第四定位柱(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3)和第二墙体(4)的交汇处开设有楔槽,所述楔槽内嵌有楔块(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靠近安装腔(20)的位置环形设有裙边(21),所述裙边(21)搭接在安装腔(20)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20)的腔壁上向内设有导入部(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房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橡胶材质,所述底座(1)对应连接螺栓(18)的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套装有螺纹套(19),所述螺纹套(19)与连接螺栓(18)配合。